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美国发生了轰动全国的抢劫杀人事件,罪犯邦妮和克莱德在全国通缉21个月后被警方当场击毙。
33年后,美国华纳公司根据这个案件拍摄了电影《雌雄大盗》,一时风靡全国。在次年的第40届奥斯卡金像奖上,居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以及最佳原创剧本7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摄影奖。
又过了52年,Netflix(网飞)公司在上周推出了一部从追捕邦妮和克莱德的警察角度拍摄的电影《劫匪》,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雌雄大盗故事。
邦妮和克莱德是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对俊男靓女,但他们却热衷于抢劫杀人。两年间,死在他们手下的有13人,包括9名警察和4名无辜平民。层层设防追捕逃犯的警察总是劳而无功。州长夫人不得不请出已经退休赋闲的前骑警弗兰克·哈默和曼尼·高尔特。终于,这对亡命鸳鸯钻进了圈套,被最后的“西部枪手”乱枪打死。
邦妮和克莱德
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刚刚经历了1929年经济危机的美国,民生凋敝,银行破产,民众失业,经济萧条。邦妮和克莱德的出现,迎合了贫困民众反抗政府和富人的幻想,所以非但没有引起公愤,反而成为公众追求的偶像。影片《劫匪》中弗兰克·哈默和曼尼·高尔特刚发现邦妮和克莱德的踪影,就被蜂拥而来的追随者所打乱,就真实反映了当时民众的心态。影片最后的字幕告诉我们,被警察击毙后,邦妮的葬礼有2万余人参加,克莱德的葬礼也有1.5万人参加。两个杀人如麻的嗜血罪犯被捧为英雄,既令人不解,又引人深思。
邦妮和克莱德用于逃亡的汽车被打成筛子
1967年上映的电影《雌雄大盗》更是将这种追捧发展到顶点。影片编造了一个农民还不起贷款被银行赶出家门流离失所的情节,把邦妮和克莱德塑造成劫富济贫的罗宾汉形象。事实上,邦妮和克莱德以及他们的巴罗帮从没有抢过银行。巴罗帮成员琼斯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与克莱德和邦妮一起的时候,他喜欢打劫菜市场、加油站或饲料商店。我们为什么要抢银行?那时西南部银行里的钱寥寥无几。”正如影片《劫匪》开头州长夫人反问记者的那句话:“罗宾汉有没有为了4美元和一箱汽油直接朝加油站服务员的脑袋开枪?”连《纽约时报》都看不下去,批评“《雌雄大盗》是一部赤裸廉价的闹剧。”归根到底,《雌雄大盗》的热映和获奖,也只是迎合了越战背景下60年代的反文化大潮之故。
《雌雄大盗》海报
到了21世纪,拍一部电影为被舆论和媒体扭曲了的邦妮和克莱德案件正名,实在很有必要。很庆幸,编剧选择的视角非常独特,非常合理。影片《劫匪》从邦妮和克莱德追捕者的视角来讲故事,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镜头反打。
从《雌雄大盗》到媒体报道,我们已经知道太多关于邦妮和克莱德的故事、细节,再来扭转成见,相当困难。所以《劫匪》聪明地来了一次镜头反打。影片邀请了曾经主演过《铁面无私》《与狼共舞》《保镖》的凯文·科斯特纳和主演过《天生杀人狂》《惊天魔盗团》《三块广告牌》的伍迪·哈里森来饰演两位前骑警。从执法者的角度来重新审视邦妮和克莱德的故事,既新颖又极具启发性。
海默走进克莱德家和他父亲对话时,有一句话一针见血:“你孩子可能不是生来就有黑暗的灵魂,但他现在有了。”是的,没有一个人是天生的罪犯。嗜血狂魔早先也有可能是善良的,天真的。但邪恶却会深深地改变一个人。当他视他人的生命如草芥之时,他就已经无可救药了。弗兰克·哈默和曼尼·高尔特本已安居晚年,追捕罪犯与他们无关。但当他们看着一个又一个平民和警察死在邦妮和克莱德手里时,他们坐不住了。昔日西部硬汉的豪气油然而生,令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追捕路程。
更值得庆幸的是,两位当年著名的银幕硬汉,如今宝刀不老,完美地演绎了一段具有西部风格的追逐大戏。他们身上的苍凉气质和德克萨斯的荒漠十分般配。虽然他们已经大腹便便,跑不过小孩,翻不过墙,也打不准枪,但他们身上依旧有着西部牛仔的正义豪气,有着猎狗般的嗅觉,有着精准的老谋深算,有着性命相托的互相依赖,这是他们和罪犯搏斗的本钱。当他们悄然告别欢庆的人群,开着汽车远去时,我们感受到一种西部片惯有的悲凉,“我们杀死了最危险的罪犯,而他们成为了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