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作者:老史
武汉的黄鹤楼坐落在蛇山上,紧邻大江,因而自古以来武汉都有一句“黄鹤楼上看翻船”的俗语,意思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有点幸灾乐祸的意思。但也反映了古代的黄鹤楼就在长江边这个事实。
▲这张图来自网上,它反映了古时候黄鹤楼的形状以及它的具体位置。它矗立在蛇山的黄鹄矶头,隔着大江与江对面的龟山,以及龟山脚下的晴川阁遥遥相对,站在楼上一看,可真是气不打一处来:气吞山河,气象万千!
▲这个门是黄鹤楼公园的西门,位于武汉长江大桥的引桥边。向前看,是高耸的黄鹤楼,从这里进门,正好处在一系列建筑的中轴线上;往后看,是雄伟壮观的长江大桥,一直延伸到对岸的龟山脚下…
▲进门首先看到的是“江山入画”牌坊。
▲再接着自然就是黄鹤楼他老人家了。右下方那个像糖葫芦的东西就是在烈火中永生的古黄鹤楼铜顶,虽然有史以来黄鹤楼屡建屡毁,但这个铜顶却一直保留到现在,现在已经“退休”,一心一意蹲在这里给黄鹤楼看大门了。
▲云遮雾绕,是不是有点仙气十足的味道?
▲再加上一对仙鹤,更是让人觉得是在仙境之中。
▲围着公园转一圈,处处都可以见到黄鹤楼……
▲重新修建的黄鹤楼落成的时候,在我们单位大楼上就可以与它遥遥相对,只是现在中间盖满了大楼,再也看不到了。
▲这是当年的留影,它显得很古老,我们显得还年轻。
▲那时女儿还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现在已经快和我们那时候差不多了。
▲现在外孙(右)也已经比女儿当年大了。
▲登楼远望,大江南北历历在目。
▲这是武汉标准性的地标!
▲回过头来,世纪大钟与白云阁就在眼前。
▲敲一下钟,预祝未来顺心如意。
▲深秋,黄鹤楼被红叶遮掩着。
▲往前走一段路,前面就是与黄鹤楼遥遥相望的白云阁。
▲白云阁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时还不能窥见其全貌。但我们刚才在黄鹤楼顶上已经见过她了。阁中有很多名人字画,很有文化氛围。至于他们为什么不在黄鹤楼上,而是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才艺,我们不难想到,连李白都在叹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他们又怎么敢那么不自量力呢?
▲瞧!白云阁内多有文化氛围!
▲初春时节来到这里,还可以踏雪寻梅,茂密的梅花映着白雪。
▲天气暖和一些,到处都繁花似锦。
▲下面是古色古香的庭院,与园外的街景融合在一起。
▲雪后的景色多美!
▲从这里看下去,就是武汉阅马场,是一个很漂亮的广场。广场尽头的那个红色V形建筑,就是首义纪念馆,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建。
▲近处的浅绿色玻璃建筑是历史悠久的湖北剧院。
▲在高楼后面,隐约可以看见武汉第九座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的吊索。而左边第二栋那个像清朝官帽一样的建筑,就是我们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门诊部。
▲沿着蛇山顶上的小路向东去,一连串古色古香的牌坊别有风味。
▲这些牌坊一个个嵌套在一起,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走过牌坊群,就是新建的岳飞广场,这里游人如织,大家都要前来拜访一下这位民族英雄。
▲从这个门下去,就是美丽的紫薇园。
▲现在是冬天,紫薇园里的枝干还是光秃秃的。为了让她稍歇一阵,园丁在她花谢以后剪去已开过花的枝条,使之重新萌芽,长出下一轮花枝。
▲这是夏天的繁荣景象。
▲在公园里,走到哪里都能见到黄鹤楼。
▲黄鹤楼南大门内景色古色古香。
▲南园,这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群。
▲水榭、假山、喷泉…
▲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
▲美丽的碑廊……
▲在南园,还建有一座毛泽东词亭。
▲内有镌刻着《水调歌头 游泳》的石碑。
▲诗仙的诗词也镌刻在诗碑上……
▲春节期间大红灯笼高高挂,更增添了节日的喜庆!
▲黄鹤楼公园南门
▲古色古香的黄鹤古肆,是南大门外的特色景点。
▲是不是转了一圈有点糊涂?这里送你一张导游图,下次一个人来就方便了。
▲这张可能清楚一点。
▲从首义广场远眺黄鹤楼。
▲远望白云阁。
▲白云阁夜景。
▲湖北剧院原来建得这么美。
▲湖北剧院周边的花朵含苞欲放……
▲湖北剧院前的草坪绿油油……
▲湖北剧院夜景。
▲蛇山下的辛亥革命纪念馆。
▲纪念馆之夜。
▲最后发几张从各个不同角度所拍的黄鹤楼夜景。
▲春节前夜,从长江大桥上看黄鹤楼,更是绚丽多彩!
▲从黄鹤楼上看大桥很壮观,从大桥上看黄鹤楼很美丽!
▲这张是在武昌最繁华的街口——司门口人行天桥上拍的。
最后再介绍一下: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公元223年),后屡建屡毁,现在的黃鹤楼於1985建成,是黃鹤楼公园主要景观,与汉阳龟山隔江相望。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在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堡马路对面,有一个用大块砖石砌起来的高台,高台上耸立着长江大桥纪念碑。而就在高台下面人们不注意的地方,却镶嵌着一块小小的石碑。
▲石碑上记载着:
黄鶴楼故址简介
(故址距黄鹤楼公园约1公里)
此处为黄鹤楼故址。
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吴主孙权为扼守战略要地,在今蛇山修筑了军事城堡夏口城,蛇山西端黄鹄矶上一座瞭望哨楼同时诞生。唐人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中载录了这一史实。
魏晋南北朝时期,神仙驾鹤返憩于此的传说开始流传。著名诗人鲍照、张正见等相继登临黄鹄矶并赋诗,开历代文人咏黄鹄矶、黄鹤楼之先河。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城市发展,黄鹄矶上的瞭望哨楼逐渐丧失其军事功能,至唐代演变为“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吸引了崔颢、李白等众多文人吟诗作赋,使黄鹤楼声名显赫。
由此看来,这块高台就是原先的黄鹄矶原址
▲这是黄鹤楼的老样子,不过那时候叫奥略楼,建在武昌江边、蛇山之首的黄鹄矶上,修建长江大桥时将它拆毁。
▲那时站在楼上看大江是这个样子的(以上两幅照片为网上下载)
▲央视四套《记住乡愁》中的一个镜头,一列动车正经过黄鹤楼开上长江大桥。
作者史锡腾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