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生育自由最近因为各种原因进行了热搜。
生育风险有多大?避孕风险有多大?取消计划生育对女性意味着什么?
周日的一次热搜,未婚未育、岁月静好的杨丽萍一人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原因是她的抖音视频中出现了这样的网民评论。(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在我看来,
一个小时内,很多人站出来谴责这种评论和观点。
显而易见,人们都赞同婚与不婚、生与不生是个人选择,女人成功与否不应该用生育来定义;并且,杨丽萍作为一名舞蹈艺术家,她的层次和境界在日常生活之外,她说自己是“生命的旁观者”。
杨丽萍的代表作《孔雀》
我们先从父母说起吧。
被催婚、被催生,是大多数“适婚”的年轻人都遇到过的问题。
父母不是网友,他们毫无恶意,他们之所以催,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
-传统观念,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不然就是不懂事;
-来自身边亲戚朋友的社交压力,“你家女儿还没嫁?/还没怀上呢?”
-养儿防老,担心你膝下无儿无女无人照顾,最后孤独终老……
“儿女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当你这么说的时候,他们会说:“都是为了你好”;“我是成年人,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当你这么说的时候,他们会说:“我们是过来人,比你懂。”两个对立的立场,言语沟通的效果微乎其微。
有人说很反感老人这么做,坚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但还有很多人,说着“我也没办法啊”,然后把备孕提上了日程。
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谁对谁错?女性的生育自由被剥夺了吗?
我们再说说身边的闺蜜和朋友吧。
如果你的闺蜜也跟你一样“志同道合”不想结婚生子,那是很值得庆幸的事,因为有人可以理解你的选择;
如果你身边的人大多选择了结婚生子,那你也多少要接收到“善意的压力”。
结婚了要“恭喜”,怀孕了叫“有喜”,都有一个“喜”字,因为一直以来,这都被视为拥有幸福的表现。面对儿女双全的人,人们常用“人生圆满”来形容,那这句话的反面是否意味着儿女不双全就是人生残缺?大概没人想过这么多。
当朋友们说着“你要早点找个好人嫁了吧”“你也生个自己的可爱宝宝吧”,你该如何面对她们的“善意”?她们是否干涉了你的生育自由?
在杨丽萍的这个事件里,很多女明星都站出来发声,这是好事。女性自发地拥护着彼此。
但在不结婚不生子这件事情上,女明星是特殊群体,应该说她们是有优越性的——她们看着年轻貌美,找比自己小很多的人也不难;她们挣很多,完全可以给自己和家人提供充足的社会保障,她可以选择一直单身,也可以选择冻卵。面对他人的质疑,她们可以非常有底气地回击,继续做自己。
但如果对面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三四十岁的未婚未育女性,没有出众的外表,没有厚实的家底,你会怎么看?
“她性格不大好吧,估计很挑剔,不好相处。”
“她是不是以前受过什么伤,变得不相信男人了?”
“她是不是有什么毛病?”
“这人不正常吧?”
这样的想法,在你还没来得及判断是否有恶意的时候,往往就先蹦了出来。虽然网上总说不结婚的“单身人士”看低已婚者,但在现实中,其实是单身的人更多地承受着他人异样的眼光。
在看待女明星的生育自由和普通女性的生育自由这件事上,人们是会双标的,至少,对前者会更宽容一些。理性全面地看待现实问题,而不是单纯带着情绪地表达立场,是一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我们常说一个词,“母性”。
不过好像从来没听说过“公性”?
在人类存在的几百万年历史中,女性从一开始就是承担着怀孕和哺育的重担,延续生命和下一代渐渐成了本能,成了“母性”;而男性选择在女性生育的空闲出去捕食、或者筑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社会性”。
所以女人拥有“母性”,遵循“本能”去繁衍,几乎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思想意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女性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直到这一二百年,妇女运动才开始兴起,女性才开始广泛地替自己争取权益,要求平等、尊重和自由。
日本一个养生专家提出过一个有意思的理论,他说日本“少子化(生育率逐渐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男性变弱了,女性不想结婚生子的原因是找不到自己想要与之结合的雄性基因。
也许这样的说法对于男性多有冒犯,不过随着女性的强大,男性是否真的也在越来越多的想依靠女性,或者说逃避责任了呢?我们欢迎大家在评论里展开讨论。
相比每个人存活在这个世界的时间,相比世界发生变化的速度,我们总觉得上百年已经太长太长,但与人类存在的几百万年相比,这简直是微乎其微的。
如果你用上帝视角看,可以说,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起点,只是起点而已。女性要想真正拥有生育自由、身体自由,也许还需要我们一直勇敢发声和探索,一代代继续下去。也许还要花费无数个上百年,但为了那一天的到来,我们必须这么做。
“自由”两个字看起来简单,也正因为其理想化的色彩,所以实现起来才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