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旅最近批评了在朱元文化旅游区推广中使用“月亮舞”的方法。
尽管陕旅澄清并非“有意为之”,已经删视频,但这种对待历史和文化的“轻慢”态度,依旧不能被大众接受。也难怪坊友愤怒,“要歌颂岳飞,还得通过炒作金兀术么?”陕西旅游资源有多丰厚?无需赘述。而这些年来的“差强人意”的文化产业成果,也众所周知(也许在与过去的自己相比,已经超越,但在全国并不拔尖)。作为本土文化产业“寡头”的陕西旅游集团,因时因势,都承载着“文化强省”的厚望。守候如此丰厚的遗产,肩负如此重大的责任,却用如此轻浮的方式包装景区,并非是大众“鸡蛋里面挑骨头”,而是重担之下,“容不得半点马虎”。
| 抖音上的妲己尬舞 |
抛开这次周原景区的“意外”,整体来看,陕旅近年来对陕西旅游资源的“运营”,阵仗较大,辐射多地市。但遗憾的是,“虽有成绩,难有突破”。更有业内专家毫不客气的直言,“要做强文化产业,就要有企业承载,陕旅得天独厚,却在旅游开发中做得不够扎实。对于景区的包装,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有的是形式大于内容,有的是乱改乱整,还曾存在打着文化旗号在卖地的情况。”
在周文化发源地岐山的方言里有个词,叫“起首(轻声,qishou)”,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的“习惯”、“风格”。这次“妲己事件”引来众怒,岂是一朝爱恨?而是因为长期以来形成的“做派”,总有一天会在“小事”中犯大忌。如此看来,“妲己尬舞”也并非只是营销手法的“失误”。
那么,陕旅该如何在新形势、新背景下,为陕西的“全域旅游”和“文化产业”认认真真的扎好桩呢?
一问:
打了周文化一手“烂牌”,陕旅是否“如意郎君”?
事发地“周园景区”,位于宝鸡市岐山县,西周故都,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景区也是陕西省确立的三十个重大文化项目之首。规划从2015年展开,于2016年2月底开工建设,今年7月18日开园,由中国•周原、周公湖、周公庙凤凰山景区三大板块组成,整体呈"一座城、一座庙、一面山、一湖水"的总体格局,占地2000亩,总投资超过10亿元。
作为“大手笔”,在试营运的半个月里,周园景区共接待了25万游客,营业额超100万。乍一看,挺不错的成绩。但不妨掐指细算,人均消费其实也就4块。坊友们肯定都知道,景区“人气”是一方面,重要的还是“消费链条”的长短以及“人均消费”的数额,否则要么只是“哒哒的马蹄声”,要么就是新鲜劲儿一过立马“门可罗雀”。而这个“人均消费4元”代表着什么,不妨给个参数:
重庆磁器口:始于宋代,占地2250亩(与周园景区规模接近)。2017年共接待游客1086.14万人次,总收入41.27亿元,每人次消费380元;2017年黄金周,共接待游客52万人次。
| 重庆磁器口古镇:重庆“新巴渝十二景”,巴渝民俗文化旅游圈 |
当然,这也和刚刚开园,人气不足有一点关系。那么,在陕旅“操作之下”已经成熟的白鹿原影视城呢?这座占地1050亩、投资6个亿的景区被寄予“弘扬陕西关中农村民俗文化、打造特色关中休闲旅游目的地、填补陕西省文化影视基地空白”的厚望,是陕西省32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之一,并有陈忠实先生《白鹿原》的IP做保,2017年黄金周共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
人气、人均消费都“落败”的同时,陕旅旗下的多个景区是含有“门票收入”的,要知道磁器口与宽窄巷子、锦里等是“免票”的。
也许,为了“开门红”,再者抖音的带火效应有目共睹,周园景区才“尬了妲己一把”吧。
而说到宝鸡对于周文化的挖掘,也是一言难尽!多年以前,宝鸡为了推广周文化也是举办了多届“周文化艺术节”,在附近更是规划了不少民俗村、农家乐,但一直不温不火。对此,有关专家的调研报告也给出了问诊结果:其一,产品不多,体验性与参与度差;其二,围绕此链条的农家乐业态单一,臊子面遍地开花,同质竞争;其三,配套措施不完善。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财大气粗”的陕旅来接手策划,本该是“嫁了个好人”,谁知以前只是“不出名”,现在却是“玩出位”!
| 宝鸡周原景区,用 “妲己与纣王”吸引游客 |
◎二问:
把文化做成“产业”,陕旅需要哪种“处理器”?
