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道信记者冯星7月31日在北京举办了由南道大数据研究院南道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中心主办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和家庭教育研讨会”。
手机对未成年人而言是利是弊?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圆桌讨论环节,多位嘉宾达成共识:家长、老师等监护人的信任与陪伴,才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关键。圆桌讨论环节。
手机并非洪水猛兽,合理使用有助于青少年成长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走进千家万户。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南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中心在研讨会上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51.06%的受访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24.95%的受访学生没有自己的手机,但是可以经常使用父母的手机。
“在您看来,手机对孩子来说,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圆桌讨论开始,主持人抛出提问。
圆桌嘉宾、家长代表石爱菊,同时也是一所学校的老师。在她看来,手机并非洪水猛兽,具体是利是弊,要看孩子如何使用。如果家长能够发挥监督作用,跟孩子保持充分的沟通,手机可以给孩子带来有益的影响。她举例说,自己的大女儿现在就利用手机学习课程,每天学习2个小时。
圆桌嘉宾、山东省肥城市王瓜店镇中心小学校长张益强,也有类似看法。事实上,王瓜店镇中心小学,近年来正是以信息化教育闻名。孩子们上课时配备平板电脑,许多课程资源来自网络。
张益强坦言,学校位于农村,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但在电脑和网络的助力下,这一境况得到改善。学校原本只有1000多个学生,推行信息化教育后,学生数量增长到了2000余人。
“他们虽然是农村的孩子,却能看到海淀、黄冈的老师上课。”张益强说,虽然学生们目前用的是平板电脑,并不是手机,但是在信息化教育的大背景下,手机和网络用得好,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帮助的。
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政企家校须形成合力
手机和网络固然有有益的一面,但如何保障未成年人健康上网?近年来,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或是在网上遭遇伤害的案例,频频曝光于大众视野。南都调研报告显示,21.25%的受访学生曾遭遇过色情或暴力信息。
在圆桌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田丰看来,实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社会各方都需要承担责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在哪里”。政府要出台相关的管理措施,学校要推行网络素养教育,企业也应该坚持“科技向善”,而非一味逐利。
至于家长一方,多位嘉宾认为,更重要的是陪伴和信任:给予孩子充分的探索空间,并在适当时加以引导。“陪伴非常重要,因为其实你管不住。现在孩子的聪明程度超出我们想象。”田丰说。
“就一句‘我陪你’,其实什么都有了。”河南省濮阳县柳屯镇一中校长刘瑞锋,谈到了自己的小孙子。他说,孙子玩手机时,家长会和他协商,比如读完书,两人一起看手机。这样一来,孙子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也不会过度沉溺。
两位来自企业的嘉宾,则分别分享了各自企业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
腾讯社会研究中心总监王晓冰介绍,腾讯目前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保护系统。以游戏为例,未成年人需要完成实名认证,游戏超时后会被强制下线。“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打游戏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孩子天天把大部分时间用来打游戏,就是不好的。”在她看来,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的核心,不是禁止孩子上网,而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字节跳动平台责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童淑婷认为,企业应该给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以抖音为例,平台目前采用人工与机器的双重审核,严格控制低俗和不良内容。此外,抖音也和社会机构合作,发布网络素养知识视频,旨在帮助未成年人更好地培养网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