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毛泽东右:瞿秋白
瞿秋白和毛泽东两人,一个是具有革命精神的文学家,一个是具有文学气质的革命家,两人都喜欢诗词创作,都曾用诗祭拜自己的母亲。
毛泽东的《祭母文》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1867年出生在距离韶山冲20多里的湘乡县唐家坨一个以务农为业的小康之家,因在同族姐妹中排行第七,人称文七妹。18岁的时候,她嫁给韶山冲贫苦农民毛顺生为妻。1893年,她生下了毛泽东,后又生了毛泽民、毛泽覃,还收养了一个女儿毛泽健,文七妹没有念过书,但虔信佛教,心底极为善良,对贫穷人富有同情心,她经常瞒着丈夫,送粮送米接济那些贫穷的乡亲们。1919年春,文七妹患淋巴腺炎,正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的毛泽东把母亲接到长沙医治,母子曾短聚一个时期,但回到老家后,文氏病情一天比一天重。1919年10月5日,她躺在病榻上,喊着毛泽东的乳名“石三伢子”,告别了人世。
毛泽东在长沙接到二弟毛泽民从韶山寄来的母亲病危的特急家信后,连夜带着在长沙读书的小弟弟毛泽覃,直奔韶山。然而,当他们赶到家时,他们的母亲已经入棺两天了,母子无缘再见最后一面!想到母亲才52岁,毛泽东万分悲痛,放声恸哭!守在母亲的灵前,写下了386字的催人泪下的《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事无遗算,物无遁行。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身心表里……病时揽手,酸心结肠;但呼儿辈,各务为良。”
接着毛泽东又写下两副灵联:
其一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其二
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
1936年秋,已经43岁的毛泽东在保安县城有眼窑洞,饱含深情地用浓郁的湘潭乡音告诉美国记者斯诺说:“我母亲,在娘家的名字叫文七妹。” 当时,斯诺是按其音记的,后来,斯诺的作品再译成中文时,竟把“文七妹”译成“文其美”,并一直流传了半个多世纪。
瞿秋白的《哭母诗》
瞿秋白的母亲金衡玉,1875年9月27日生于江苏江阴县西乡大岸上村一户官宦、书香世家,金衡玉的父亲金城曾经做过清朝广东盐大使,金衡玉从小就作诗填词,还能写得一手工整娟秀的小楷,而且心地善良,性情温和,人又勤快能干,常以助人为乐。23岁时,金衡玉嫁给了官僚家庭出身的瞿世玮,他们的长子瞿秋白的性格与母亲金衡玉十分相近,瞿秋白还在襁褓里面时,她就口授瞿秋白背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诗词名篇,后来,瞿秋白又在外祖的教导下学习古诗词。
瞿世玮虽然出身与官宦人家,但自幼就无所事事,在优裕的生活环境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乐得安逸,淡于进取,日常骑马击剑,偕友出游,后来还染上了鸦片烟瘾。结婚后也很少管家事,家里的大小事全靠金衡玉一人维持。瞿世玮从没有一份正式工作,他的大哥瞿世琥先后担任浙江省桐乡、山阴、常山、长兴、黄岩、嵊县等县知县,由于瞿世玮在家侍奉母亲,因此瞿世琥每月就会寄回50块大洋,这也就成为瞿世玮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另外瞿世玮的姐夫家比较富裕,逢年过节也会送来些柴米之类的。后来,瞿世琥被罢了官,自己经济就很拮据,所以就不再往弟弟瞿世玮家寄钱了。这样,瞿世玮一家就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而不久,瞿世玮的姐夫家又因分了家,姐姐不再主持家政,原来的接济也没有了。
到来1914年,瞿世玮全家八口人的生活全靠借债维持最低的水准,有时家中的午饭,只有早上吃剩下来的白粥。一家人只能以典当衣物和借债度日,借据积了厚厚一迭。瞿秋白的母亲金衡玉曾伤心地说:“要等到我七十岁,才能还清这些债啊!”而当时她才40来岁。每天,金衡玉都被咄咄逼人的债主逼得痛苦不堪,她偷偷让次子瞿云白买回一封红头火柴,还告诉瞿云白不要告诉别人,新年过后,1916年农历正月初二,金衡玉催促已经被迫辍学的长子瞿秋白到无锡乡下一所小学去一趟,看看应聘教书的这所学校有什么要求?其实就是支开瞿秋白,瞿秋白走后,正月初五子夜左右,她剥下红火柴头,用桃花纸包成小丸,伴着虎骨酒吞服了下去,直到凌晨时分,才被她的丈夫发现。当时正是年节,医院停诊,到别处请来一个外科郎中,也不济于事,当日下午六点钟左右,她停止了呼吸,终年41岁。
母亲的死,极大地震撼着瞿秋白的心,为此,瞿秋白写下了《哭母诗》,他在诗中悲愤地写道:
亲到贫时不算亲,蓝衫添得泪痕新。
饥寒此日无人问,落上灵前爱子身。
瞿秋白的母亲入殓后,因为一直无钱买地安葬,灵柩放在祠堂东侧屋内达十多年。据瞿秋白的小伙伴,后来成为瞿秋白秘书的羊牧之回忆,瞿秋白一生写了许多首悼念母亲的诗。1925年,瞿秋白与羊牧之在上海相聚时,瞿秋白曾写有四首五古赠送给他,其中一首就是怀念母亲的诗,《赠羊牧之》:
君年二十三,我年三岁长。
君母去年亡,我母早弃养。
亡迟早已埋,死早犹未葬。
茫茫宇宙间,何处觅幽圹。
荒祠湿冷烟,举头不堪望。
直到1930年之前,当地有关方面才将已经去世14年的瞿秋白母亲的尸体搬到常州东郊乱坟堆里埋掉。1949年之后,她的三个儿子瞿秋白、瞿景白、瞿坚白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62年,在常州市人民政府主持下,由瞿秋白的遗孀杨之华从《瞿秋白文集》稿费中拿出300元为经费,将瞿秋白母亲坟由墓东郊乱坟堆,迁葬到常州西郊公墓,竖了一块墓碑,碑上刻:“瞿秋白烈士母亲金太夫人之墓”,下署“媳杨之华女瞿轶群敬立”。(窦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