众所周知,泰州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自古文人荟萃、名流辈出!今天,我们的泰州旅游IP专题就来好好跟大家聊一聊这些文化名人以及他们跟泰州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施耐庵
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代表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施耐庵在兴化隐居写《水浒传》
施耐庵因避战乱迁此隐居写《水浒传》。据民间口碑,张士诚起兵反元,在平江(苏州)称吴王,聘施耐庵为军师,后张士诚降元,施耐庵屡谏不从,因而弃官去江阴祝塘东林庵坐馆。朱元璋发兵围攻平江,战乱波及江阴,施耐庵想起先后曾任松江同知和嘉兴路同知的好友顾逖是兴化人。那里地方偏僻,四周环水,交通不便,一向有“自古昭阳(兴化别名)好避兵”之说,于是迁居兴化。
施耐庵陵园
施耐庵陵园位于江苏省兴化新垛镇施家桥东北一百五十米。以施耐庵墓为中心,陵园内陈列有施氏家世表、与施耐庵及其后裔有关的各类文物以及《水浒传》的各种版本资料。其孙述元遵遗愿葬于此。
王艮
王艮(1483~1541),明代哲学家。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安丰)人,人称王泰州。起初投入王守仁门下只为求生,后经王守仁点化转而治学,并创立传承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初名银,王守仁替他改名为艮,字汝止,号心斋。
创立“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它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王艮一生对泰州学派作出了很大贡献。他的学生大多为下层群众,计有农夫、樵夫、陶匠、盐丁等487人。王艮不信“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天才论,而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这是他自学成才的切身体会。由于他非经院出身,一生文词著述很少,着重口传心授,使“愚夫愚妇”明白易懂,这成了泰州学派的特色之一。王艮的著作,后人辑为《王心斋先生遗集》。
崇儒祠
位于泰州五一路西段,古光孝寺西侧。始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祀王艮。以后多次修葺、扩建,数百年来,一直为讲学之所。解放后改作民居。1986年恢复崇儒祠,进行了大修。泰州学派纪念馆设于此十多年。
姜堰王氏宗祠
王氏宗祠,又称王公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泰州姜堰区姜堰镇东后街。为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王栋和王襞的祀祠,也是明清的泰州学派的讲学之所,施教对象多为社会基层平民。
柳敬亭
柳敬亭(1587一1670年),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号逢春。明末清初著名评话艺术家。
评书评话大师
柳敬亭,这个出身平民的评书评话大师,活动于明末清初朝代更迭的动荡之际,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不仅是泰州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人之一,也是当之无愧的评书评话艺术宗师,柳敬亭创造了评书评话艺术的文化高峰,在中国评书评话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
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暨柳敬亭纪念馆是中国评书评话展示、研究、培训以及比赛和演出基地。位于泰州海陵区打鱼湾、原柳敬亭公园内。该馆为国内惟一评书评话博物馆、泰州首个国字号博物馆。
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
清代文人画家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郑板桥纪念馆
郑板桥纪念馆,位于兴化市昭阳镇牌楼北路2号。1983年11月为纪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而建立。1993年11月新建馆舍为古典式建筑,迎门为大型花岗岩郑板桥全身塑像、郑板桥兰竹石大理石壁雕。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曾任兴化县令
北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34岁的范仲淹领泰州西溪盐监衔知兴化县事。第二年升迁大理丞,仍知令兴化,直至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冬,因母亲去世而离任,先后宰令兴化五载。范仲淹在领泰州西溪盐监衔知兴化县事期间,为古代泰州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范仲淹纪念馆
范仲淹纪念馆位于泰州兴化市宋县署两庑。兴化县署始建于北宋淳化年间。北宋天圣年间范仲淹任职兴化,筑海堤、建学馆、兴城市,实践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平生抱负。2009年兴化市对宋县署进行移址重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复建了正门、谯楼、仪门、大堂、两庑及当年范仲淹所建梅岭、梅亭。在两庑设立了范仲淹纪念馆。
胡瑗
