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2月3日电(记者刘伟、向志强、朱莉里)随着汽笛长鸣,满载货物的集装箱班从青州港火车东站出来,前往波兰马拉塞维奇。1月17日,广西首次出发去欧洲的中欧班开张,成为青州港对外开放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过去,小渔村逐渐成为陆海枢纽,经过20多年的飞跃发展,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抓住新时期的新机遇,全面融入“一带一路(中国正在推进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建设,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绿色发展,全力谱写“航海经济”的新篇章。
工作中的广西青州港(1月10日照片)。新华社记者陆地海岸照片。
亿吨大疆梦今天圆了。
记者最近在青州港中粮5万吨级码头看到一艘满载北美大豆的货轮在等待卸货,一边准备将一包重型机械装在船舱里送往海南。"入住钦州港9年来,公司业务随着港口的增长迅速发展。"中粮油(钦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建平说。
几公里外的国投钦州发展有限公司2017年发电量创历史新高。公司党群部长刘伟说,清州港的海陆运输条件日益便利,公司可以在进口外滩方面获得时间和价格优势。
钦州没有海洋和港口。建设大江大河是历代钦州人孜孜以求的梦想。
1992年,钦州市干部群众连续14个月捐款2000多万元,在贫瘠的海滨边建了2万吨码头泊位。此后,钦州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996年和2010年先后批准省级和国家级开发区。
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唐工委书记苏永权说,目前开发区已建立了30万吨级码头和航道、8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30多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港口处理能力达1.2亿吨,与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建立了贸易往来,形成了国际集装箱、煤炭。
2017年重庆京珠港至新加坡的中信商湖连接南向通道正常化运营,“北部湾港-印度/中东”远洋直航开通,“北部湾-新加坡”每天启动公共航线。
钦州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表示,随着广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枢纽建设的不断推进,内陆腹地以北部湾港口(钦州港区)为中心,初步形成了通往印度洋、太平洋和地中海的海上通道。
在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一名职员正在检查水质(1月11日照片)。新华社记者陆地海岸照片。
北部湾出现绿色发展高地。
进入钦州沿海的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3000多亩工厂泽塔林、管道纵横处理的工业废水流入生态监测地,游动的小鱼和茂盛的水草成为生动的水质说明。
公司动力部污水处理负责人陈斌介绍说,作为海岸线上的大型炼化基地,年加工能力达1200万吨,绿色生产工艺、污染防治体系也处于业界先进水平。
随着北部湾区位优势的陆续释放,中石油、国投电力、中粮等众多产业巨头落户钦州。目前开发区共有工业企业126家,基本形成了以石化装备制造2000亿韩元产业和能源、造纸、冶金、粮油等100亿韩元产业为重点的“六大产业板块”发展格局。
这样大规模的产业项目聚集在一起,海洋生态保护尤为重要。钦州海域的三娘湾栖息着稀有海洋生物——中国白海豚,在沿海产业的早期阶段,钦州提出了“大产业和白海豚放在一起”的概念。
当时,钦州计划根据地形条件在三娘湾建设大型造船厂,但考虑到可能的生态影响,最终修改了计划,地理绘制了保护白海豚的“生命线”。
今天的钦州不仅有大产业,白海豚也更多。钦州市海洋局去年9月公布的海洋环境状况显示,全市海洋环境状况稳定,清洁干净的海域面积为87%,同比增长近20%。多年来,在钦州进行中华白海豚研究和保护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大学教授潘文锡表示,根据300多次出海观察和计算,2013年至2016年,钦州白海豚数量呈上升趋势,每年新建4 ~ 6只左右。
一艘货船驶入广西珍珠港(1月10日照片)。新华社记者陆地海岸照片。
改革创新,优化商业环境。
“以前办理项目开工手续需要三四个人来回跑几次,现在
在办手续的流程简便,我一个人就可以干完。”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杨雪飞说。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过去由各职能部门分别负责的串联审批改为审批局内部单一并联审批,“一颗印章管到底”,并通过“多评合一”“多图联审”提高行政服务能力。
为更好服务好港区企业发展,开发区还对项目落户到项目立项审批、土地使用、营业执照办理、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等手续办理,提供“一条龙”服务。
“钦州港口条件优良,营商环境也非常好,这是吸引公司进驻的重要原因。”中船广西船舶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兵说,公司业务不断发展,也坚定了继续扩大规模、融入“向海经济”的决心。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正成为开发区加速发展的助推器。如今,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广西首个产值能力超千亿元和税收收入超百亿元的开发区。
十九大报告提出,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钦州市市长黄海昆表示,钦州将抢抓“南向通道”、中欧班列等新机遇,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加快构建大开放、大通道、大港口、大产业、大物流新格局,努力建设“南向通道”陆海枢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