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盼望着出行,出外旅行、出外工作、亦或是出外散落一份惆怅、出外追逐一个梦想,大多会伴着一份欣喜,一份略带忐忑的对未知的好奇与畅想。
早年间,大部分的出行都是靠两条腿走的,昂首挺胸、汗如雨下地大踏步向前走个三五十里路不成问题。有位邻居,在老家一带还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乡村干部,那时候,我经常看到他独自走上三五个小时去县城开会,事情紧急的时候,还会提上一盏煤油灯、披上一件蓑衣,连夜冒雨步行前往,现在想来倒也不失一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和自在。
乘船出行
绿皮火车
飞机出行
乘船出行多了一分悠闲,荡漾在一片碧波粼粼的湖面上,或穿梭在薄纱般的晨雾里,丝丝凉风吹拂在脸上,享受着一种“船在水中游,人在画中走”的宁静和雅致,却多了一分亲人、朋友迟迟不忍离去的肠断肝裂的挥手告别。若是远行,更多的则是乘坐火车,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彼时已然有了一种呼啸而去的快感,而且火车是在坚实的地面上疾驰,始终是一种自己熟悉的安稳的状态,让人感觉踏实、安全。只是因为经常买不到自己所需要的特定时间、特定车次的车票,所以,只好咬牙从票贩子手中高价抢购一张没有座位的站票,甚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像“小偷”一样从车窗爬上火车逃票,这种情况下整个车厢通常会被挤得水泄不通,只好背着行李被前后左右硬顶在过道上动弹不得,任凭那热汗、或许已是虚汗,从那浓密的发根间渗出,变成丝丝水气袅绕升起,或顺着那疲惫苍白的脸庞滚滚而下,湿透衣襟。乘飞机出行,最大的优点就是快,但是,人在空港、心在天上,很多情况下往往不知道飞机什么时候才能腾空而起、冲入云霄。每当此时,你的内心总会充满杂草,永远处在一种痛苦的焦虑和期待之中,无法释然。特别是飞机在虚空中穿云破雾、摇摇晃晃的时候,则会让你在无比感谢那根安全带赏赐的连续几小时的束缚的同时,更会徒增一种高空坠落的不祥和恐惧。
高铁
高铁内部
到了当今的5G时代,更多的人则更加热衷于高铁出行了。高铁很少有不守时的时候,让人感到一种默契;高铁匍匐于地面,给人传递一种踏实;高铁的风驰电掣,给人带来一种速度;高铁那宽敞明亮的车厢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则更是让人体味了一种享受和温暖。
自然,我也曾有过诸多远近不同、心情各异的出行。
乌镇
我出生在江南水乡的一个“小浜”。忆想儿时,除了几十户左邻右舍的老老少少外,所见的只有那一片蓝天下的田间忙碌,感受的只有那一抹夕阳中的穷困沧桑,陪伴的除了那猫狗猪羊外、只剩那小沟小河里的小鱼小虾。离家往南3公里,恰是地处浙江境内的千年古镇——乌镇。因外婆家在乌镇,因此,我自然而然地常惦记着去乌镇。那时候还不曾知道乌镇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边境,也不知道乌镇在唐朝时期曾隶属于我们“苏州府”,更不会想到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乌镇还会成为车水马龙的国家5A级旅游名胜景区,还会在此召开世界互联网大会!想到的仅仅是,到了乌镇后,爸爸妈妈就没法叫我去割草、插秧了,外婆会拿出花生和糖果给我解馋,舅舅还会带我去买油条、吃小馄饨。3公里的出行,已经是我儿时最遥远的出行了,也是彼时我莫大的快乐。
震泽
慈云塔
思范桥
上了高中之后,我出行到了地处吴江境内的另一个水乡古镇——震泽。那时候,既没公路,也没汽车,连自行车都罕见。我平时是住校的,但到了周末,则与三五个同学一起,挑上三十斤米、走上三十里路,来回奔波在那条充满了希望的、蜿蜒曲折的乡间小道上。在背诵完一知半解的唐宋诗词后的假日间隙,我还会邀上几个同学一起去镇上参观一下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的“慈云寺塔”,也会去走一走元朝就有的“思范桥”。在周末来回家校的路上,虽然经常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依然是那么轻松愉快地哼唱着“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在希望的田野上”,因为那时候的出行,我已经伴有了一种忽隐忽现的人生理想和孜孜追求。
水兵服