胡瑗(993~1059)字翼之。中国北宋学者。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因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庆历二年至嘉祐元年历任太子中舍、光禄寺丞、天章阁侍讲等。
创办安定书院
胡瑗自幼聪颖好学,7岁善属文,13岁通五经,被左右乡邻视为奇才。但因家境衰微,早年并未受过良好教育。直至20多年后才得以与孙复、石介等人到山东泰山栖真观求学深造。此间心志远大,10年不归,潜心研习圣贤经典。30岁开外的胡瑗从山东回到家乡,然而却7次应考不中。40岁时放弃科举意念,返回泰州城,办起了一所书院(私塾),并以祖籍安定立名,称安定书院。
安定书院
安定书院创建于南宋宝庆二年(1226),是江苏省最古老的书院之一。主建筑为蝴蝶厅(外形似蝴蝶,故名)。书院西侧有960多年的古银杏一株,枝繁叶茂,传为胡瑗手植。高远而博大,精深而亲切,古老而鲜活,泰州诸多遗存中,安定书院最为厚重,最有智性,又最具怀古追圣的震撼。
孔尚任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随园诗话》所载为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清初诗人、著名戏曲作家。
《桃花扇》在泰州完稿
《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华。当年《桃花扇》就是在泰州的桃园完稿的。
桃园
桃园地处泰州凤城河风景区,位于南城河外侧东岸,东邻泰州老街,西与望海楼隔水相望,北与梅兰芳纪念馆一路之隔。园内核心景点,为复建的明清建筑风格陈庵。庵堂前后三进,部分两层架构,西侧建有小花园,配以仿明清家具,再现清代戏曲家孔尚任出仕泰州治水期间寓居家庵创作《桃花扇》书稿的场景。
梅兰芳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让京剧走向兴盛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巧玲之孙梅兰芳继承并发展了梅派艺术,当时的男旦艺术在京剧史上出现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让整个京剧发展步入了巅峰时期,这是京剧走向兴盛的重要标志。
梅兰芳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影响很大。
梅园
梅兰芳纪念馆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位于泰州市区凤凰墩上,三面环水,绿树成荫,风景雅致。1985年2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题写了馆名。梅园作为凤城河风景区不可或缺的一个景点,历经岁月,依旧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的来访。
刘国钧
刘国钧(1887年-1978年),生于靖江市生祠镇,名金生,字国钧,号丽川。
"民族工业的骄子"
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刘国钧就以一个成熟的企业家身份登上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历史舞台。以后,他在这个大舞台上,有声有色地编演了纺织印染工业光彩耀日的场景,令世人瞩目,被誉为中国现代杰出的实业家,著名的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在中国内地、香港以至整个东南亚的工商界,提起刘国钧,几乎无人不知。他为中国现代民族纺织染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人们称他为"民族工业的骄子"。
刘国钧故居
刘国钧故居位于他的衣胞之地靖江市生祠镇,与岳王庙相邻,座落于生祠西街。占地5000平方米,由旧居、敬修堂、善馀厅、事迹展览馆、国钧堂等部分组成。整座建筑回廊相连、天井相隔,疏密有致、浑然一体。2006年,刘国钧故居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德仁、李德毅、
李德群
“古有三科两状元,今有弟兄四院士”。“弟兄四院士”指的是拥有三个院士头衔的李德仁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他们是一对亲兄弟,都出生在溱潼古镇。从2015年12月7日开始,这句话要改写为“弟兄五院士”,因为李德仁和李德毅的堂弟李德群,出现在中国工程院公布的2015年院士增选名单中。
院士旧居
院士旧居,是一座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古代民居,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也是院士两兄弟——哥哥李德仁,弟弟李德毅的旧居。
何氏家族
明清时代,泰兴黄桥何氏便出了4名进士、10名举人、30名贡生、300名秀才,且官场中人多狷介、正直、廉洁之士。这就一个家族、一个古镇来说,是十分罕见的。现如今,何氏家族更是人才辈出,无论做官、治学、经商、务农皆为人所称道。
泰兴何氏宗祠
在泰兴黄桥镇,有一座何氏宗祠,位于黄桥镇珠巷街124号,坐北朝南,建筑面积950平方米。现存房38间,俱为明清建筑,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内涵之丰富省内罕见。被誉为“江北第一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氏家范》的十条家规被制作成匾,悬挂在宗祠内的醒目位置。
泰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太多的名人故事值得细细品味,而只有在这座城里,你才能读懂岁月研磨下的人生真谛!
来源:“泰州旅游”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