目前,在陕旅旗下的景区有:华山、华清池、秦始皇陵、乾陵、壶口瀑布等,不仅“地市版图”横跨陕北、关中、陕南,更是个顶个的“优质资源”,但在关于怎么“出牌”的问题上,除了景区的配套措施,被游客诟病已久的还有“门票”。
公开售价:华山门票旺季180元/人,淡季100元/人;华清池门票旺季150元/人,淡季120元/人;秦始皇陵门票旺季150元/人,淡季120元/人;乾陵门票价格122元/人;壶口景区旺季100元/人,淡季50元。
弱弱说一句,北京故宫博物院旺季门票60元/人,淡季40元/人,颐和园门票30元/人,淡季20元/人。
这就怪不得游客吐槽“门票思维”了。
作为引领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先导者和践行者,陕旅集团业务领域涵盖旅游服务、旅游文化、旅游文化中心区和旅游地产等四大产业集群,涉及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景区运营管理、大型文化演艺、现代旅游服务等板块。拥有二级集团8家,全资、控股及参股三级公司55家,总资产143亿元。成立19年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旅客7480余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211亿元。
可以说,陕旅的动作如何,很大程度上关系到“陕西旅游”的具体运营、文化产业发展、景区名片、文化传播甚至城市形象(毕竟游客是通过景区体验来认识一座城市的)。
那么,陕旅完成的如何呢?
| 白鹿原影视城 |
公开数据显示,全域旅游创建已成为陕西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是撬动经济转型升级、领跑陕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十三五”规划,陕西旅游将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努力实现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确立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品牌化建设、积极拓展旅游市场、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和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六大任务”。期间,陕西旅游将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突出创新和服务两个基点,实施全域旅游、项目带动、人才兴旅三大战略,将陕西建设成国际著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一带一路”旅游核心区,华夏文明传承地。
但要完成华丽升级,并不轻松,而具体承接和操作这一任务的企业,也是需要实力与“创造力”担当的,尤其是国企。
“目前,陕西旅游产业存在区域不平衡、资源开发层次低、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产业供给测质量和效率不佳。而产业发展,需要企业承载。这些缺陷,其实也表现在文化产业的民营企业不发达,以陕旅为代表的国企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研究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多年的赵教授(陕西省社科院教授,不愿透露姓名)分析说,“当然,资源整合有一定好处,由国企牵头也没有什么不妥,但关键在于陕旅等要更新自己的处理器”。
赵教授表示,陕旅虽有努力,但还未真正突破以土地为核心资源的人造景区及盈利模式,寻找到适用当下陕西旅游发展要求的新思路。“从景区来讲,主要的收入还是门票,最主要有三大问题:第一,产业链的构造要么层级较低,吃喝一条街,古镇都是驴,没有打出文化牌;第二,产品更新慢,后劲不足,开始新鲜,后面没有人气;第三,服务体验较差。”
而说到这里,坊叔特意与游玩过白鹿原影视城的几位游客“深聊”了一次,据他们反映,影视城与白鹿仓、白鹿原民俗村等比较同质,依旧是吃喝多,文化少。
| 白鹿原影视城 |
“其实,也就是步行街。很多项目,都可以在西安城内的商场找到。吃的吧,没有多少特色,小寨赛格都可以做到。只不过换了个地方。去一次就可以了,下次,没有多少新鲜劲儿。感觉,没有将白鹿原的底蕴做出来。”
“停车太可怕了,不知道与当地村民是咋分配利益的,村民自己建的私人停车场,很宰你。出了影视城,就觉得是工地一日游。”
对此,赵教授说,“这一方面,和陕西大的旅游环境有关系,关于景区体验和服务,现在正在从整体上提升,相信在全域旅游的正式启动下会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具体到企业自己,还是和自己的经营理念有关。”赵教授认为,对于景区的开发与管理,只是陕旅需要更新的“一核”,另外“一核”还在于企业内部管理和机构改革,“据我了解,体制弊病是其一,你比如说,职权界定、效率、部门条块等。它有很多二级、三级企业,这种冗杂造成效率底下。”赵教授补充说,“经营模式上也有些问题,为了扭亏为盈,据我所知,有的地还没有开始建设,在囤积的过程中,土地升值,它也会把这部分作为盈利来计算。这种作风,有点浮躁,很多产品做得形式大于内容,是有这方面原因的。”
具体到周园景区,赵教授认为,“它不是一般的人造景区,而是一种文化符号,不能像摔碗酒一样在网络上光赚个流量,一锤子买卖损害的是一种文化。还是要扎扎实实做好产品内涵、产业链条、服务等。不然,还是一个披着文化外衣的吃喝一条街。就算用妲己炒红,后面还是没有多大潜力。”
坊叔要提醒的是,文化产业,并不是简单的用“文化”实现浮躁的商业目的,更何况用“没文化”的手段来“尬妲己”。作为龙头,陕旅拥有一流的资源和财力,所以更需要一流的创意和功底,通过对自身的运营管理改革,扎扎实实做出一流的企业,带动一流的产业,为陕西赢来一流的文化GDP,方是“国企担当”。