大学我上的是一所位于武汉的军校。那一抹水兵服的洁白和水兵帽上随风飘扬的黑色绶带,承载着我无限的遐思和梦想。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的那段日子,我的心情是那么激动。因为从那一天起,我真正实现了“跳出农门”的远大抱负。这次出行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远行,内心是那么不安、更是那么兴奋,双眼始终闪烁着希望。
大学期间,我曾随着沈小岑那洋洋盈耳的歌声到海南岛实习。那次出行可以说是一次出征。我来到海岛、迈入军港、走进营房、登上军舰,看到了比长江还要辽阔无数倍的大海,还有那一排排翠绿椰林环抱的沙滩。
永兴岛
几年过后,水兵帽成了美好的回忆,我也逐渐成长为某海军指挥院校的一名少校参谋。那一年,我跟随着几十位来自海军各个部队的首长学员们登上了专机,迎来了又一次出征。永兴岛,是一座属于我国南海西沙群岛东部的一座白色珊瑚岛,在那里,有我们的人民和军队,有我们的机场和海港,有我们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岛上空气洁净,水清浪白,怪石嶙峋,奇洞清幽,头顶海鸥鸣绕,四周湛蓝深邃。放眼远眺,岸边的浪花是白的,不远处是蓝的,逐渐走向蔚蓝、深蓝。奔流的海水撞击着礁盘,溅起一道长长的雪浪,一波,一波,奔腾呼啸,犹如一道雪花砌成的长堤,飘浮行进在万顷碧水之中。那是我很多年间最远的一次出行,越过了天涯海角,看到了海角天涯。掬一捧清澈海水,是咸的、涩的,更觉是甜的!
花开花谢,岁月如梭,在记忆的长廊里,堆积着越来越多的难以忘怀的一份份美好。不经意之间,我带着无限的眷恋残忍地脱去了那身洁白,又将那庄严稳重的黑色海关服换成了警察蓝。这些年间,我旅行、出差、参会、调研、办案,走遍了大江南北,风雨兼程。同时也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陶冶了我的情操,充实了我的人生,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深刻印记。从都江堰的鬼斧神工,到神农架的层峦叠嶂,从苏州园林的别出心裁,到杭州西湖的匠心独具,从安徽黄山的千峰竞秀,到四川峨嵋的云鬘凝翠,从江门新会的“小鸟天堂”,到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从喀纳斯湖的人间仙境,到红旗拉甫的雪域风光……无不令人向往、驻足、留恋、忘返。
乡愁
然而,世界纵有千般美好,也总有一种镌刻于内心深处的眷恋,时不时拨动涟漪。更有一份“我在乡愁里跌倒,从陌生中成长”的惆怅,忘不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如今,对于出行、特别是出外远行,我已经越来越缺乏兴致了,或者说,我很少主动积极地去策划一次出外远行了,除非是碰巧在某个地方有个会议,又觉得地理位置不错,或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或离某处风景名胜相距不远,我才会欣然前往。正因为如此,爱人和孩子常对我满怀抱怨,抱怨我极少伴他们出外远行。是累了?倦了?厌了?腻了?老了?惰了?还是越来越恋家了?还是越来越向往清静和安逸了?
半个多月前,我的大儿子怀揣着一份豪迈漂洋过海去了英国伦敦。“趁着自己还年轻,去挥洒自己的激情,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去书写自己的人生”。当他意气风发地讲出这番话的时候,一定为听到“我支持你”这句话而欣喜,但他却看不到我湿润的眼眶中透出的晶莹。换成是我自己,是万万下不了这个决心的、更是万万迈不出这一步的。他的远行,带给了他一份挑战和希望,留给我的则更多是眷恋和牵挂。然而,又有哪个远行的人不思念家里的自在和温馨昵!
故乡的云
发给儿子的微信内容很长,那是一份“带去大洋彼岸的寄思”。其中,我送去了一首歌,李宗盛的《漂洋过海来看你》,但我决计不会有这般强烈的愿望和决心。倒不如独坐宿舍,重温几遍《故乡的云》,因为那首歌曾让无数人梦魂萦绕。
年长了,便会更想家了,想那座熟悉的城市,想那片挚爱的乡土,想那亲手种下的花草,想那儿时吃不惯而今梦寐以求的粗茶淡饭。
或许,我真的已越来越不喜欢出外远行了。
作者简介:
王伟民,男,1965年出生,吴江桃源人。震泽中学毕业后考入军校,2003年转业至南京海关工作,现在泰州海关缉私分局工作。
责任编辑:朱梦亭、朱宇婷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征稿启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
szwjdaj@163.com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