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心灵也需要“防护服”。
打赢疫情防控硬仗,除了科学精准、有条不紊地进行“硬核”防控之外,对心理进行“柔性”呵护同样重要。临危不乱、从容淡定、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既是保持个人身心健康的前提,也是保障防疫措施执行不走样的基础。
一路“心”相随,防疫也防“抑”。在2020年疫情袭来之际,广州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专家就出现在“疫”线,对被隔离群众施以“心药”,以解“心忧”。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心理防疫”的显示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荔湾区公布学生指南、海珠区发出相关指引、增城区提出家庭建议……全市各区都迅速行动起来,为公众开出“心理处方”;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广州市区两级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热线、“12355”青少年服务台、华南师大心理学院“心晴热线”……一条条心理热线,搭起一座座“心桥”,专业社工待命,以备公众不时之需。部分公众心理问题因“疫”而起,防范之道在于更科学、更精准做好疫情防控,更细致、更贴心做好心理疏导,力求做到有所备、有所为。
解铃还须系铃人,自我调适亦是心理自愈之良方。面临疫情再次侵袭,有些人要奔赴抗疫一线,开启夙夜在公、废寝忘餐模式;有些人面临着出行、购物、娱乐、聚餐等受限,活动范围收窄,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有些学生只能在家中上网课,父母肩上又多了一副担子……疫情防控改变了我们早已习惯的生活轨道,心理出现某些不适、滋生一些情绪在所难免,关键要掌握一些心理调适技能,更好地疏解不良情绪,让内心轻盈起来、强大起来。譬如,对信息还宜采取节制态度,多关注权威信息,减少不良信息滋扰,有助于降低焦虑。
只要内心足够强大,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即使暂别“诗和远方”,相信“柳暗花明”就在不远处。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练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