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相亲相爱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微信群中,总是有成年人孜孜不倦地传达两种类型的视频。
一种是“土味祝福”,比如“枣”上好、“碗”上好、祝你发财……“一毛钱特效”中蕴含着真挚的祝福;一种是“土味视频”,做菜秘方、中医养生、相声小品、瞎编谣言等,这些视频的制作粗糙,大多具有明显的素材拼接痕迹,有些视频还借用明星视频,重新配音传播。这些视频的观看量不在少数,有些视频的评论量上千、点赞量上万。而在评论区中,常常有人对视频内容信以为真。“土味视频”,为啥这么受长辈的欢迎?
晚辈们的尴尬
不回复不礼貌可又实在不会回
“快乐一家人”这个微信群建立了多少天,许云萍就想过退群多少次。
每天,以大姑奶奶、二姑爷爷为代表的“老年正能量”代表队,列队从“早安”问候到“晚安”;以表姑、表叔为代表的“中年晒娃”代表队,全天直播般展示自己家的“小天使”;以自己和同龄亲戚为代表的“沉默不语”代表队,除非收到了父母质问“不回复多不礼貌”的私信,才会挑选一个符合长辈审美的表情抛到群里。
家族微信群的存在,给散落在各个城市的家庭提供了一个沟通情感的平台,捧着手机的父母笑容变多了,许云萍也看在眼里,可是群里的内容却让她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回复。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长辈们突然喜欢转发小视频到群里,封面图片都是穿着有些暴露的美女,标题都是‘这个美女竟然如何如何’。”许云萍说,这些小视频乍一看有些色情,内容其实都是讲述一些励志小故事。
还有一类“土味视频”,让许云萍这个未婚女孩很尴尬。“养生简直就是群里的主流话题,视频标题都是什么‘一天做3次,一个月后傻眼了’,配图也是性感美女。”许云萍说,不用点进去都知道讲的是“一天吃3顿外卖”“一天喝3杯奶茶”之类的不健康行为,却偏要用这样“擦边球”的形式来表达。而在家族群里,却还总有人捧场。
9月19日,我们发出了一份关于“土味视频”的调查问卷,受访者中25岁以下的学生占13.5%,26岁至40岁的上班族占68.5%,40岁以上的受访者占18%。受访者无一例外都加入了家族微信群,其中69.1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经收到过“土味视频”,他们之中有51%选择了“不回复”。
“土味视频”为什么让你感到尴尬?问卷结果显示,内容老套、伪科学、谣言多、制作粗糙等原因都在其中。
长辈们的狂欢
转发就能“好运”很难不被迷惑
微信群里的“土味视频”为什么总是停不下来?这个问题,市民王洪刚和自己的母亲探讨过。
王洪刚的母亲今年67岁,算是个比较时髦的老太太,能熟练地掌握微信的各种操作,而老人的小程序列表里都是“某某视频”“某某段子”等内容低俗的小程序。“我妈说,这些小程序她都不知道是怎么点开的,也许是家人群里或者老年好友群里发过,一点开就自动保存的。”王洪刚说,老年好友群是“土味视频”的重灾区,人生哲理、荤段子、民间才艺展示应有尽有,“我妈还曾经拉着我,反反复复看一条段子,笑得在沙发上打滚,但内容……属于年轻人笑不出来那种。她还总看一些所谓‘名人名言’,其实都是张冠李戴、剪辑配音的。”
王洪刚发现,母亲转发、收藏的小程序或视频中,往往都带着一些让老年人无法拒绝的“诱导”——祝福、保佑、求财、求子,号称“转发这条视频就能收获好运”,还有的直接说“为了家人的平安请转发”。
“转发一下又没损失,图个好兆头”,王洪刚母亲的想法,也许代表了很多老年人的心态。
其实,老年人爱看“土味视频”,王洪刚也能理解。毕竟,学会用微信对很多老年人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长辈不像我们,看剧都有专门的APP,刷短视频会用抖音、快手,看热点会用微博,对他们来说微信是唯一的娱乐软件,里面有什么就看什么。”王洪刚认为,老年人对互联网的掌握还停留在表面,他们对网络世界的向往,只能在微信群里实现,所以他们说的“短视频”,自然不是我们理解的短视频。
