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鼻子那么长和奇妙的下巴有什么关系?打喷嚏的正确姿势是什么?小狗的笑容其实只是人类的错觉吗?放屁声不响的原因终于破案了。为什么.小时候,班里的人想成为“科学家”,但现在孩子问“十万个为什么”,家长还是敷衍地认为“长大了就知道了”,长大了的我们能更了解这个世界吗?随着互联网吸收信息的方式逐渐变小和碎片化,短视频逐渐成为主流传播体。短片在看什么?除了段子、口红、网络新歌外,最近有一类博主越来越圈粉。——他们获得了科学家、科普达人和新称号。科学网红,他们使科学知识的传播更短、更有趣,并获得了“更容易接近”的称号。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艳除了口红、神曲和搞笑段子,现在流行上抖音学生物学?
朋友们你们平时刷抖音都看些啥?停不下来的搞笑段子?美妆博主花式卖口红?听一遍能洗脑一周的网络神曲?啥?你说生物学?动物+植物?还是专业的那种?这怕是看不懂吧,即使看得懂……一条按秒来计的短视频哪能讲明白啊?但最近抖音上的博主“动物学博士”火了,一条抖音几万、十几万的浏览量不在话下。
“动物学博士”的真实身份是中国科学院动物学博士、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动物学家陈睿,他的抖音里全是“干货”,比如让网友很震撼的“亚马逊系列”。2018年底,作为首批进入世界生物多样性最高的亚马逊原始丛林秘鲁玛努国家公园核心区考察的中国科学家,陈睿进行了10多天的科学考察,在那里所见所闻的新奇与危险,美丽与震撼,都被他用手机记录了下来发在抖音上。
网友发现科学家的工作日常真的非常有趣,而且也可以不那么枯燥难懂呢!陈睿的抖音大部分内容是他在野外考察时随时随地的视频记录,比如“这树林里怎么有电线杆!”“水里好像有鱼在游动,什么鱼?原生的老鼠鱼!”“这是什么?是猎蝽,正在捕食,利用蜘蛛网的粘性捕食其他小昆虫,我们来看看它的细节”……再配合他的微博来看,他告诉网友“这个世界中有太多太多从未见过的神奇物种。”而在他的碎片化的记录中,网友认识了亚马逊丛林中世界上最瘦的蚱蜢、目前世界上已知外形最好看的蟑螂、雨林中的伪装大师角蝉……很多都是我们平时完全看不到甚至没听过的。
而平时他的抖音中会发日常看到的昆虫、博物馆的动物标本、路上的金龟子、家里的拉布拉多……他最新的一条抖音发了一种天生翅膀上印着“88”的亚马逊88蝶,目前已有15万点击量。
物理化学难得让人脑壳疼,如果遇到他们呢?
生物学还比较具象,可物理化学……那么难,想起来就脑壳疼啊!那是不是因为你没有遇到这种老师呢?
北京交通大学光学博士陈征被誉为“知识网红”,他是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一名物理教师,在短视频平台上以“陈征博士——科学实验大玩家”的ID为网友带来各类精彩的科学实验。在很多网友看来,中学的物理都够难了,大学物理老师讲的普通人能看懂吗?陈征曾担任包括央视在内的多档科普节目的科学策划、顾问及嘉宾,对他来说,大学物理老师、电视上的知识科普达人,又或者网上的短视频博主,做的都是同一件事——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内容,但若涉及到具体细节,当然实验室、教室和演播厅、短视频这些平台的表现方式会有所不同,他有自己不同的方式做好科学知识的普及。
比如将一枚钉子架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用锤子轻轻敲击钉子后,玻璃上瞬间绽放出一棵发光的树。这段被称为“束流树”的实验为陈征的抖音账号带去不少人气,名为“利希滕贝格图形”听起来有些拗口的现象在他们心中有了具体的模样。据说为了找到适合的实验道具,陈征跑遍了高能物理所,折腾了一个多月才如愿。还有这两年火得不得了又没几个人真正懂的引力波,陈征通过数秒的抖音来向大家普及引力波探测用的机器,通过一台小型的迈克尔逊干涉仪来介绍如何探测引力波,网友留言“貌似懂了”,而陈征也曾表示科普这件事哪怕听懂了50%总比0要好多了;再比如高压线上的小鸟为什么不会触电?陈征在实验室用一个小实验给大家讲解:一根高压导线、一个钩子、一块金属板……数十秒就把这事说明白了!
化学就是背化学公式和原理?那是你没听过向波老师的“屁学研究”课吧?屁学?没错。这位在抖音上拥有600多万粉丝的高中化学老师不到三分钟的“屁学研究”在抖音上已经有了好几百万的浏览量,关于“我花了很长时间来研究屁学”“响屁不臭、臭屁不响”“响屁中含有氮气和氧气,还有甲烷和氢气、二氧化碳……”“不爱放屁的同学可以多吃萝卜”……信息量好大对不对!爱好吉他的他还改编了一首乙醇版《青花瓷》,“酒精学名是乙醇,无色香四溢。羟基替代一个氢,水中不电离。乙醇遇水任相溶,蒸馏才分离,溶解无机与有机你最行。”老师唱这样的歌上课,你还会打瞌睡吗?
短视频时代的科普,更需要有趣有料有故事!
科学网红们的短视频科普让普通网友不再对科学“敬而远之”。毕业于清华、在《最强大脑》挑战微观辨水而“一战封神”的“水哥”王昱珩在微博上拥有近400万粉丝,而粉丝在他的微博中经常能get到一些诸如“阿根廷国花‘红辣椒’”“如今时尚的拼布工艺最初起源于古埃及和中国北方”“荒漠里的椰枣树,还有红海栗翅椋鸟和大长腿骆驼长这样”等知识点,他也开玩笑自诩“科普博主”。他每年有大量时间会去世界各地游历,遇到珍稀的植物、动物或见闻等“知识点”也都会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发表在微博上。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他也感慨:“短视频是一个新的时代产物,让传播方式不止于文字和图片,这个传播渠道和方式的改变谈不上进化,但的确是多了一个信息获取的维度”。
他聊到之前去国外时看到很多珍稀的野花野草,他也不能完全确定品种时会拿出手机用拍照搜索功能来查询,“我发现正确率并不高,很多识别类APP也会有很多错误”,所以每次发微博前都会跟专家朋友反复确定核查,“科普博主的存在还是必要的,因为你随手一查得到的信息未必是正确的”。之前他作为绿色和平“南极大使”去了南极,途中发了不少关于南极生态、企鹅,包括南极环保内容的视频,很多网友表示“才知道原来南极和北极的企鹅并不相同,而阿德利企鹅有三种”……
说实话,短视频时代,这些“科学网红”,他们才应该成为顶流(顶级流量)!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