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对抗可口可乐成为民族品牌担忧的问题。1994年,改制完成的北冰洋引入百事可乐,成立了四家合资公司,其中3家很快倒闭,1家持有“北冰洋汽水”品牌,却将它雪藏,公司完全沦为百事可乐引进产品的渠道。
这最终被证明是经验不足走的“弯路”,北冰洋领导后来透露,“当时北冰洋经营得非常好,没必要和别人合伙干。”另一位领导透露,“合资是上级领导指示要求的。其实北冰洋之前已经扛好几年了,最后实在扛不住了。”
被冰封十余年后,2007年,一轻食品集团和百事公司谈判,要求收回北冰洋品牌,条件是四年内不得以此生产碳酸饮料。2011年,北冰洋在北京周边重新上市,虽价格偏高,仍以记忆中的味道成功进入餐馆之中。
除了北京的北冰洋,广州的亚洲汽水也被百事公司耽误。这家汽水厂由屈臣氏汽水厂离职员工李智扬创办,有橙汁、沙士、白柠,被认为是全球最好喝的沙示汽水(一种植物碳酸饮料)。“有我咁好气,没我咁长气;有我咁长气,没我咁好味”是那个时代的广州回忆。
1993年,亚洲汽水同样与百事公司合资,随后消声匿迹。2002年经过艰难谈判,中国厂家收回品牌,并成立广州亚洲饮料有限公司,2009年被纳入广州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月,时隔近20年,亚洲汽水复活,瓶身上还挂着“终于搵返呢种感觉”(终于找回这种感觉)的广告语。
天府可乐、八王寺汽水、崂山可乐、山海关汽水、武汉二广汽水,无不面临相同的命运。这是那个自卑年代的独特印记。以天府可乐为例,它在中国曾有108个灌装厂,市场占有率高达75%。
但面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冲击时,有关主管部门却想当然地认为国产品牌毫无胜算,指定当时国内最大的8个饮料厂分别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合作。外资几乎兵不血刃,屠戮尽中国饮料公司。
相比之下,达能与光明、乐百氏和娃哈哈的恩怨,都显得颇具商业道德了。
在千禧年后,中国饮料逐渐重拾自信,收回品牌与国外巨头竞争。但本土公司似乎摇摆在自卑与自大间。2008年,死活打不下中国果汁市场的可口可乐,试图以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汇源老板朱新礼称,“企业当猪卖100年都没错”,与何伯权当年如出一辙。
最终交易被商务部拦下。郎咸平称,可口可乐错在不够低调,不够快。“外资大举收购,不是正在发生,而是正在完结。众多行业已经被外资瓜分殆尽。”
但讽刺的是,随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汇源估值大幅缩水,现金也十分稀缺。当时如能卖给可口可乐,反而成了稳赚不赔的生意。随后家族接班无望,朱新礼的儿子朱胜华难堪大用,女儿朱圣琴虽有意接班,却从小被父亲惯大,不懂创业艰辛和商场人情。2013年后,汇源就陷入资金短缺,负债率不断升高,2019年3月更是差点还不上债务利息,面临退市压力。
当年与外资掰手腕成功的娃哈哈,同样面临着渠道老化、接班无望的困境。宗庆后瞧不起电商,曾放言马云五新是“胡说八道”。如今娃哈哈不得不利用微商、拼多多渠道卖起保健饮料,属于他和何伯权“保健品行天下”的时代却早已过去了。
如今,即使乐百氏矿泉水重回市场,这样的低毛利产品,也面临便利店不肯进货的难题。时过境迁,中国饮料的分销模式早已天翻地覆,对“萌”“小”名称饮料情有独钟的年轻人,肯不肯重新拿起朴素的乐百氏瓶装水,也是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