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光油编辑/定的
小金说:
12月7日,小金发起了“感受敦煌魅力,讲述你的故事”征文活动,活动开始后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很多市民纷纷讲述了自己和敦煌的故事。今天还有一个更好的消息:稿件一经刊出,不仅刊登在成都日报金冠《西乡成都》栏目,作者还可以获得在成都博物馆免费讲解一次的机会!快来继续投稿!投稿书:cdrbjinguan @ 126.com
今天,《成都日报》金冠《书香成都》刊登了第一位读者投稿的稿件。
《千里之外是敦煌》
作家:光裕
成都离敦煌大约2200多公里,这条2000多公里的路我走了很多年。
人生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年,新进单位的90后孩子们都叫我叔叔。在这些孩子们眼里,我好像几乎是“奇怪的触手”,呵呵,但是在二十多年前,大叔也算是文学青年。
那时我的理想是成为诗人。
二十多岁,读武侠,卡尔走笔杆,豪情万丈的时候,想着去找那个沙漠孤烟下吹箫的人。最近小朋友流行的话是:“叔叔,你很新鲜。”说。的确,那时的敦煌成了叔父转不了的地方。祖国版图边缘的这个小镇隐秘地符合文学的处境。那就是边缘。
在激情燃烧的时代,理想明明已经过了天,口袋里却没有几毛钱。去敦煌是最古老的绿皮火车,颠簸了20多个小时就到不了了。因为要先去兰州,然后从兰州搬到敦煌。坐在沉闷、通风不良的绿色皮革车厢里,敦煌可能会坚持让所有朝圣者以长途艰苦的代价回报。
我喜欢画画,在20岁以上的年龄,感情旺盛又脆弱,所以把忧虑和痛苦画在画里,写了诗。到敦煌的时候,中秋节刚过,但朔风已经铺天盖地。晚风吹的时候夹着细沙吹,脸很痛。就连沙漠中的月亮也格外清凉。洞穴外是万里无人的宁静,洞穴内的一切,但又是另一片天地。
画画的人大多有敏锐的色彩视角。唐朝时期色彩的热烈控制着庄严的绚丽。到了第五代,渐渐开始变得细腻,从炽热到温暖,色彩也开始逐渐平静。到了元代的作品,在色彩流中几乎看不到红色。现在可以回忆的色彩大致是这样的变化。但是那时候足以让我们这一代人吃惊。据说,莫高窟壁画足足连接了60华里,也就是大约30公里左右!令我们这些年轻学弟学妹惊叹不已。
其实这么多年来敦煌也只去过一次。
穷学生没有钱,不能去。有钱的时候我已经没有时间了。但是敦煌留给我的感悟会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最近我闲的时候坐在成都的老茶馆里和年轻人剥皮。吹在壳里的都是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年轻人也喜欢听。
但是年轻的时候当然不能理解敦煌。看得见的东西,读在心里的东西,那只是色彩,是图画。以为变成了敦煌,产生了感情。如今人们到了中年,世事变幻无常,经历命运的坎坷才知道:敦煌,用神话、造型、造型唤起人性。看莫高窟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如果我年轻时成为诗人,现在就在灯下写诗了。千里之外的敦煌,那些动人的思念就是一英寸的思念和一英寸的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