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脉通编辑执笔,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指南:你吐过小说、电影中的医疗教团吗?相比之下,《福尔摩斯探案集》是罕见的严谨作品。
福尔摩斯算不算“瘾君子”?捂到嘴上就能把人迷昏的,是什么药?走,和我一起重读福尔摩斯里的麻醉片段,回顾一下麻醉医学发展史。福尔摩斯与麻醉剂
1887年,福尔摩斯横空出世,此后有56部短篇小说、4部长篇小说以他为主角,讲述了探案故事。如果你足够留心,会发现麻醉剂在书中的戏份不少,下面就是相关的片段:
1.箭毒:来自南美的剧毒
在《吸血鬼》(1924)中,箭毒是全书的关键,整个故事都围绕这种来自南美洲的剧毒物展开。主人公弗格森先生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太太经常咬儿子的脖子吸血。福尔摩斯调查之后才发现,原来是大儿子因为嫉妒给弟弟投了毒,弗格森太太是在偷偷地帮婴儿吸血解毒。
文中提到了箭毒的毒性之剧:“我考虑过别的毒,但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南美箭毒……如果婴儿被这种毒箭刺伤,不立即把毒吸吮出来是会马上丧命的。”
2.可卡因:福尔摩斯的“小癖好”
福尔摩斯使用可卡因的场景,在小说和后来的荧幕中都是经典镜头。在《波西米亚丑闻》(1891)中,描述了福尔摩斯使用可卡因后精神状态的巨大波动:“他一个星期服用可卡因,另一个星期又充满了干劲,就这样交替地处于用药物引起的瞌睡状态,和他自己那种热烈性格的旺盛精力状态中。”
而最细腻的关于可卡因静脉注射过程的文本,还要属《四签名》(1890):“夏洛克·福尔摩斯从壁炉台的角上拿下一瓶药水,再从一只山羊皮皮匣里取出皮下注射器。他用白而有劲的长手指装好了精细的针头,卷起左臂的衬衫袖口,沉思地对自己的肌肉发达、留有很多针孔痕迹的胳臂注视了一会儿,终于把针尖刺入肉中,推动小小的针心,然后躺在绒面的安乐椅里,满足地喘了一大口气。“
在《失踪的中卫》(1904)中,华生还提到了可卡因的成瘾性。福尔摩斯不了解可卡因的危害吗?当然不是,但他会这样“自我催眠”:“我也知道这对身体有害,不过它既然有这么强烈的兴奋和醒脑作用,副作用也就没那么重要了。“这也可能是许多可卡因使用者的内心独白吧!
3.全麻药:让人沉睡的湿手帕
在《弗朗西丝·卡法克斯女士的失踪》(1911)中,弗朗西丝女士被氯仿麻醉,被藏进了棺材。文中详细描述了被氯仿麻醉后的症状及催醒措施:“由于窒息,由于氯仿有毒的气味,弗朗西丝女士似乎已经完全不省人事。最后,我们进行了人工呼吸,注射乙醚,用尽了各种科学办法。”
在《最后的致意》(1917)中,福尔摩斯与欧洲最厉害的特工冯·波克短兵相接,也是利用氯仿将对手制服的。在《三角墙山庄》(1926)里,寡妇麦伯利太太也是被人用浸氯仿纱布迷晕的。
4.阿片:放倒壮汉的粉末
在《银色马》(1892)中,心怀不轨的驯马师将粉末状的阿片,掺进了咖喱羊肉中,毒倒了强壮的小马倌,然后借机从马厩里牵走了赛马“银色火焰”。福尔摩斯正是根据阿片类药物的气味特征,还原了犯罪经过:
“粉末状的阿片绝不是无味的,它的气味虽不刺鼻,但能被察觉……而咖喱正是可以掩盖这种气味的东西。只有这两个人能选择咖喱羊肉供晚餐用,所以究竟谁能接近这份菜肴,而不被女仆发现呢?”
