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央视报道,东部战区第73集团军某两栖重型合成旅组织两栖重型装甲部队前往闽南海域,展开越海夺岛体系联合登陆演练。在此次演练中,该部队根据战场环境的瞬息万变,检验了多种战法训法,其中便派出无人机“蜂群”率先侦察敌情,引导并协同作战部队进行立体联合打击。去年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武装冲突让不少军迷见识到了无人机的重要作用,而中国作为无人机研发生产大国,早已把对军用无人机的技术应用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
无人机“蜂群”是一种全新概念的作战模式,具备自主能力的无人机在操作装置的辅助下,可实现多架无人机之间的实时数据通信进行多机编队、协同作战,并在操作员的指引下完成渗透侦查、诱骗干扰、集群攻击等一系列作战任务。由于这种战术需要复杂的投射平台及电子设备支撑,因此无论从经济性还是技术性看,都让大多数国家望而却步,目前世界上能成熟使用这项战术的只有中国,而美国至今仍停留在技术论证阶段,只有羡慕的份。
与尺寸更大的长航时侦察无人机、察打一体无人机相比,由小型无人机组成的“蜂群”具备什么优势呢?第一,小型无人机由于单个目标微小,电磁信号特征微弱,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能够轻易突破敌方防空体系,还可以运用机身携带的各型模块化的侦察探测设备抵近侦察,并通过“蜂群”间的数据链为后方传递情报。
第二,由于小型无人机成本造价极低,因此必要时可以牺牲“蜂群”中的一部分充当诱饵或者干扰机,引诱敌方防空探测设备开机工作,暴露阵位;吸引敌方防空火力,消耗防空武器。此外,机身上携带的电子干扰设备,也可以对敌方的预警雷达、制导武器实行电子干扰,为空中突击力量提供掩护。
第三,运用无人机“蜂群”作战,不仅省钱还能减少人员伤亡,而且根据作战任务部署的需要,无人机“蜂群”可以由多种模块组成,例如侦察探测、信息处理、火力打击等等。未来可以预见,只要配置得当,无人机“蜂群”轮番执行高密度、不间断的打击作战任务真的不是说说而已。即便无人机“蜂群”挂满炸弹,其成本总和也要比一颗导弹造价低得多。
第四,无人机“蜂群”可以与有人机编队协同作战,有人驾驶飞机从后方对无人机“蜂群”进行指挥控制,使其对复杂且情况不明的区域进行侦察、打击,降低作战人员的风险。而且无人机“蜂群”与有人机编队的高低搭配,让火力打击范围更饱和,使敌难以应对,以较小的代价实现作战目的。总之无人机“蜂群”作战的横空出世,让饱和打击理论这一战略构想在新时代有了无限延伸。
美国空军和海军在无人机“蜂群”的项目上均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早在2016年美国海军就公布了新型无人机系统LOCUST(低成本无人机群技术),能够同时用数十架紧凑型无人机对敌人发动攻击,但该项目进展不到两年便搁置了。而美国空军的“灰山鹑”微型无人机项目(由战斗机投放)则因为难以找到合适的试验靶场举步维艰,倒是中国在这一领域进展飞速。
去年10月中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就成功进行了陆空协同固定翼无人机“蜂群”系统的相关试飞和验证试验。这套系统以猛士三代6轴防护突击车为底盘,搭载一座48联装的发射箱,其发射的无人机疑似中国保利防务集团研制的CH-901型无人机,其长度为1.2米,飞行半径为15公里,最长滞空时间2小时,虽然没有更详尽的数据公开,但结合开头的新闻足以表明中国的无人机“蜂群”技术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正迈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