在我们收回的问卷中,对养生内容感兴趣、希望获得好运、风格贴近老年审美、打发时间等,都是大家认为的老年人爱看“土味视频”的原因。而受访者中,有77.17%的受访者表示可以理解老人爱看“土味视频”。“土味”背后存在产业链
审美可以多元欺骗不能原谅
值得注意的是,发布“土味视频”的公众号或小程序,账号主体大多数是个人,除此之外还包括五金店、信息咨询工作室或贸易公司等。而背后的牟利手段也已经被多次揭露——在积累流量之后通过广告点击来获利,而使用衣不蔽体、打着色情擦边球的“劲爆图片”就是为了诱导中老年人点击广告。
更有甚者,一些“土味视频”直接链接到色情网站或者付费小说网站、保健品销售网站,或以“打赏”为名诱导老年人付费。
王洪刚觉得,“土味视频”灰色产业链出现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互联网内容产业没有照顾到日益壮大的老年网民群体。一直以来,互联网上的内容产业都是主抓年轻人,内容也都是围绕他们的需求去生产。但是却很少有人去关注中老年人所需要的娱乐方式,这也给了“土味视频”制造者们一个可乘之机。
“其实我觉得老人爱看这类视频,年轻人是应该尊重和理解的,而且我们眼中的‘土味’,其实就是老年人的正常审美,这本身没有对错。但在视频里埋下那么多隐患,是我不能接受的。”王洪刚说。
日前,微信团队针对“土味视频”回应称,微信团队对于垃圾营销、低俗及诱导类的公众号均持续主动发现及清理打击。微信团队表示,9月以来,对于类似“x拍、x片、xx听、xx读、xx区、xx视频”等相关违规账号,已处罚2834个公众号,其中永久封号2526个、短期封禁143个、短期能力处罚165个。微信团队称,“后续,我们会继续加强对这类恶意视频引流的打击,也欢迎用户通过投诉的方式与我们共建良好的微信产品体验。”
微信出手了,“土味视频”的制造者会不会也有新的应对方式?在防备“土味视频”给老年人带来的隐患方面,加强对短视频的监管、提供更多适合老年人的优质内容、多一点耐心少一点责备,都是受访者认为的有效方法。
街采
市民段女士
其实我特别能理解老年人爱看一些“土味小视频”或者乱七八糟的养生公众号,因为他们毕竟年纪大了,最关心的就是自己和子女的健康,转发到群里也是一番好意,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是不指责他们。市民王先生
看到群里这一类的消息,我一般都不会回复,虽然内容都挺正能量,但是有些配图还是挺让人尴尬的。如果能有一些监管措施的话当然最好,毕竟有很多老年人对网络还是太信任了,非常容易上当受骗。市民王女士
一般看到“土味小视频”我都不会点开看,但如果它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谣言的话,我会在我的了解范畴之内去辟谣,避免家里的长辈被误导。我觉得应该出台一些监管措施,像是打假、辟谣,包括对平台的处罚等等。市民陈先生
长辈们觉得他们转发的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显然这一类小视频是没法让我们年轻人喜欢的。我觉得这是他们的交友圈所决定的,只要是某个老年微信群里边发了,他们就会觉得是真理。
微观点
不要取笑父母转发“土味视频”
网友@黑旗仕
中老年人在互联网上是极其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作为互联网上的“下沉市场”,很少有人去关注他们所需要的娱乐方式。诈骗分子往往也就看中这一点,因而炮制出适合中老年人喜欢看的视频,将他们吸引过来集中“圈养”,以后这个群体,就是骗子卖保健品的精准客户。
不少老年人对互联网的认知还停留在原始阶段,认识不到互联网的凶险,分辨不清虚假信息,对互联网的安全意识非常薄弱。虽然微信安全系统也会对检测到的“土味视频”小程序、公众号进行封号等操作,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骗子为了防止封号也会进行大量的裂变,以对抗微信的安全检测。
