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本系列只是回忆,钩沉北京20多年来的楼市片段。随笔而已,既不映射现实,也不预测未来。楼市的历史有点儿特殊,总能让人感觉庆幸或后悔。
但这就对了,所谓普通人的生活,就是一次次的侥幸和错失机会嘛。后悔也好,庆幸也罢,往事就在这里。
一、
收到个问翠城馨园的咨询,问的很详细,但不敢回答,直接拉黑了。倒不是说他问的我不知道,而是感觉挺别扭,主要就是一句话:如果入手后房价下跌怎么办,应该怎么才能维权追回损失?
我也不知道怎么讨说法啊,人家挂牌出手,你爱买不买。买完下跌了就讨说法,那要涨了呢,人家卖房的能不能也讨个说法?感觉这种人还是不理为好,要不然万一找我讨说法咋办啊,我找谁去啊?
二、
但这人问的问题很有意思,看来是没少调研?比如:翠城明明是经适房小区,但为什么很多人都说里面住的是拆迁户?听说质量不太好,是不是真的?有人说这里发生过恶性案件,算不算凶宅?听说用的是井水,水质怎么样?等等吧,足足一大篇,还有问的就是保值升值什么的了,问和回龙观怎么选。弄得我都有点儿懵,一个西北一个东南,大调角的选房可够辛苦的。
翠城就是经适房小区,一类经适。本来是北京第一批的,立项很早,但因为拆迁耽误了,所以拖到2001年才动工,北京住总承接的工程。毕竟是国企,赚不赚钱的确实得为老百姓干点实事儿。
第一期工程的质量应该是最好的,也就是A区,以AA和AB区为主。毕竟当时的政府定价虽然低,但拆迁成本也低啊,所以算下来是有利润的。而且住总是国企,对政治任务还是很讲究的。甚至在2003年非典期间都坚持施工,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工期,当时受到了很多的赞誉,获得奖也是最多的。
第一次选房的时候我还正好路过,夏天最热的时候。骑车走东三环的时候看到马路边上都是人,从住总都快排到关东店了。当时很奇怪,什么东西这么抢购,发鸡蛋吗?于是也想停下领几个,结果发现竟然是卖房买房,惊呆了我了。要知道这是2002年,房子并不好卖,我当时参与的项目都快愁死了,根本卖不掉。这里竟然能上千人的排队,什么项目怎么搞的营销啊?
问了才知道是翠城,就是便宜,3180。
不得不感慨当年老百姓买房的不易,好容易有个离市区近的经适房,能不拼命抢吗?据说当年有提前三五天排队的,竟然在马路边躺了好几天,既让人佩服又感叹无奈。
当年这种经适房小区大部分都是拆迁户购买。原因很简单,那会儿的有钱人太少,房子不好卖。卖房的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或是商品房豪宅,都是先富起来的那波人买,普宅都动辄5/6000,豪宅上万。另外就是经适房了,基本都是拆迁户购买,只有他们能拿出大笔的钱来。
之后的几个区就更是以拆迁户为主了,好几期都是干脆定向的,东城崇文朝阳的都有,只能由拆迁户购买,算是补偿的一部分。甚至有一阵子是直接定了房号,先给拆迁户预留出来。我印象中都2010年了,还有几套房是给朝外的拆迁户留着的呢。2003年的拆迁了,40平米给了不到40万,也就是能换翠城的一套三居。但有几家说什么不同意,至少要两套,于是就拖了7/8年。到最后也没辙,被迫拆迁的。
三、
翠城的前两期很顺利,之后就开始别扭了。主要就是土地价格上涨,住总实在赔不起了,所以也不讲什么政治任务了,干脆停工,不干了。
至少是从2006年起,翠城的延期交房就动不动被拿出来当典型。因为这土地当年是划拨的,政府没要土地出让金。但合同约定拆迁是由住总负责的,政府不补贴。另外,经适房的价格也是定死了的,3180,不许涨价,也不许超过3%的利润。
最开始这是没问题的,3180能有利润,是不是3%无所谓,不赔就行。但2003年之后北京的房价上涨,征地拆迁就越来越难了,到2004年的时候,住总就已经至少是不赚钱了,只要土地价格再上涨就肯定赔。到2010年,拆迁成本涨了6/7倍,而房价是早就定好还卖出去了,那住总就实在受不了了,干脆撂挑子。据说是纯赔20亿以上,这笔钱如果国资委不给核销的话,哪家企业也没法干了。
但拖到最后还是建成了,怎么算的账就不知道了,应该是先冲抵,然后再补给朱总几个项目,否则该破产了。那几年买了房的百姓们也说不好亏没亏,从房价上可以说是占了大便宜,但这便宜也是应该的,2004年之前北京哪儿的房子都不贵,买后来几期的翠城还相对吃亏了呢。
就因为最早是土地便宜,建筑成本相对高。所以一二期都建成了板楼形式,社区的密度低,更宜居,户型也好。而到了后两期,土地成本太高了,相对的建安成本都不算什么了,那自然就得加大密度,多出房子多塞人,这样才能少赔点儿。所以也就都盖成了塔楼,户型也就不太好选了,质量也就下降一些,保值性还不如之前的呢。
