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有神话故事,孙猴永远逃不出如来佛的魔掌,孙猴为什么逃不掉?他一摔就能翻十八千里。事实上,当时人们不知道的是地球周长约为8万里,一个人栽跟头,回到了原来的地方,所以,手不管摔了几次跟头,还是原地打转,永远都不会落入如来佛的手中。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由于山脉、河流、大江大河的阻隔,只能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活动,所以仅凭想象,人们就武断地认为地球是平的,当然现在人们知道这是错误的,但在当时,能够对地球进行思索,已经是有思想的先进人物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凭空想象
在远古时代,受认知水平和活动范围所限,人们只能凭借想象和主观推测臆想出地球的形状,人们比较容易接受"天圆地方"的论断。认为人是生活在一小块陆地上,这块陆地是飘浮在水上的,天就是像一大锅盖扣在了这块陆地上,"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是当时人们的普遍认知。
第二阶段、大胆推测
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有诗云"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直译就是李白友人的帆船孤孤单单,渐行渐远,慢慢消失在天边,只能看见一线长江向天际流去。从地理学的角度是这样解释的:先船身消失,再船帆消失,最后只能看到帆的影子,给作者留下了无尽的惆怅。那么这种先后的变化顺序是否能反映地球的形状呢?
我国东汉时代的天文学家张衡,通过大量的观察和科学的论断提出了当时很先进的的一种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浑天说",在他的代表作《张衡浑仪注》里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 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第三阶段、勇敢探索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视野的开阔,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进入到了实践阶段,到了14世纪,航海业飞速发展,伟大的航海家麦哲伦在西班牙政府的支持下,带领船队环球航行,结束了"地方"、"地平"的偏见。他们坚信,从一个地方出发,朝着一个地方一直走,一定能重新回到原出发点。他和他的船队做到了。麦哲伦第一次用实践行动证明是一个球体。
第四阶段、卫星探测 科学证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航天航海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终于可以飞离脚下的大地,从太空中俯视地球,原来自己的家乡是如此美丽。正如古人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深在此山中",人们乘坐宇宙飞船在远离地球的太空,终于看到了地球的真实形状。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探索精神,体现了人类不畏艰辛、不怕困难的勇往前进的科学态度,这种坚定的不屈不挠的求知意识使人类更能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