对抗这些土味视频仅仅依靠微信官方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平时对父母多关心、教导父母认清网络骗局、帮助父母跟上互联网发展的步伐。平时,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看到父母转发“土味视频”,不应该去取笑,而应该拿起他们的手机告诉他们骗子的套路,取消他们关注的无良营销号,把危害扼杀在摇篮之中。
对父母多一分关心、少一分呵斥,就是预防“土味视频”陷阱的最好方式。
强化内容审查机制别让“土味”成贬义词市民 马兆镇
其实现在爱看“土味视频”的不止老年人,“土味文化”在互联网上十分流行,年轻人也爱用一些“土味表情包”“土味情话”来彰显自己的个性。
“土味”不代表低俗,“土味”不是贬义词,更像是一种来自年轻群体的玩笑和调侃,不应该被嘲笑。我们要批判的是“土味视频”背后的灰色产业链,尤其是不法分子专门针对老年人这个群体进行欺骗,实在是可恶。
我觉得面对逐渐“变味”的“土味视频”,不能任由其随意传播色情信息、谣言、伪科学,需要多方努力来遏制。首先平台必须要负起责任,加强监管措施,不能让“土味视频”中的低俗内容污染互联网环境,挑战法律底线。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督导网络平台,按照法律规定,强化对图片和内容的审查机制,对发布这些违法“土味视频”的主体进行严厉打击。
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应该对老年群体多一些关注和关爱。沉迷“土味视频”,其实是老年人在缺乏陪伴的空虚状态下,一种无奈的选择。若是儿孙绕膝,又哪有工夫来关注“土味视频”呢?
我们不光要在生活、心灵上多给老年人一些关心,也要提醒他们“土味视频”可能存在的陷阱和玄机。
记者手记
对老人别苛责对恶俗别手软
其实,很多年轻人也是“土味文化”的爱好者。
用表情包,我们会故意找那些绽放的牡丹、纷飞的蝴蝶、“跑马灯”般的特效,配上早上好、友谊万岁等字样;在网上刷短视频,那些故意营造年代感,把已经过气发型、词语作为笑点的段子,我们也会笑得前仰后合;跟朋友聊天,小时候看过的《还珠格格》《乡村爱情》里面那些如今看起来雷人的“老梗”,也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谈资……
这些“土味”放在年轻人自己的生活里是一种乐趣,为什么长辈发到家族微信群里边却要被嫌弃呢?
采访中,有很多年轻人也能理解老人爱看这类小视频,并且转发到群里的初衷,还不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平安?也有人深刻地反省了自己,是不是由于我们疏忽了对老人的关心,没有及时跟他们分享真实的时事热点和可靠的养生知识,才导致他们更愿意去相信网上的“土味视频”?
的确,现在生活中有很多场景,都让长辈们感觉到自己与社会脱节了。前不久有这样一条视频在网上火了起来,一位老人上公交车之后,不知道该如何使用微信乘车,驾驶员好心提醒说“您扫我”,结果老人在透明隔离窗外对着司机的脑门扫了起来。
这条短视频的评论里,有人夸老人可爱,可她的窘迫又有谁看到了呢?在这个智能时代,他们是被落下的那一个,我们又凭什么要求老人追上年轻人的审美?况且,生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也无法百分之百辨别网上信息的真假,又何必对老人如此严格?
我们也愿意相信,年轻人所谓的嫌弃,其实也是对老人的担心:看到长辈们转发虚假恶俗视频,却不知道怎么投诉举报,这可怎么办?其实,平台可以改进技术,填补漏洞,打通用户和平台之间的互动,充分利用好大众的监督员角色,共同清理“土味视频”背后的肮脏。
拯救长辈于“土味视频”,也许没有那么难。要不,把这篇文章转发到家族群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