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杭州绕城高速西福线正式开通,杭州的朋友圈急剧扩张,“强发展对抗州”跃升为“马路对面的新杭州”
杭州“两圈”徐福善全程149公里,北汽德清打磨杭州新城枢纽,就像张开的手臂一样,大部分人都把德清抱在怀里。
从新城枢纽向西,“二环”依次通过德清的优越镇、新城、钟关镇、建源镇、江干街、富溪街、莫干山镇、武江街、武阳街,三分之二的德清县与主要城市一起“绕道”。
是地区融合,交通先行。“两圈”的开通是德清20年“融港”道路上的里程碑。作为与港城只有一座“桥”(相当高的价格)的浙北“宝藏小城”,通过与杭州基建的互动、人才互动、产业相互融合,两地在物理距离或心理距离上也越来越近。
一条高速公路的开通
基础设施互操作性:所有道路都通往杭州
德清位于杭州正北,紧靠着余杭区。杭州周边的安吉、德清、桐乡、海宁、柯桥、鼎立6个县中,德清和杭州的“毗邻地区”最长。
城市的位置是天生的,如何通过交通建设真正发挥区位优势,取决于城市后天的努力。在这方面,德清确实是“优等生”。
从2001年开始,作为喊出“融港”口号的城市,德清全力推进了与杭州交通的相互交流。今天,杭州德清之间,多层次交通体系结构已呈现——
从杭州武林广场出发,沿着相当高的高架进入长深高速,仅45分钟就可以到达位于武江的德清县政府,此外,恒宁高速、104国道等主要通道也可以与杭州德清相连。
可以从杭州武林门乘坐K588路公交车1个半小时到达德清,也可以从临平乘坐768路市内公交车前往德清的优越镇。
从杭州东站坐高铁,10多分钟后到达德清高铁站。
刚刚开通的“两圈”连接了德清和杭州的高速公路,成为了网。
杭州围绕城市高速西福线的澳大利亚团,全长约50.8公里,向西覆盖德清县16个乡镇(街道)中的9个,德清三分之二的县域,建立了2个枢纽、7个相互交流。
“今天的德清是超大型交通的中心。德清县交通局局长杨剑伟这样比喻。在他看来,“两圈”对提高德清交通能力,德清更高质量的接战具有重要意义。
以“两圈”为纽带,德清与杭州大城市众多“圈地朋友”、杭州市的连接性更加密切,区位交通优势更加突出。特别是德清城区在杭州的“两圈以内”,进一步拉近了德清和杭州的心理距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福线的开通推动了德清与杭州市西科昌大走廊的“无缝对接”,为交通奠定了基础。如今,德清可以通过徐福善、杭长、杭辉高速直接连接杭州西部紫金港、青山湖科技城等地,使德清与该省的创新引擎联系更加紧密。
进入“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后,杭州德清之间的交通连接也将有更大的利益,——杭德轻轨将开工。根据计划,恒德轻轨达到34.6公里,从杭州地铁10号线新兴路站经过余杭人和街道进入德清,途经德清湖街、地理信息村、德清中心城市,然后沿着德清大道向东,在德清高铁站停下。
未来大道通往杭州。
在一个地方的大学定居
人才互动:同城“水-渠”
pgc-image/2d7e3c3e75634df1816a4cee5008b32d?_iz=31825&from=ar;x-expires=1701512792&x-signature=2ClpcRV%2BT1Hcw26h4uznjtBtSio%3D&index=4" width="640" height="429"/>今年9月25日上午,涌金君与2800多名浙江工业大学师生一起,在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体育馆里,见证了浙工大的历史性时刻:大屏幕上,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大楼被逐一“点亮”,浙工大新的本部校区,正式启用。
9月22日,首批2800多名师生,主要是浙工大优势主体学科“大化类”除大一新生以外的本科学生,从杭州朝晖本部搬到了这个位于德清县城东侧的新校区。接下去,朝晖本部的其余师生,也将陆续搬到德清。
省属院校本部到德清的,浙江工业大学是第一家。据介绍,莫干山校区规划在校生规模1万人,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国际合作培养生。
搬到德清,也是浙工大亟需破解办学资源的瓶颈的一大举措。浙工大杭州朝晖校区地少人多,科研教学、学生生活都越来越捉襟见肘。目前,莫干山校区已建成部分占地990亩,比朝晖本部大了一倍有余。此外,德清还为浙工大预留了300亩发展用地。
2017年8月,莫干山校区开工奠基。随着校区的建设,浙工大对其定位也一步步“升格”:从与屏风山、之江校区并列的分校区,变为本部。这一点,连德清人都有些意外。
很多关心浙工大的人,对这次校区搬迁有着极大的关注。在知乎上,“如何看待浙江工业大学迁址湖州德清这件事?”的问题,浏览量超过23万。不少高分回答,都这样说:“以后这些地方迟早成为杭州都市圈的一部分”“德清与杭州只有一小时交通圈”……
德清正加快融入杭州,杭德两地的同城化是看得到的必然,工大只是走了一招“先手棋”。
还有更多后来者,正摩肩接踵,涌入德清。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隔壁”,是正在建设的德清智能生态城。德清是全国县域唯一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未来的智能生态城,瞄准的就是人工智能产业及应用,吸引大量高科技企业人才的入驻。
“我们就是把德清,当做杭州的一个区来看待的。”今年6月,德清智能生态城的重要组成——德清天安云谷作为大项目开工。德清云谷智能生态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晶飞,数次跟涌金君强调了这句话。
德清天安云谷是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集团在浙江的首个项目。浙江人可能对这家总部位于深圳、专门从事智慧产城社区的企业不太熟悉,但如果告诉你华为的消费者BG总部,就在深圳龙岗区的天安云谷园区里,你肯定能get到它的江湖地位了。
“德清跟杭州给我的感觉,很像昆山花桥镇和上海、东莞的长安镇和深圳。”杨晶飞说。
