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同学嘲讽我,说小乐一天看了6部电影,你这个前任影评人脸红了吗?
我毫无愧色。他分别写了2000字的影评吗?只要看到我,一天就能撸10篇!(事实上)
春节第三部分《你好,李焕英》。
“她叫焕英,我叫光林,我俩欢迎光临”,沈腾这句台词荡在我脑子里足有两个月,每次去影院都能看到预告,如此大规模宣传轰炸,片子是不是没底气啊?
上映前估计不少人都对导演贾玲持怀疑态度,毕竟她之前没导过院线片,镜头前后如隔山,演而优则导的翻车概率极高,能跳过龙门的屈指可数。
可谁能想到,厮杀了三天,虽然排片与总票房追不上《唐探3》,但《你好李焕英》上座率极为能打,昨天竟然接近60%,票房眼看破10亿,直奔30亿去了。
口碑也一骑绝尘,豆瓣、猫眼、淘票票都排在首位,喜剧类型在豆瓣语境里向来不受待见,李焕英却拿到了8.3,三年啦,能到8+的喜剧,这是头一部。
笑与哭是人类最浓烈的情感,这也是为啥走深度的电影往往拿不到太高票房的深层原因,人们对笑泪最敏感,至于哲学思考、文明命运,都需要静思,而电影主要是走情绪的。
《你好李焕英》刚好把笑声与眼泪都占了,大爆合情合理。
这原本是2016年浙江卫视某综艺中的一则小品,李焕英是贾玲的生身母亲,在48岁那年因意外去世,贾玲将自我感情注入到作品中,小品演得非常真挚精彩。
下面会有点剧透,但最大的反转梗我尽量憋住,尽量。
贾玲湖北人,但他成名是在北方语言圈里,所以电影中的胜利化工厂是个典型的北方国企,我从小也是在这种环境里长大,所以分外亲切。
19岁的贾玲(片中叫贾晓玲)从小是个平凡的孩子,她特想让母亲自豪一把,于是就造了个假的名校录取通知书,没想到露底,反而让老同事们更加耻笑,母亲李焕英说妈相信,你以后肯定会有出息的。
整体框架与大多穿越片类似,现实中不如意回到过去改变人生,不过刚上来我有点不满意,穿得也忒粗暴了点,真就是一道光闪过,贾玲如同陨石一般砸回了1981年。
贾玲这身扮演高中生着实勉强了点,但看完结尾才明白,“粗暴”是故意设计的,正好对应着梦回主题。
我本来对喜剧部分没太大预期,无非就是抖点儿小品式语言包袱,没想到竟出奇得好,丝毫不亚于《夏洛特烦恼》的笑果,堆砌包袱只能让段落闪光,而《你好李焕英》的剧作结构也非常扎实。
贾玲回到1981年有两个清晰而连续的任务,一是弥补母亲李焕英的“遗憾”。
具体什么遗憾编剧设了个悬念,只说是“大好事”,20年前如果李焕英去参加了那场排球比赛,人生可能从此不同。
贾玲并不知道是什么好事,以她的认知范围可能是提干或中大奖,于是就千方百计撺掇母亲带队参加。
期间的笑点与时代同步挂钩,80年代初物资短缺,要买台电视机得拼老命,装瞎子忽悠王琴的点很逗。
终于组队成功,虽然输了个稀里哗啦....
此时揭晓谜题,所谓的好事情并不是赢球本身,而是让观战的厂长留下好印象,为儿子沈光林物色对象,在原本的时间线上,是不可一世的王琴出头,成了厂长儿媳妇,从此鸟枪换炮走上人生巅峰。
喜剧顶流沈腾于一小时左右终于登场了。
相亲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顺利进行,沈光林一眼就看上了李焕英。
球赛结束后,角色任务顺畅转换,作为女儿的贾玲是支持还是反对这门婚事呢?
如果母亲与沈光林结婚,那她的生活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母亲一生不得志,女儿当然想让她更顺遂成功,但如此贾玲就没了,“当年母亲生的不是我,应该比现在更幸福”。
如果从中做梗反对婚事,那母亲就只能嫁给平凡的父亲,过普通小老百姓的日子,每天为柴米油盐发愁。
为了让妈妈幸福,贾玲决定“牺牲”自己帮沈光林泡妞,但内心深处又不想离开母亲,每个选择都有利有弊,难以取舍,这层心理矛盾让人物瞬间鲜活起来。
沈腾此前与马丽配合最好,这回换成贾玲依然有化学反应,虽然出场也就半个多小时,沈老师很好得完成逗乐任务,我最喜欢的一个点是他说自己是全场最合格的播音员,接着台下响起一个浑厚的男声,凭实力尴尬。
也有些“闲散人员”游离于故事之外,比如陈赫演的臭屁男,主要是为了搞笑,效果也还可以。
贾玲还把亲师傅冯巩请来喊了一嗓子:我可想死你们了,恍惚间以为到了春晚现场,对了,贾玲在中戏读书时的专业是相声表演。
进影院前我看了朋友圈的一些评论,大多是提醒要备足了纸巾,后面太催泪,所以我之前就立了心理防线,大老爷们在影院哭鼻子太丢人。
憋了半天还是被破防,我明知道它要瞄哪儿打,却就是没躲开,最后15分钟实在是太顶太犯规了....
当李焕英喊出那句:“我宝!”我的眼泪控制不住夺眶而出,后面干脆也就不装B了,反正旁边人都在抽鼻子。
贾玲此处的调度体现出惊人的成熟,把先前已经放过的桥段又重新拿出来,但此时因为那个反转,具备了另一层含义,这是一种对观众情绪的敏锐感知,李焕英笑得越灿烂我哭得越伤心,一个母亲的爱穿越时空,摆在每个观众的眼前。
不过最最核心的,还是真挚,贾玲把对母亲的思念注入创作,所谓“一力降十会”,即使你手法上不那么熟练,只要够真诚,依然足以动人心魄,在巨大的真情面前,技术都是小道。
我哭得像鬼一样,奇怪,我妈坐在旁边却挺淡定,老太太可能觉得:当妈的可不都这样么,为了孩子甘愿付出所有,你个破孩子才知道啊!大惊小怪。
呜呜呜呜呜呜。
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贾玲给捏住了,片尾字幕上写道:打从我记事起,母亲就是一副中年妇女的模样,渐渐得,我都忘了她也曾是个灿烂的花季少女。
我记得刚去北京上大学那会儿,每次春节回家妈妈都跑过来给个大大的拥抱,我还很不好意思,赶紧把门带上,生怕邻居看到。
只有再长大点,才知道爹娘的辛劳。
贾玲这次值得一个大大的赞,我觉得新人导演能做到这程度可以打个近似满分,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贾玲的起点不高,熬了许多年才有了足够话语拍些心底的真挚故事,好样的玲子!
可以买票了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