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忆松口中山路
那年日历里的大雪,父亲满心欢喜地迎接我来到这个世界。虽是大雪,却不寒冷,因为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吹拂大地。与我一起在春风中到来的,还有那条记载着我青葱时光的路——中山路。
中山路在梅县松口古镇——一个山清水秀,客家人聚集的地方。为纪念孙中山在松口留下的足迹及松口华侨为辛亥革命作出的贡献,1933年,中山公园应名而立。改革开放后,连着中山公园的交通路又被重新命名为中山路。中山路没有繁华光鲜的外表,没有熙攘来往的人群,但是她就像一弯徐徐上升的新月,纯净、清澈,给松口这个小镇带来耀眼的光辉。
听镇里的长辈说,松口籍华侨谢逸桥、谢良牧等人,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积极协助孙中山筹组中国同盟会,并成为首批会员。此后,在南洋与粤东宣传革命思想,松口因此成了辛亥革命的摇篮之一。孙中山从华侨中募集到的革命经费,有部分来自松口籍华侨。当时处于松口闹市的“公裕源米店”就是华侨所建,革命期间,作为同盟会的秘密联络点,对革命志士作了很好的掩护。
就这样,松口与辛亥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孙中山的足迹亦踏响了沉睡的松口。1910年5月,孙中山在梅州大埔县的三河坝视察当地驻军后前往松口。到达后,孙中山驻驿位于铜琶村谢逸桥家的“爱春楼”。这次,他到松口公学(现松口中学)演讲,阐述革命道理,分析国内外形势,用激情唤起青年学子的革命意识。这个伟人,穿着中山装,用坚定的步履走遍松口的街道,留下了厚重的历史回音。他沿着潮平岸阔的梅江一路上行,到甘露亭、长岗岌,五月的清风徐徐,伟人在这里留下了殷切期望。
松口,从千年沧桑中走来,似一棵古老褪绿的榕树,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逐渐披上新绿的衣裳。我记忆中的中山路就是这棵古榕树上的一枝新绿,葱茏、茂盛,在阳光下闪着温暖的光芒,热闹,却不喧嚣。
中山路分为两段,呈“T”字型。一段从港务所往东到关帝码头,一段从港务所与关帝码头之间的丁字路口往北,经过镇里的中心,直到中山公园。道路不足两公里,却载满客家人悠长的回忆与苦乐交融的时光。
从港务所到关帝码头这一段,依伴着款款深情的梅江,在水波里的呢喃中回味着悠悠岁月。孙中山先生曾在中山路往前的甘露亭,用手杖指着南北的丛山,寄松口予巨大的希望,说:“革命成功后,可在此建工厂,也可开辟田园。”后来应了此言。1958年,松口在长岗芨东边建设了巨大的水泥厂——部队水泥厂(后改名为松口水泥厂、汕专水泥厂),产品除了满足本地建设用水泥之外,其他都运往潮汕,中山路旁则建了一间塑料厂,河岸也修了众多码头。
母亲年轻的时候,靠力气卖活,在港务所前的码头上推着板车把一袋袋水泥搬运到货船。那时陆地交通尚不发达,货物运输离不开水路。中山路上的码头,就是水路繁荣的历史见证。
那时的岁月是艰辛的,母亲常常不能归家吃晚饭。这条路上,我给母亲送饭的脚印不计其数。纷飞的泥尘和着母亲的汗水,似一条浑浊的溪流在我幼时的记忆中流淌。母亲全身布满灰尘,心里却透亮无比,她坚信她的勤劳定能让我飞出这片贫穷孤绝的山区。通往码头的路上,一边是商住的骑楼,一边是居民的店面。骑楼的拱形楼面与镂空的石砌阳台,精致而典雅,融合着南洋的建筑风格,烙印着客家人下南洋的历史。楼下的商铺,多是国营的,经营的商品在印象中已模糊了,隐约记得有布店、针织店、百货店,但我知道我经过此处时的脚步是欢快的。尽管母亲在码头上的汗水湿透了日历,尽管道路凹凸不平,然而中山路总像母亲一样透露出一股安详,让我感觉不到深藏在岁月深处的颠簸。
