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主拍摄商品素材,准备广播。
均 李晔 摄店主开直播,讲述经营之道。
明星店主分享自己的“地推”拉新法。
3月某晚黄金档,多多在某电商平台的店主课堂直播间分享其“微博吸粉”秘籍。她是一名借助微信群卖货的店主,目前拥有3个微信号,共计16个微信群,群内人数超过1.6万,月销售额约150万元。
但强中自有强中手。仅多多所在的上海本土社群电商平台,注册店主数就超过200万,他们依托各自的微信私域流量进行分享、导购,其中的销量冠军年营业额已突破9000万元。另一名后起之秀被封“最快致富”店主,每月流水从2000元上升至103万元只用了短短4个月。
用于社交的微信群,在这些店主手中,俨然成了一间间商店。除了在电商平台、直播间或线下商场购物之外,在微信群里下单,会不会成为一种习惯?
微博豆瓣地推都能引流
店主们拉新频出奇招,学以致用地发挥各自所长,好比一部部民间商业教科书。
今年24岁的广东女孩杏宝,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一互联网公司做运营,现已辞职专心打理微信群生意。她每月只要稍一用功,销售额便能冲上50万元,以20%佣金计,月收入至少10万元。
杏宝在大学时代就开始拉群。当年,她在学校附近发现一间女装品牌特卖店,于是进店将所有一折服饰拍照,随后去闲置交易平台闲鱼上发帖,名为“拉×××一折代购”,很快就拉起近两千人的微信群。群内顾客看中哪一款,杏宝便帮忙跑腿,买下再寄给群友,从中赚取服务费。小试牛刀后,她感觉特卖有戏,于是留意起国内专做品牌折扣的电商平台,先后比对十余家,最终选了上海一家平台。该平台最吸引人之处,在于每天有数百个中外品牌尾单和过季款的更新,可淘出不少性价比高的商品。杏宝亲测该平台没有假货、质量靠谱,售后也不玩踢皮球,于是依托平台海量货源,将原先的代购群升格为好物分享群。她每天坚持播货,同时提供各类实用穿搭经,由此激发了社群的气氛,成交踊跃。
与杏宝线上拉新不同,店主蕊蕊擅长“地推”,自称“地表最强”。她目标很明确,要么去公园,锁定那些购买力强劲的宝妈人群;要么去早市,寻找忠诚度高、还可能帮她俘获整个“广场”(同跳广场舞人群)的中老年阿姨。
放下面子、精选物料、讲究话术,是蕊蕊自行钻研出的制胜法宝。比如针对宝妈人群,她通常用卡通造型气球来吸睛。当宝妈上前询问时,蕊蕊就答“气球不卖,但微信加好友就可免费送”。一个0.5元成本的气球换一位新人,简直不要太划算。在微信加好友的同时,蕊蕊会顺势推介她事先准备好的童鞋。这都是她在特卖平台上自购的大牌折扣引流款,知名运动品牌童鞋每双也不过二三十元,懂经的宝妈自然不肯错过。随后蕊蕊再趁热打铁,鼓励宝妈进入常年不落幕的“网上特卖会”。这当中,蕊蕊用了一些小心机——她带来的童鞋往往码数不全,这就更给了宝妈一个加微信和入群的理由,以便蕊蕊将码数合适的新鞋为宝妈包邮到家。针对早市中老年阿姨,蕊蕊会精选好的品牌,以9.9元的背心、19.9元的长裤和衬衫来引流。那些懂材质、讲究做工的中老年妇女,只要上前一摸质地,便知产品实惠。蕊蕊再趁热打铁推荐其入群,50%以上的阿姨不会拒绝。
蕊蕊坦言,自己人脉不多,也不想在亲朋好友同事间做推销。还在上班的她,多利用双休日摆摊引流,半年下来,已建起2000人的微信群,现每月能给她带来至少两万元额外收入。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店主们的拉新各有奇招,好比一部部民间商业教科书。月销150万元的店主多多,靠在微博和豆瓣上确定人设、设置话题、频蹭热点来吸引特定人群;杏宝则喜欢在抖音、西瓜视频里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和对流行的看法,更倾向于在与网友的互动中悄然吸粉。
数十万业绩背后都很拼
大咖级店主都自认为是“知识的搬运工”,靠的是选品的眼光、用心的比价和专业的解读。
新人进群容易,但能否实现持续交易,更体现店主的能耐。
店主香槟妈妈从“购物狂”转型而来,用自己的拼劲维持着专业人设。香槟妈妈本来就爱买、会买,再加上她爱晒,引不少被“种草”的朋友主动求链接。这印证了人们刚需的存在,并触动香槟妈妈走上店主之路。
她觉得做店主,坚持很重要。她给自己设定了“社群10循环,朋友圈5循环”的播货循环目标,即在微信群内坚持每天播10个品牌,同时在朋友圈发布5个品牌,如此循环往复。在她看来,店主必须克服被拉黑、被屏蔽的担忧,克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惰性,“线下商店都会投入重金打造自己的门面,对我们店主而言,微信就是门面,需要我们用心经营,怎能三天两头歇业?”