这一切,任重道远,并非一个“妲己”可以拯救。
◎三问:
全域旅游,陕西如何用好国企“长子”?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陕西经济增长速度为8.6%,增速排在全国第三位,这是陕西经济连续6个季度持续增长,也是201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发展质量,也是稳中渐优。从产业结构看,新的供给需求在不断培育中。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46.5%,全域旅游、健康养老、教育、文化消费持续攀升。尤其是旅游经济增长强劲、量质齐升。上半年接待境内外游客3.28亿人次,同比增长24.14%;休闲度假游客占来陕游客总人数的34.64%,同比提高5.72%;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0.29%。
“三个经济”正在释放新活力、新优势,而作为“门户经济”之一的文化旅游,拉升增长弹力,已是“背水一战”。那么,如何用好占有众多优质资源的“国企”呢?
专家认为,目前全域旅游初效虽现,但还有两个重要的提升空间:其一,农村市场空间。2016年末,陕西乡村常住人口1702.7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4.7%,是巨大的消费市场。但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2016年陕西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06元,相当于城镇居民的六分之一、全国的四分之一。其二,产业转型空间。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降低国有重点景区门票价格,更加坚定了陕西变革“门票经济”,舍“小账”赢“大账”的决心。门票收入比例降低的同时,要提升产业综合收入,将考验景区消费链条的更新和延展。
将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结合,无疑是重要一环,而周原文化景区正是一次尝试。在开园前,陕旅还对此进行了研讨,首发了《周礼村落》一书。按理,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只可惜,丰满的“理想”被“妲己”抖偏了。
| 坊友:周原景区 “浓浓的乡村重金属质感”,“土味”满满。 |
对比重庆,在助推全域旅游中,利用国企和民企优势互补,通过双向赋能,“+”出新优势。
比如,积极探索景区景点所有制改革,区体产公司等区属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混合所有制市场主体,加强旅游景区建设、管理,实现了投资经营主体多元化、运营市场化,青年汇巅峰乐园就是其中之一,它的业主单位——重庆万盛青年汇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混合所有制市场主体,由民营企业上海朗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万盛区属国有企业万盛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现重庆黑山谷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在万盛一个区,就有经开区开发投资集团、重庆黑山谷旅游投资有限公司、重庆盛荣控股有限公司等区属国有平台公司,代表政府进行全域旅游产业投融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稳固万盛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后方”;又引进了东方园林集团、奥陶纪旅业有限公司等民营市场主体11家,涌现出梦幻奥陶纪主题公园等“网红景点”,为万盛全域旅游注入新活力。
在专家看来,国企财力雄浑,但民企市场反应灵敏。这种双+模式,能很好的平衡旅游市场的体温,又丰富旅游业态,强化服务导向。相互借力共赢。
“全域旅游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发挥企业在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业融合、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区域运营、非公益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领域的主导和主体作用。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搭建好平台,让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等在全域旅游发展中敢投资、有收益。”赵教授说,而在他看来,目前需要将陕西旅游资源分门别类,其次,要大力引进民营资本,适当重置,“让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独宠的人,容易浮躁。”
形势在前,因时而动。陕旅若再不改掉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做事“起首”(岐山方言,做派的意思),恐下次被“尬”的还有“白骨夫人”。
其实,旅游产业是个“烧脑”的产业,它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意和用心;而不是一味“烧钱”贪大,画了片土地却只填了些假山假景;也更不是哗众取宠,只做“流量”,那样,让文化本可酝酿的硕果“流产”。待繁华退去时,在空空的“文化广场”,徒留全域旅游“烧心”。
全域旅游已“开弓”,陕旅更当以正确的姿势“拉箭”。
来源:208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