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孝坊位于郑村镇潭渡村。旌孝坊,也称“孝子黄芮坊”, 明弘治年为旌表唐末庐墓孝子黄芮而建的孝子坊,今在歙县郑村镇潭渡村,地近黄宾虹故居。牌坊四柱三间三楼,宽9.5米,高11.7米。圣旨牌上书“恩光”二字,阑额上书“旌孝坊”,有“大明弘治十三年”字样,圣旨牌上书“恩光”二字,阑额上书“旌孝坊”,有“大明弘治十三年”字样,历朝多次进行修葺,梁柱素,无雕刻,现石质不一。
黄芮人物事迹,在石国柱主编的民国《歙县志·人物篇·孝友》中位列第一,记载道:“唐黄芮,黄潭人,事亲以孝闻,继母洪氏病,割股进糜而愈。父卒哀毁,北渡潭阴卜兆庐墓,终身不去,墓侧产芝十四本,木连理者四,刺史上其事。贞元十九年下诏旌表,免征故居地崇祀乡贤。”石国柱,民国时曾任歙县县长,解放后因职务犯罪被枪毙了。《国学大师》记载:“唐歙县人。德宗建中初继母洪氏病,割股馈羹。贞元中父卒,号泣不绝声,庐墓终身。刺史上其事,诏旌其门。”
守孝墓庐产芝及连理,是祥瑞征兆,预示子孙为纯孝之人。“贞元”是唐德宗李适的年号,贞元十九年是公元803年。此事距今1215年了。坊上依稀可见“弘治十三年”字样,这是建坊时间。“弘治”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弘治十三年是公元1488年,距今530年了,此坊历朝历代均有修葺。
黄芮是歙县历史上第一位被官方表彰的孝子。我国有优良的孝文化传统,民间有“百善孝为先”之说,所以对“孝”尤为重视。历朝历代以此来倡导民风,淳朴乡里,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从上至下,倡导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孝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叶为铭辑《歙县金石志》有程敏政撰写的《故唐旌孝子黄府君祠堂碑铭》。对黄芮生平有记载:
“府君讳芮,本江夏之族,其先居歙西九里。后值盗起,黄之族人集众屯此以捍乡井,乃更号“黄屯”。府君曾祖讳璋,祖讳亮,父讳光,母程氏,生府君而卒,继母洪氏,实长育之。
“府君天性纯至,奉亲以孝闻。建中初,洪氏抱疾,危甚,医不奏功。府君刲股肉作羮,以进疾,随愈。父卒,号泣,昼夜不绝声,遂庐墓终身。芝产十四,本木连理者四,远近嗟异,以为孝感。刺史卢公上其事,得旌表门闾,盖贞元十九年(803年)也。
“府君生以上元庚子三月七日,卒以太和辛亥十月十三日,享寿七十有二,葬歙之向杲寺西。配程氏,子三人:曰文瓉、文炳、文徳。巢贼之乱,自黄屯徙溪北居之,贼重其孝行,遣人慰谕下令毋犯其家。号潭渡黄氏,迨今几八百年,子孙不下数百人,勤生力学,衣冠褒伟,见之者咸曰:‘此孝子之后也。'府君葬处,更代既远,地荒草寒,而往来者率相指曰:‘此孝子之墓也。'”
旌孝坊是歙县最早的孝子坊,也是歙县仅剩的孝子坊。现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