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宋光军通讯员李文忠东凡)“现在我们村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荒地、黄源变成了奶源、菜园、果园、花园,形成了春花、夏天的阴凉、秋天的果实!”最近,在许昌市建安区吴汝店镇车岩李村在街上散步的村子李龙笑着说。
这是建安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带来的一个可喜变化,自2014年以来,建安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区乡村变得更加整洁、美丽、宜居,还被授予“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区”“河南省‘四美乡村’建设示范区”等称号。美丽乡村——建安区榆林乡贾庄村。
突出重点改善人居环境
抓垃圾治理,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近年来,建安区先后开展“清理积存垃圾百日攻坚战”“三清一改”“三边四清”“三巩固两提升”等活动和“路域环境集中整治”“乡村清洁秋冬战役”等集中行动,通过清理积存垃圾、清理杂物,不断巩固提升全域净化效果。
2017年年底,该区探索实施市场化运作,区财政每年投入4300万元,引入两家环卫公司,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落实三级监管,通过严格督查、考核,督促保洁质量,确保垃圾日产日清。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采用“二次四分法”建设了五女店镇扶桥村、苏桥镇东张村等垃圾分类试点,2020年出台《建安区创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省级示范点实施方案》,全区各乡镇(街道)全部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
抓污水治理,逐步推进污水处理体系建设。在污水处理上,采取镇区建设污水处理厂、镇区周边建设污水管网、中心村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站)或人工湿地的思路,因地制宜编制了农村污水治理整体规划。按照“试点先行、逐步铺开”的原则,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站)和污水管网建设。2019年,建安区共建成投用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站)和3个试点村污水处理厂(站),铺设农村污水管网11公里。
抓厕所革命,完成省定整村推进任务。积极响应全国农村户厕改造政策,落实配套资金,加大宣传,全面推进农户改厕工作,确保农村户厕改造应改尽改。目前,全区完成户厕改造8.4万多户,285个村通过整村验收,改厕通过率达到94.1%。同时,还建立后期管护工作机制,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入专业管护队伍,通过加强一系列后期服务,最终达到群众满意。
▲建安区张潘镇古城村一角。
创新方法打造美丽乡村
全区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以实现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为目标,坚持把加强生态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工作,以推进平原林网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等方式,持续提升村庄生态环境。
建安区还实施果树进村、青藤上房、“四荒”变“四园”等美丽乡村建设方法,深入开展“四美乡村”“美丽小镇”“五美庭院”等评选活动,着力增绿、增花、增果。经过持续努力,全区实施果树进村的村庄达200多个,整治荒沟、荒片、荒院500多处,改造“四荒”变“四园”400多处,建设村庄文化广场200多处,创建“千万工程”省级示范村26个、市级“千万工程”示范村32个、示范乡镇4个、美丽小镇4个,全区达到“四美乡村”标准的村庄有150多个。
开展镇区综合整治,重点实施“五乱治理”和“六有建设”。在“五乱”治理方面,各镇区合理施划交通标线和停车位,设立警示标志,对乱停乱放车辆开罚单。针对“摊乱摆、道乱占”问题,动员乡镇定期开展综合执法行动,彻底取缔清理。针对“线乱拉”问题,各乡镇镇区和节点村庄实施了“线入地”工程,使弱电线路得到规整。针对“房乱建”问题,拆除了街道沿线铁皮房、四角棚。在“六有建设”方面,各乡镇(街道)成立10人以上的专职队伍,配备督查车辆,大力提升对镇区集贸市场、广场游园的管理水平,实现了镇区规范化、日常化管理。
建安区蒋李集镇疙瘩寨村。
健全机制强化工作保障
在具体工作中,建安区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及时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在垃圾处理方面,探索建立环卫公司监管考评机制,实行区、乡、村三级管理,把考核成绩作为结算服务费用的依据,倒逼企业提升保洁标准。
在农村户厕改造方面,建立了日进度报告、周督导例会、月考核排名等工作机制,采取“试点先行、压茬推进、逐步铺开”方式,全面推进“户厕革命”。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打造了周例会、月观摩和奖补等机制。
在村庄管理上,探索村干部、村民代表、无职党员等参与村庄环境监管和举报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置人居环境问题,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区共评出“五美庭院”近5万个,实现了“美丽建安”的奋斗目标。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