我印象中是2012年吧,721暴雨,翠城上了新闻,是保障房中漏水比例最高的小区。几百户出现质量问题,弄得住总很没面子。后来怎么解决的忘了,肯定就是维修呗,也没别的办法。但这也说明,连防水这种小钱儿都抠,这后几期的质量真的算不上多好了。
四、
翠城是个挺平和的小区,我还真想不起来有过什么大事儿。当年也就是因为电费电卡什么的闹了几天堵路,其他的没什么。不过前些年也不是哪栋楼的电梯坏了,电梯工维修的时候不小心,给夹死了。应该是发生在E区,电梯老出毛病,居民都提心吊胆的。入住也就三四年就出了这事儿挺让人别扭的,好几年之后我去翠城还有人念叨呢。
之前翠城还听说过一件事儿,算恶性案件但没出太大的事儿。好像是靠东最边上的那栋楼,当时最荒凉,当然现在也荒凉。那会儿是有个小子想抢劫,直接把一个女的在楼门口就给绑了,弄到车上开到了外地,还把女的给QJ了。这小子是连劫色劫财还想要赎金,最后给抓住了。事情算不上太恶性,但让人心里不踏实,小区里面能发生这事儿,引发了不少人的恐慌。
好像还有个神奇的事儿,在小区外边偷电缆的。那些年出了小区就是荒地,顶着高压线也没法开发。结果就来了个小偷儿想偷电线,但据说是非常不专业,本来是断电的状态,直接偷就行了。但他分不清电闸的状态,又给合上了,结果壮烈殉职。当时我听了这事儿还不敢信,这么不专业也敢打高压电的主意,真可惜,死晚了。
五、
人们有个刻板印象,就是翠城的保值不好。其实还算不错了,基本没落后。这可以和回龙观比比就知道,一个2600,一个3180,相差15%吧。这么多年过去,回龙观是基本拉平的,而翠城也就是落后一点儿,像一期等板楼的还没落后,也就是塔楼不是太受追捧而已。这除了户型不错,还有就是有垡头老居住区和华侨城做帮衬,规模大了就是优势,能促进配套建设。
最早垡头老区基本都是当地化工厂员工,对交通的渴求不是太强烈。而翠城都是外来户,迫切的需要地铁等公交和配套。而在欢乐谷没规划的时候,周边的路很破,也没什么公交。华侨城确定了投资之后,道路问题才得到改善。
但地铁还是没有的,直到2008年,我印象中翠城一个姓许的业主写了份请愿书,写的非常好,列出了翠城需要地铁的诸多理由。这份请愿书也得到了周边社区的支持,包括又一城和世纪东方城等等。然后才促使政府修改了规划,确定了现有的站点和路线。
其实翠城的优势就是规模,规模大了,小型配套不请自来,吸引来购房的人也多,人家值当的跑一趟。而规模小就相当于内需不足,向外的需求就大,自身的支撑也就小了。这就是翠城虽然品质并不高,但相比豆各庄来说反倒保值好的原因。
六、
忽然想起一档子事儿,也是很多年前了,想想都替这人遗憾。大概是08年底吧,房价还不太高的时候。我在东四环参与个项目,其中有项业务是外包的,人家派了个小团队过来,都是技术工人,十多个人。这些人都是外地的,很节俭,一起合租在了翠城的地下室,人均一个月才100多块钱。
那会儿翠城的二手房价格大概8/9000,一套小户型首付十多万拿下。这团队的经理就动了心,说是过几天就买。当时他还找过我,问能不能让装修队帮他们简装一下,能看出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以我这么好的脾气,那肯定是一口回绝了,让他自己去联系,否则有些事儿容易说不清。结果也不知道他们怎么谈的,反正从此之后这几个人动不动就凑一块儿玩牌了。等我得知的时候,据说这经理的买房钱已经输了不少了。然后就是打架呗,说对方出老千,闹的乱七八糟的。后来说是达成一致,装修的小工头儿同意过几天退他几万,装修费也只收个材料钱。当时就有同事提醒他,这种话别当真,拿不到现钱的全是扯淡。
结果这经理没当回事儿,说是等几天无所谓。结果三天不到,人家那装修队的就走人了。本来就都是江湖买卖,抬腿就走的事情太正常了,一下子挣了好几万,能不赶紧跑路吗?
这经理傻了,但也不算太沮丧,只是认倒霉而已。但之后谁也没想到,2009年春天之后房价突然暴涨,到夏天的时候翠城就涨到了15000以上。同事说这小经理崩溃了,买房的梦想彻底破灭,差点儿在地下室里上了吊。
再后来他们的工作完成就走人了。我也盼着他们赶紧走,省的惹麻烦。但过了好久,同事突然跟我说,这小经理一直住在翠城的地下室,有点儿神经了。当然这已经和我们项目没关系了,但我也好奇,问为什么?回答是他总觉得自己应该住在这里,应该在这里拥有一套房。
无语,谁也没什么辙。这个小伙子如果当时先交了买房的定金也就什么事儿都没了,几天时间输了几万,几个月时间房价涨了几十万,换做谁也别扭。只能说,有时候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失败,而是差点儿成功。
仅供参考。
关注“章哥说买房”公众号,有房产相关问题,点击“免费咨询”私信提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