港务所旁的塑料厂,是当时镇里有名的企业,父亲就在里面上班。厂里生产的塑料鞋、显字香、水勺、编制袋、塑料瓶等,都是畅销产品。而我也经常到塑料厂找父亲,雀跃着,欢腾着,好奇着……短短的一段路,连结着父亲与母亲劳作的身影,聚满我们一家的辛勤与温馨。
中山路的另一段,从丁字路口开始,一直到中山公园。路旁的建筑还是以骑楼为主,这里是镇里的商业中心,也是我少时的乐园。新华书店的书香、珍容照相馆里的欢乐、电影院的热闹、公园里的紫荆花......似阳光下的露水,在我记忆中闪闪发光。在八十年代,虽然日子还较清贫,但我已经可以要求母亲给我买连环画,可以跟父母在电影院里看电影。那时家里并没有电视,小孩子们都是成群结队地在外面玩。中山公园里疯跑的身影,其中一个必是我。公园里并没有青绿的草地,裸露的黄土上栽植着一些白兰、紫荆、扶桑,掩映着一座六角亭,还有一汪不算清澈的湖水,湖上架起一座不到百米的洛阳桥。这些景象并非极美,却足以构成一个小孩快乐的天地。年幼的时候,中山公园的牌坊后面是一个工农兵的雕像。后来,1986年,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这里立起了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半身雕像。
这些记忆都沉淀成梅江边上的青石,任岁月的流水冲刷,却愈显得光滑清亮。
后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母亲所在的单位搬运站与父亲所在的塑料厂都不存在了。照相馆、电影院也都沉寂在时代的变迁中。中山路犹如一根老旧的枝条,被一把利斧劈去病枯的部分,经过一番疼痛后,又在阳光中重新长出浓荫。我的父母,离开中山路上赖以生存的码头与工厂后,如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一样,几经艰辛与挫折,寻找新生活的路,把所有的勇气与力量,都投入到生活的变迁中。
一切都在吐故纳新。
生活在继续,时光流逝,不褪色的是祖辈父辈传承给我们的勤劳刻苦的客家精神。后来,我在父母的打拼与期盼中,完成了大学的学业。毕业后,我去了外地工作。每回一次家,见到家乡日新月异的面貌都难捺激动之情。
中山路上的码头在江风中静默微笑,把繁华与寂寥都付诸于光阴。当我再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灰尘与母亲肩上的水泥已经凝固成昨日的记忆。混凝土铺的道路平坦、整洁、敞亮,不见污水,更无垃圾。
据居民说,松口很多条道路都旧貌换新颜,其中对中山路的改造更是重中之重,给排水、消防、路灯等基础设施都重新建设。是的,江边的中山路并未随着岁月老去,虽然码头留下一声叹息,但中山路却因厚重的历史陈迹和新的建设面貌,引来了大量的游客,由此显得更加蓬勃年轻。
港务所前,不再是尘土飞扬的泥地。以黄锈石作地面的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已在这里落成。广阔壮观,大气恢弘,傍着梅江婉转的清流连成追昔抚今的画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的旨在纪念海外华人的“印度洋之路”项目,已在国外建成多个,而在中国,就选择了古老梅州松口镇的中山路。是的,客家人下南洋的故事犹在,客家人与客家华侨秉承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开拓进取的精神犹在。矗立在广场中间的雕塑,形似一棵老榕树根托起地球,七只展翅的鸽子在地球的表面安详从容地散落。雕塑的基座上刻着浮雕,有挑担的人,拖车的马,高高耸立眺望梅江的松口元魁塔……时光荏苒,客家先民创业的艰辛、对家国的热爱及思念,都在这雕塑中历历在目。