为了这个“店面”,香槟妈妈播货的第一原则,就是所有商品都必须自己用过,这样介绍起来才有底气。无论图片还是视频,全部由自己拍摄,然后在数十张照片、数十遍视频里吹毛求疵地选出一张(条)来。而且,她力求还原商品本身的场景,如推荐拉杆箱,她就设计了出差的场景,将商品置于机场、火车站的背景下。为了韩国一款加了苦参的滋养洗发水,她自架道具,自己参演,完成了洗发全程,并呈现洗发后的蓬松效果……
她觉得,如今几乎每个人的微信里都有捡漏群、“薅羊毛”群,“你日复一日的努力,就为了让顾客相信,你是他们微信里最专业的一名店主。”
与香槟妈妈同级别的大咖店主们,都认为自己是“知识的搬运工”,靠的是选品的眼光、用心的比价,以及对产品的专业解读,“只有真正让顾客买到好货、省到钱,店主才有价值。”
事实也在证明这一点。许多群友与店主从未谋面,也甚少互动,一年却能默默购入数万元商品,这是对店主专业人设的最大肯定。一位经常“闭眼入”的男士告诉记者,如果群主选品独到、服务细致,他宁可在微信群里购物,而非电商平台或是商场,这样就可省去大量商品比对和选择的时间成本。更何况,相比线下商场,微信群内的氛围和玩法更让人留恋。
杏宝引以为豪的一次活动策划发生在去年“双11”。她提前发布群公告,“双11”期间,顾客每形成一个订单,便可获一次微信投骰子机会,骰子掷到4、5、6各拿1分,掷到1、2、3无分。顾客最终能积下多少分,就能有多少个福袋。这种游戏调动起顾客的积极性,活动期间销量飙升至19万元。最厉害的一位顾客最终获得20个福袋。杏宝在每个福袋内随机放入3至5份礼物,包括口红、护肤套装、小家电等,并且足足花了一周时间才将所有福袋寄完。
假货和纳税问题引关注
与其被追查而补缴个税甚至被责令停业,不如依法纳税,将生意做得长远。
微信群卖货,热闹归热闹,但关于假货风险和店主是否纳税的话题从未停歇。
事实上,微信群里的商品真假,辨别方法之一就是看链接。据记者了解,如果是来自京东、苏宁、饷店等正规电商的链接,消费者点击进入选择“立即购买”时,就会跳转至这些电商品牌的微信小程序,从而实现便捷付款购买。但如果价格远低于市场正常价,且多以代购形式呈现,没有直接的链接,需要顾客微信或支付宝直接转账给店主,这种情形下商品的真伪就很是存疑,必须格外小心,因为消费者一旦付款成功,收货后发现问题,店主此前承诺的“如假包退”往往难以实现,顾客也极有可能被店主一删了事,导致退赔、投诉无门。
与此同时,微信群卖货店主中的正规军,也希望以清白、规范形象示人,助推行业良性发展。
记者在上海一家社群电商平台的店主端App内,看到大量针对店主的线上培训课程,其中的“普法课堂”板块刚刚请来上海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逸瑞,讲授一节“电商法下互联网电商店主的经营注意事项”,显示有1万多名店主观看。
张律师介绍,电子商务法已从2019年1月1日起生效,对“电子商务经营者”作出明确定义,“只要通过互联网进行商品销售或提供服务,无论以网站、微信、公众号还是小程序等形式进行,无论是公司主体还是自然人身份,都是电子商务经营者,都需遵守电子商务法。”张律师尤其强调,电子商务经营者的纳税义务是一个全覆盖义务,只要围绕电商行为形成了相关收入,都必须依法纳税。
事实上,这家社群电商平台上的店主都已行动起来。据了解,平台已为店主们开通第三方办证纳税通道。平台相关负责人透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社群电商平台店主的收入主要为佣金收入,属“经营所得”,适用于5%—35%的超额累进税率,无免征起点。目前,平台已在全国范围内帮助店主寻找到有税收优惠的地区,在合法合规前提下,为店主争取到2.5%的“经营所得”所需缴纳的个税综合税率,店主每月佣金提现少于10万元的,均可享受2.5%的综合税率,由平台方代扣代缴。
另外,平台也鼓励店主注册为个体工商户。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个体工商户年收入在120万元以内的,在增值税、所得税、附加税上可享优惠。店主们可视自己的佣金收入规模和趋势,权衡是由平台代扣代缴个税,还是店主自行注册为个体工商户。
一位已注册为个体工商户的店主告诉记者:“根据公开报道,国家税务总局金税四期已启动,税务稽查的大网越来越强。对我们而言,与其被追查而补缴个税甚至被责令停业,不如依法纳税,生意做得定心,也走得长远。”本报首席记者 李晔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