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变化。有一种说法是,雍正年间起,每年腊月廿三皇帝要在坤宁宫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汇报一下工作情况。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廿三祭灶,并逐渐形成了“官三民四船家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府小年腊月廿三过,一般民家廿四日过,沿湖、海的居民则遵守船家的传统,为廿五日举行祭灶。
后来,受官气影响比较重的北方,民间逐渐演变为廿三祭灶,南方仍沿旧习。
小年夜其实该称“小除夕”
由于祖国大部分地方都有过小年的传统,人们往往也会将小年这一天的晚上,称之为“小年”夜。而在上海,上海人虽然腊月廿四也会祭灶除尘,但是,上海并没有过“小年”这个说法,而是更重视除夕前这一天,习惯也称之为“小年夜”。如此一来,也就造成了很多人的困扰,叫“小年夜”的日子怎么那么多?为什么上海的日子定得如此奇怪?
其实,上海人念叨的“小年夜”,并非是指“小年”的晚上,而是和“大年夜”意思相对的“小”年夜,也并非是一个节日。换一种说法,叫做“小除夕”就更好让人理解了。意思就是庆祝过年的小高潮到来了。
小年夜这一天,上海人通常家置酒宴,合家团圆,意为吃“小年夜饭”。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这一天前后,老弄堂开始热闹起来——比如“噤噤咣咣”的大扫除,用不着的东西趁这个时候赶紧扔掉,大人吩咐小孩去倒垃圾的时候,不忘叮嘱一句,边倒垃圾边念一声“晦气出门”。因为年初一到初三是不能扫地的,到了初四方能扫。但要由门口朝屋内扫,扫完垃圾还不能倒掉,要自言自语“财气入门”。
如今,强调过小年夜的,主要集中在苏浙沪的一部分地区以及台湾地区。之所以习俗有别,并非是为了“与众不同”,而是文化传承中产生的差异性。但是,无论是哪天过小年、或者过小年夜,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