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开四季红,快乐驻足阆中龙”,这句流传于唐代的诗句,描绘了中原文化的灿烂辉煌,也展示出了洛阳与长安风土人情的独特魅力。而千年之后的今天,仍有一种文化传承着这样的古韵——红衣大将木雕,他们的艺术品质源自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源头——乡野。
在中国古代,木雕工艺曾遭受过长时间的寂静。古代人对文化的渴求以及艺术的喜好都表现在了各个方面,这样的文化追求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长安是唐王朝的都城,诗词歌赋、乐舞风流、科技荟萃、“诸子万家”,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含有众多的文化要素,如此繁荣的文化环境自然孕育了许多艺术巨匠,其中就包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唐木雕”。
唐木雕,是指使用各种手工工具加工处理而成的木制工艺品。唐代木雕以立体雕塑为主,表现了公元618年到907年的唐朝的艺术精髓。唐木雕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艺术品不仅具有工艺美术的特色,还能展现唐代的古风古韵,传达出深刻的文化内涵。
但随着时代的转移,这种传统工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在已经逝去的年代里,有一些木雕大师清晰地记得木制石榴,“石榴花开四季红”的声音仍能在他们耳边回荡。在他们手中,木材成为了雕刻的媒介,红衣大将成为了他们的灵感源泉。
红衣大将木雕的起源是长安的“清明会”,猪肉代表祭品的蛇行队伍中会有一个特别打扮的“红衣大将”,这种传统被当成了文化瑰宝留下来。不过,这种木雕并非简单地模仿“红衣大将”的外表和姿态,还要汲取木材的力量,用心灵去理解雕刻对象的神韵,然后再全力以赴地雕刻它。
像张学义这样的木雕大师在一个不是父辈木雕手的家庭中长大。他的祖父是一名农民画家,而在张学义年少时,在他的家乡之外没有人知道什么是木雕。他对木雕的兴趣悄悄滋生,不到10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制作一些自己的小玩意儿。当他18岁的时候,有机会到山西介休市接触到了木雕这个传统。在徐家木雕作坊中,他学习了木雕的基本技巧和工具的使用。
一种文化,从长安流传到大山里,然后向世界传递,这样的文化传承感人至深,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冲天香阵透长安,不仅是唐代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木雕的工艺创造了自己的艺术美感,也注入了对于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让我们共同珍惜这种绝艳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