在《紫藤居》(1908)中,一名家庭女教师被阿片毒倒,华生细致的描述了阿片中毒后的体征:“她大大的灰眼球中央有些黑点。她被鸦片麻醉了。”此外,在《歪唇男人》(1891)和《四签名》(1890)中,也均出现了阿片类药物相关的情节。
5.吗啡:止痛法宝
在《爬行人》(1923)中,Presbury教授为了长生不老服用猿猴血清,演变出四脚爬行的怪癖,之后被狼狗咬中了喉咙,华生在抢救时就给他注射了吗啡;在《显赫的主顾》(1925)中,福尔摩斯受伤后也是注射了吗啡来止痛。
一起来找茬:福尔摩斯里的麻醉剂描写,可靠吗?
总的来说,福尔摩斯故事里的麻醉场景,写得相当科学。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它的作者阿瑟·柯南·道尔爵士,本来也是个医生。他1876年进入爱丁堡医科大学学习,之后成了一名眼科医生。创作福尔摩斯故事后不久,柯南·道尔就终止了医生生涯,但毕生维持着医学兴趣,曾发表过4篇论文。
柯南·道尔受过的医学教育对写作十分有益。比如氯仿、阿片类药物出现时,不管是药品使用方法、中毒后的体征,还是催醒方法,大都符合真实况。
但你会说,几十个故事,来来回回就几种麻药,是不是有点牵强?要知道,在柯南·道尔的时代(1887-1927),可用于麻醉的药品还不像今天这么多,常见的全麻药只有氯仿、乙醚、一氧化二氮等。
氯仿在小说里常以罪犯帮凶出现,也是有现实依据的。1886年,法医史上著名的阿德莱德案中的凶器就是氯仿。当时尸体解剖发现,死者胃中有大量氯仿,但口腔和食道里却奇怪地毫无痕迹,鉴于证据不足,凶手被无罪释放。时至今日,氯仿仍会被用于犯罪,1986年加拿大的一桩谋杀案中,凶手为了15万美元的保险,用氯仿谋杀了怀孕中的妻子,一尸两命。
而阿片类药物,在当时的使用可以用“泛滥”形容。20世纪40年代末,阿片类药物曾引起过不少问题,有一个知名的杀人医生John Bodkin Adams,就是通过给病人开出过量阿片类药物造成慢性死亡,造成了超过100人的死亡。
而另一种重要的麻醉剂——箭毒,当时刚刚被生理学家确认了作用模式,直到柯南·道尔去世后的1942年,才应用于手术麻醉。那写作的灵感来自于哪儿呢?
有两种猜想,一是不久前的1857年,法国生理学家克劳德·伯纳德(Claude Bernard)阐述了箭毒对神经肌肉传导的阻滞作用,并揭示了箭毒中毒的可怕后果:中毒者神志清醒却不能运动,也就是说具有意识、情感,却要清醒地死去,可以说是最可悲的死亡方式之一了。
另一种猜想,就是柯南·道尔可能看过更早研究箭毒的查尔斯·沃顿(Charles Waterton)的著作《南美漫游记》,书中,沃顿描述了箭毒对多种动物的肌肉麻痹作用。
以上都是肯定之辞,本着科学的质疑精神,我们也会发现有个别段落显得牵强——比如对已被氯仿麻醉的人,继续注射乙醚施救,在医学上就显得不太合理。
但这似乎也不是柯南·道尔的错,因为在当时的文献中,确实有记载皮下或静脉注射乙醚属于公认的麻醉催醒方法之一。这应该算是麻醉发展史上的一个bug。
书中的另一个麻醉发展史上的bug,就是可卡因。柯南·道尔写作时,可卡因因具有改善情绪、缓解疲劳的特性,被美国陆军医生Hammond大为推崇,德国军医Aschenbrandt还大张旗鼓地把可卡因分发给士兵。弗洛伊德当时也盛赞可卡因的抗抑郁疗效,并将其作为治疗吗啡成瘾的药物。
麻醉发展史话:醉了,就对了
福尔摩斯故事只发生在那40年之间,而麻醉医学的历史,远比40年悠长。
麻醉(anesthesia,希腊文narcosis)一词的本意是麻木、麻痹,而在医学中,麻醉的含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目的,进行手术治疗。溯源而上,麻醉学可能从史前开始,就一直存在。
1.古代麻醉:简单粗暴
学《医学史》时,你一定对那张环钻术的照片印象深刻,在公元前6000年给人的脑袋钻一个洞,会先进行麻醉吗?谁也不知道,但我们能确定的是,西亚古国阿西利亚,就已开始利用压迫病人颈部血管引起昏迷的方法,实施包皮环切术。
