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记事起,我家就有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是我们家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虽然现在农村有汽车的家庭多了起来,但在过去有摩托车的家庭都很少。自行车几乎家家都有,赶集、走亲戚、下地都会用到它。
我家有五口人,我记得有一次去赶集,因为只有一辆自行车坐不下,又从邻居家借来了一辆。我的父母每人骑一辆,我的两个姐姐就分别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虽然前面大杠上也能坐,但是赶集还要买很多东西,所以我就被留在了家里。那时候赶一次集也十分稀罕,我为自己没能去上而心有不甘。看着他们一行人离去的身影,我竟然难过的哭了起来。
长大一点,大概是八九岁的样子,我就开始学骑自行车了。现在想来,那时候学自行车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亚于现在去驾校学开车。
首先就是学滑行。两只手握住车把,一只脚踩在脚蹬子上,另一只脚靠向后蹬地面给自行车提供前进的动力,就像滑板滑行的原理一样。不同的是,自行车还需要双手控制。这是学自行车的第一步,也是为了锻炼控制平衡的能力。
平衡掌握好了,接下来就开始正式学了。学车的地方就选在村里的打谷场。农闲时候,打谷场场地空间大,地面平整,非常适合学车。
因为个子矮,腿跨不过那条大杠,只能是一只脚从大杠下面伸过去踩对面的脚蹬子,而且还无法蹬满圈,只能半圈半圈地蹬。由于姿势别扭,这样骑起来特别累。由于人是挂在车一边的,重心不稳,所以刚开始学的时候需要有人在后面扶着。
再大一点,人也长高了,腿可以勉强地跨过大杠坐在车座上骑了。可腿还是不够长,两只脚还是不能同时踩在脚蹬子上。为了能踩上脚蹬子,骑的时候只能是屁股左扭一下右扭一下,从后面看特别滑稽。
上来容易下去难。经常是想停下来,人却下不来。我都是找一个柴火垛,把自行车骑到边上,用一只手撑在柴火垛上,先把自行车稳稳地停下来,然后自己再从车座上下来。
后来姐姐上初中,由于离学校远,为了便于往返,家里就给姐姐买了一辆小自行车,不带大杠,车身也比二八大杠自行车矮了许多。学会骑自行车以后,我每天都期待姐姐下午放学回来,这样我就可以骑着她的自行车在村子里转了。丝毫不觉得累,或许这就是刚学会骑车的兴奋劲吧。
我还记得以前人们都会骑着自行车去赶集,路上的自行车多到数都数不过来。街上还有专门帮忙看自行车的店,就像现在的停车场吧。把车推到院子里,由于车多,老板娘会在每辆车上都挂一个牌子,上面有号码,自己也拿一个有对应号码的牌子。然后,就可以安心地把车放在店里去逛街了。
等到买完东西回来,按牌子上的号码去推出来自己的自行车。停了大半天,只需要付给老板娘两毛钱的看车费就行,也是十分划算。
现在很少再看到骑自行车赶集的了,都被电动车取代了。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不会骑自行车,也体会不到我们以前学自行车的快乐。当然,现在孩子的快乐我们以前也体会不到。
回想起自己学自行车的经历,摔过、碰过、磕过、皮破过,但是没哭过、怨过、放弃过。学会骑车的那一刻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有激动,有喜悦,还有满满的收获感。
我家的那辆二八大杠自行车早已被当作破烂卖掉了,但是我的记忆中仍然有它的模样。以前的二八大杠自行车,虽说不好学,但是质量硬棒,可以载人载物,是大人们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