花桥镇,虽然其行政管辖属于苏州昆山,但地缘上无限接近上海。从花桥到上海人民广场40公里,跟德清到杭州的距离差不多;上海地铁11号线也延伸到了花桥。花桥镇经济有多牛?花桥不是上海的“睡城”,而是利用紧邻上海的地缘优势发展服务业,2020年上半年,即使有疫情影响,花桥经济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亿元,增长4.8%,增速居全昆山第一名。
“花桥因此成为昆山第一镇。我们认为未来,德清也有可能因为临杭,而成为湖州第一县。”杨晶飞对德清充满了信心:这里,将成为德清融杭的“桥头堡”。
一批杭州名企的易址
产业互融:杭州“老牌”德清制造
每天一早,家住杭州西湖边的马全法,开车上中河高架,一路向北,来到德清雷甸镇的厂里上班,“今天开了32分钟”。
老马是浙江天马轴承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天马轴承的前身,是1987年杭州拱墅区上塘镇里诞生的一家村办企业。“老厂就是上塘宸章小区的地块上,现在那里房价都要四五万了。”
2007年左右,随着天马轴承发展壮大,也伴着杭州城市骨架的拉伸、产业的转型升级“退二进三”,天马轴承感到主城区不再适合自己,开始寻觅新厂址。
“我负责给公司找地,德清、海宁都去了。对比之下,德清的区域位置更优越,内河水运物流条件更好,更适合我们。”老马回忆起2011年,天马轴承来到了当时还叫“雷甸临杭开发区”的德清通航制造小镇,成为这个紧临杭州塘栖、被看做融杭“桥头堡”的园区内的第一家企业。
2013年新厂房建好,830亩工业用地给了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比杭州大了3倍,能力也强了3倍。”“七年来,企业收入几乎每年增长25%,如今进入了收获期。”马全法告诉涌金君,天马轴承不仅在深交所A股上市,还成长为行业“隐形冠军”、浙江省“单项冠军”。
涌金君问他,在杭州和德清有没有感到区域差别。马全法仔细想了想说,“就是一家,没有区别”。
天马轴承这样的故事,在德清数不胜数。这些年来,融杭区位优势显著的德清,逐步成为杭州产业梯度转移的集中承接地。
甚至,一些代表杭州制造的“老牌子”,像天堂伞、西湖啤酒、大桥油漆等,也已成了“德清制造”。正大青春宝,又是其中最新的一个案例。
正大青春宝的德清生产基地,位于国家级德清县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里。青春宝门口的这条路,也被命名为“青春路”。
进入青春宝德清工厂的生产车间,涌金君惊讶地发现,里面几乎看不到人。中药进料、生产、包装、装箱……整个生产过程全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完成。路上穿梭的,是无人的VGA运输车;原料和成品,全由全自动传送带运送;机械臂麻利地将一箱箱成品,堆进仓库或送上货车……这是一个高度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中药工业4.0“无人工厂”。
正大青春宝是响当当的杭州老企业。从它的前身“杭州第二中药厂”开始,就一直扎根在西溪路551号。但是,到2016年初,正大青春宝开始考虑将生产基地搬出西溪路。原因是老厂处于景区,新项目无法通过环评,无法实施技改,产品研发更受到很大限制。
“青春宝要永葆青春,必须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同时,杭州也在腾笼换鸟,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我们青春宝这样的工业企业外迁,是发展的必然。”正大青春宝(德清)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方军说,2016年青春宝一眼就“相中”了德清的高新区,而且生物医药正是高新区的产业方向。“德清的领导班子,其实也在有意识地筛选、引入符合德清发展的杭资企业。”双方一拍即合。
让陈方军等青春宝人感受最深的,还有德清的“店小二”精神。青春宝在德清建厂是一路绿灯。2016年三四月份看地、六月奠基、十二月动工。三年不到,2019年年初,土地面积104亩、建筑面积9.6万方、投资8.5亿元的正大青春宝新厂,进入试生产。2019年10月,3个中药固体制剂车间正式投产,家喻户晓的青春宝抗衰老片、永真片、养胃冲剂、参麦胶囊、冠心宁片等,都成了德清产。
而最让青春宝人兴奋的,要数处方药冠心宁片的成功了。这是青春宝近年研发出来的新产品。“这个药标准要求高、技术含量高。”陈方军介绍,2019年是冠心宁片打开市场的第一年,销售额8000万,今年预计会超过2亿元,增长超过150%。“如果不搬出来,我们没条件做新产品。”
青春宝在德清焕发出了第二春。目前,68亩二期项目基本结顶,到2022年,正大青春宝的生产、销售、管理层等,将全部离开杭州、迁移到德清。
20年来,德清承接杭州的产业梯度转移,很好地缓解了杭州腾笼换鸟、产业功能转换的压力。
当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德清不仅成为杭州传统制造业的承接地,还在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引领下,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成功举办首届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成为全球地理信息产业高地,不仅“接住”了更多高质量的杭州数字经济外溢,还成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详见区域观察员 | 比邻大杭州,浙北有座“宝藏小城”,互联网气质独一无二)
“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这一充满想象力的前景,无疑又向德清递出了一张搭上杭州“硅谷特快”的车票。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