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1万前左右,古斯拉夫部落生活于生活于亚洲西部与欧洲接壤的地带,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逐渐迁移到了东欧地区。逐渐形成了西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公元8世纪,斯拉夫人广泛分布于中欧、东欧、南欧的大部分地区,相比较于中欧的西斯拉夫和东欧的东斯拉夫,从公元6到7世纪就开始迁徙到巴尔干半岛的南部斯拉夫各部落更为复杂。南部斯拉夫人人数众多,但是很分散,组织脆弱,缺少能够联合多数的政权。7世纪,他们在巴尔干半岛定居下来,逐渐同当地土著居民融为一体,统称南方斯拉夫人。现在的塞尔维亚族、黑山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马其顿族、波斯尼亚族、保加利亚族等属于南方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
巴尔干半岛,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地处欧、亚、非三大洲汇合地,与欧洲大陆相接处十分宽阔,没有高山阻隔。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及后来的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等都曾染指过这一地区,这个地区民族林立,关系复杂,各民族间结怨颇深。虽然这个地区的各民族也曾建立过王国,但巴尔干半岛多山地,容易形成割据,本身没有很强大的国家,加上周边都是世界历史上的虎狼帝国,这个地区的这些王国能够持续的时间并不是太长。公元12世纪,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衰落后,塞尔维亚人建立了王国,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当时的两大帝国奥斯曼和奥匈帝国又瓜分了巴尔干。南方由奥斯曼帝国统治,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希腊等,北方由奥匈帝国统治,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伏伊伏丁那等,两大帝国为了加强对半岛人民的统治,利用其内部矛盾,对半岛各民族实行“分治”政策。
东罗马帝国
巴尔干半岛非常正不幸的处在欧洲、西亚、东欧三大地缘势力的夹缝中心,巴尔干半岛本身地缘实力有限,难以整合出强势国家,而这三大地缘势力又都没有能力完全控制此地,所以造成宗教也错综复杂。塞尔维亚族、马其顿族、黑山族多信仰东正教,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多信仰天主教,波黑的波斯尼亚人则信仰伊斯兰教(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一部分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改信伊斯兰教,前南斯拉夫铁托时期,将信仰伊斯兰教的斯拉夫人从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中分离出成为了波斯尼亚人)。
奥斯曼帝国
1918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成立,1929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联邦制,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1963年,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原6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伏伊伏丁)两个自治省(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组成。铁托统治时期,奉行和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努力发展经济,但是各地发展不均衡。1980年,强人铁托逝世,南斯拉夫各族离心趋势开始明显,1991年到1992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均发生了武装冲突,1992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宣告解体。随后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南斯拉夫联盟
打的最惨烈的要属波黑,波黑并不像其他几个共和国是由单一民族占主体,波斯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三个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发生严重分歧,波斯尼亚族主张脱离前南斯拉夫独立,克罗地亚族希望建立松散的邦联制国家,塞族则坚决反对独立。1992年到1995年,爆发了波黑内战。现在该国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三个实体:波黑联邦(又称穆克联邦)、塞族共和国和布尔奇科特区(这一狭长的走廊地带是连接波黑东部和西部塞尔维亚族聚集区的唯一陆路通道)。1999年,南斯拉夫联盟与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阿尔巴尼亚人是巴尔干半岛上的古老居民伊利亚人的后裔,现多信仰伊斯兰教)武装爆发战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南斯拉夫联盟实施了空中打击。2008年,科索沃宣布独立,至今这一问题依然一直悬而未决。
波黑
2003年,南斯拉夫联盟议会两院分别以多数票表决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塞尔维亚和黑山联邦国家正式宣告成立,南斯拉夫联盟从此不复存在。2006年,黑山就是否维持单一国家,还是分裂为两个独立的国家举行公民投票,独派以微弱优势获胜,黑山正式独立。塞尔维亚成为塞黑联邦的法定继承国,至此南斯拉夫联盟的完全解体,塞尔维亚成为了一个内陆国。波黑在原南斯拉夫时期便是联邦内较贫穷的地区之一,独立后又发生了内战,经济受到严重损害。而原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早已成为欧盟成员国,并且属于发达国家的行列,马其顿和黑山正积极申请加入欧盟。原南斯拉夫这6个“兄弟”最终分家后,有过最惨痛经历的莫过于波黑,波黑战争曾造成超过200万人流离失所(而波黑的总人口不过380余万)。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魏曹植所作的七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