此后几百年里,麻醉止痛的方法一直进展缓慢,大多属于粗暴的物理手段:绑扎四肢、压迫血管、冷冻、放血。
直到中世纪,逐渐开始出现浸有止痛药或催眠药物的海绵,如鸦片、莨菪,给病人吸入后发挥麻醉作用。
2.近代麻醉:探索和萌芽
18世纪中叶,化学麻醉剂开始登场。当时人们遭受了种种伤病、手术的痛苦,于是开始努力寻找止痛的方法,期间鸦片、大麻、曼陀罗都曾用于镇痛,
对于谁是“近代麻醉先驱者”,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美国牙医威廉·T·G·莫顿(William T.G.Morton,1819-1868),他也以乙醚吸入麻醉的发现者而闻名。他的墓志铭上,刻着这句话:“因为他,手术的疼痛得以预防和消除。在他之前,手术极其痛苦;在他之后,科学战胜了疼痛。”
而更被官方认可的乙醚吸入麻醉发明者,是另一位美国医生——威廉森·朗(Crawford WilliamsonLong,1815-1878),在先于莫顿4年的1842年,他就在摘除颈部肿块的手术中,实施了乙醚全麻,但这项成就直到1848年才公诸于世。总之,这次手术,被公认为现代麻醉学的开端。
笑气(一氧化二氮)也在这段历史上,留下了不少“趣闻”。1924年,德国医生希克曼给狗、老鼠等动物吸入笑气,然后给它们动手术,发现动物居然都没有疼痛感。正当希克曼踌躇满志地,准备在人类手术中使用笑气时,却英年早逝了,令人唏嘘。
3.现代麻醉:你所熟悉的全麻
20世纪50年代之后,临床麻醉学呈现了爆炸式的进步。随着肌松药的合成、静脉注射麻醉剂的不断研发,今天我们大家熟悉的麻醉手段,逐渐形成了面貌。
肌松药最早的使用者,正如《吸血鬼》里所说的,是南美洲人。他们用蝎、毒蚁和植物蒸馏液的混合物浸泡弓箭,就能让中箭的动物即刻麻痹死亡。其中马钱科植物,马钱成熟后的干燥种子——马钱子,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肌松剂。
1942年,肌松药首次应用于临床;此后的1948年,具有类箭毒作用的十羟季胺被成功合成;1951年,短效肌松药琥珀胆碱被应用临床,获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再往后,泮库溴铵、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等肌松药陆续出现,麻醉技术越来越成熟。
结语:医学照进艺术
文学、电影,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精神的愉悦,但它们同时也反映了所处时代的医学面貌。
福尔摩斯的故事里,麻醉剂发挥了各种用途:犯罪、治疗、消遣,也折射出了麻醉发展史的踪影。或许在其他文学、影视作品中,还隐藏着更多关于疾病、医学的知识,等你去发现。
参考文献:Maltby, J.R. Can J Anaesth (1988) 35: 58.
征稿启事
目睹病痛时,你是否有一闪念的感悟?
临床工作中,你是否有印象深刻的人或事?
拿起同一支笔,在病历纸背面,写下这些故事
医脉通“医学人文”专栏,期待你的来稿
投稿邮箱:tougao@medlive.cn。投稿邮件标题请注明“投稿栏目”
栏目介绍
柳叶笔:叙事医学,临床医生或病患的诊疗故事
荆棘丛:医疗决策思考、临床经验交流
不知道:医学史及医学知识科普
岔路口:关于医学伦理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医脉通”,版权均归医脉通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医脉通”。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