码头上的吊杆仰望着蓝天,唏嘘江流的寂寞。搬运工的身影不复出现,水泥的运输已不再依赖单一的水路。码头的清净,又反观了交通发展的巨变。松口不再是透不过崇山包围的角落了,发达的交通不但送走了一批一批闯荡世界的客家人,也迎来了一批一批访问历史文化的游人。
港务所旁的小食店、货物店都热闹非凡,而港务所、骑楼、民居还是保留着古旧的外墙,在络绎不绝的游人中存留一份古朴与安宁,把腾飞的时代所带来的喧嚣隔在一墙之外。阳光下,中山路显得既欢腾时尚,又安静典雅。
转入镇里的中心,骑楼里旧时的小百货店已经变成了家电家纺专卖店、土特产店、水果店、茶庄、蜂蜜专卖店……各式各样的经营,拉远了以往物质清贫的记忆。中山路后面新起了楼房,父母已从年年遭受洪灾的房子里搬出来,住进了中山路后面。那个带着儿时记忆的电影院已改建成镇里最大的超市。曾经看过的黄梅戏、越剧都随着浪花远去了,取而代之的,是超市里一应俱全的货物,与繁华城市无异。中山公园西边,原是果园与菜园,现在已建了一家大酒店和一间大的百货店。站在路边观望,行人带笑,如春花绽放。改革开放的春风,抚遍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包括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小镇。
中山路的另一头,是中山公园。新砌的牌坊在几级石阶上庄正地挺立,正面是“中山公园”四字,背面是“天下为公”。牌坊两边是长长的画墙,青色的琉璃瓦下砌着古朴的青砖,中间拉开一幅“海上丝绸之路·松口”长卷。这幅长卷由三十多位著名岭南画家共同绘成,回望客家人从松口古码头开始远渡南洋的旧时光。依水而建的房屋、离别的码头、岸边的树、远处的山、波涛里的帆船与乌篷船......看一眼,恍惚间就走进了历史。厚重的文化气息,在这画墙上繁衍着,生长着,重新站在我少时的乐园,我仿佛听到了松口的心跳。
牌坊后面是一个广场,我又看见了熟悉的孙中山先生的半身雕像。与以往不同的是,雕像的左右两边多了石碑,上面刻着松口籍同盟会会员的简介。广场四周绿草如茵,树木扶疏,依然有我钟爱的白兰与紫荆。虽然经过改造,这些记载着岁月风雨的大树却保留下来。沿着园路往里,为纪念在辛亥革命中作出过杰出贡献的松口籍华人梁密庵而建起的密庵亭,掩映在绿树红花中。亭子旁边,多了体育健身器材。我信步走到漫步机上,风逍遥自在起来,一只松鼠从繁茂的树枝跳到树干,转而不知所踪。后面的湖水在风中荡漾,洛阳桥清澈的倒影也随之晃动……到了晚上,公园东边新建的戏台人潮涌动,辉煌灯火中,多年未闻的客家山歌又在这里飞扬夜空……
这头移民纪念广场,那头中山公园,中间是朴实无华的街。它没有都市里那样巍峨的建筑,没有流光溢彩的霓虹,但它的一头一尾,却紧紧相连着一个时代的历程。
岁月已经远去,家书曾经寄出。慰我欢忧,陪我长大的中山路,浸染了太多的感情,不是一个人的,也不是一个家的——有国才有家。几代人的歌声与汗水,在中山路交织成一枚徽章,别在客家人远行的梦中。而我的成长,中山路的变化,也见证着改革开放40年来时代巨大的变迁和发展。中山路虽短,却牵起我热爱的长情;松口虽然古老,却在新的日历里熠熠生辉。
(这是一个共享、互动平台。“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和读者交流、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另外,每月由文棚主编推荐5篇优秀作品,给予50-100元奖励。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文责自负,发现造假、抄袭、套改等即予曝光。)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图/作者提供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