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我的故乡以外,没有哪块土地能像新疆一样让我魂不守舍地走来走去。
在我还没有来到新疆之前,我的心绪早就随着王洛宾先生的新疆民歌飘到神美的新疆去了。
当我踏上了新疆的大地,新疆的历史在我热烈的追寻和真心的叩问之下便一页页地展现在眼前。新疆的美,是大自然的恩赐。这里,冰川雪岭与湖泊溪流共生,高原山水与沙漠戈壁相映,拥有1100多个景点,居全国首位。这里是世界四大文明交汇点,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连接中亚欧洲的交通枢纽,古迹众多,多民族民俗奇异交融。
新疆,做为共和国版图上的一个自治区如今已经被人们熟悉和了解,但是,新疆的历史又有多少人知道和能够进行解析呢?新疆各族人民做出的奉献又有谁做过细致的统计呢?在许多人的想象中,新疆是单纯的,没有色彩的世界,我没来新疆之前也是这种印象,我还曾怀疑过,新疆的文化是苍白和脆弱的。当我走进新疆,才发现这里的绚丽多姿和五彩缤纷,我忘情地投入到这里的山水和各旅人民的中间,用自己的身心感悟着这片土地的博大和各族人民的豪放和真挚。
我真诚地捧起新疆,用心仔细地阅读和咀嚼。其实,阅读新疆的历史,就等于阅读一本厚重的史书,就是在接受一种教育,这种教育是深层次的,刻骨铭心的。于是,我更加迫不及待地打开新疆这本历史长卷,品读新疆的前生和今世,品读新疆的欢乐和幸福,品读新疆花样的年华。
花儿一样的魅力新疆
此次到新疆,我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解读新疆的历史和人文风情上,随着对新疆历史了解的深入和加深,我对新疆的前身——西域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化了,这是我解读新疆的基础,也是我融入新疆的契合点。
“西域”做为一个地理概念和历史概念,除了新疆人和研究新疆地理历史的人之外,很少有人能够把它的内涵说清楚。其实,历史上的西域大多指的是玉门关以及阳关以西的地区,准确地说吧,西域广义上的内容是指古代的中亚地区,狭义上的西域指的就是新疆。
翻阅中国古代史,寻找“西域”一词,需要你到汉代的历史中去寻找。张骞受汉武帝的派遣,历经千难万险,两次出使西域,他和同行兵卒们的足迹遍布乌孙、月氏、大宛、康居诸国,由于地理、气候等诸多方面原因,张骞没有到达汉武帝派他出使西域“断匈奴右臂”最初的设想,但是,张骞是个聪明人,在西域那块“摔倒了,抓起一把土里面就有金子”的地方,他带回了有关西域诸国的情况和信息,在历史上被称为张骞“凿空”西域,从此,西域便写入历史,直到19世纪中叶,“西域”才被“新疆”这一称谓所取代。其实,无论叫“西域”也好,称之为“新疆”也罢,这块辽远的土地都是共和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写在历史当中的,谁也没有理由怀疑或者对这块土地想三想四。
当我触摸到这段历史,我对新疆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我的眼前浮动着的,是西域多民族的交融与欢乐。在这个多元文明共存的地方,人们使用的语言多达数十种,从今天新疆多民族的和谐共存中,我们可以找寻到历史上这个区域曾经的繁荣与发达。这块土地是一块混血的土地,在四十多个民族的血脉中,中华民族是这血脉之中的根本血脉。
说西域,话新疆,我们怎么敢忽视丝绸之路这个话题呢?
丝绸之路全长七千多公里,东起长安,经河西走廊、敦煌、玉门关,然后进入新疆境内。东、西汉时期,沿塔里木盆地边缘分成南北两道,西道依昆仑山北麓西行,经现在的若羌、且末、民平、和田、莎车等地。北道沿天山南麓西行,过吐鲁番、考耆、库车、阿克苏,在喀什与南道会合后,翻越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然后进入中亚大宛、康居、奄蔡等地。继续西行之后,经伊朗高原到达黑海和地中海地区,向南行进,便会抵达印度和阿拉伯半岛。这条丝绸之路,先是承载着商业贸易的作用,后来又发挥着传播文化、思想和宗教的作用,丝绸之路为新疆带来了文明、富庶和辉煌。历史是发展的,在历史发展的演进中,新疆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以及艰辛,直到共和国成立,新疆各族人民才在这片土地上站立起来,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新疆,做为太阳对面的地方,总能给人以神奇的经历和故事,这片土地让人返朴归真,让人走进后便能寻找到返归自然的纯粹人性精神,这种人性精神的内涵就是真挚和善良。
进入新的世纪,共和国吹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号角,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中外关注的焦点。正是由于有了历史和发展的各种积淀做基础,新疆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一路急驰,新疆进入了生命中的花样年华。
在新疆,我寻找新疆真正意义的花样年华,做为一名记者出身的人,我更懂得寻找细致新颖的角度和切入点。下面,我愿意通过对两个人、一座城的解读,来说说新疆的花样年华。
先说维吾尔族姑娘阿尔古丽的花样年华。
阿尔古丽生在和田,从小到大,品学兼优,新疆大学艺术系毕业后分配到了一所中学担任教师。
在学校里,阿尔古丽说着对事业的执着,很快成为学校的优秀老师,成为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表彰的先进人物。
阿尔古丽的业余爱好便是弹琴唱歌。很快,自治区一家歌舞团便发现了阿尔古丽。歌舞团开出的条件是优厚的:不用坐班;每月工资三千元;业余时间可以出去走穴挣外快。
阿尔古丽经受住了物欲的考验。她留在学校里继续当班主任。她对我说:“人活着,还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新疆大开发的帷幕刚刚打开,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老师就担负着培养人才的使命,我愿意把我的花样年华奉献给各民族的孩子们,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那样,我们新疆就大有希望了。”
尽管阿尔古丽的话语不多,但是落地有声,让我怦然心动:一个年轻的维吾尔族姑娘,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青春和未来献给新疆的教育事业,那么,新疆的希望还会仅仅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吗?新疆的花样年华就是在成千上万个阿尔古丽托举下展开的。
再说新疆军旅作家周涛寄托和融入新疆的花样年华。
新疆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主任周涛,自1958年随父亲迁徙进入新疆之后,便在新疆扎了根。周涛既是诗人,又是散文家,先后出版过40多本书籍,《巩乃斯的马》、《稀世之鸟》、《游牧长城》都是他的代表作,先后荣获二、三、七届解放军文艺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被新疆人称为新疆最有文化的文化人。
我在新疆的几天里,周涛跑到兰州去了。我和他通了电话,这位写新疆、歌新疆的高手,简单地介绍了他的诗《致新疆》的一些情况。他告诉我,他把他的生命融入了新疆,因为“新疆这个地方哟,也许并不是白头偕老的妻子,却是终生难忘的情人。”
周涛通过他的诗,来加深人们对新疆的了解和认识,为新疆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问他:“总政还有一些单位要调你走?”他说:“确有其事,可是,离开了新疆,我会干什么呢?我生命的年华已经和新疆维系在了一起,就象沙漠上的胡杨,根扎得很深很深。”周涛还说:“我就是为新疆而生的,离开新疆,我一文不值,只有描写新疆,歌颂新疆,我才能找到感觉,才能进入状态。”周涛铺展稿纸,抒写了美丽丰饶的西域风光和充满生机活力的生灵。
多么坦荡的心声呵。新疆的花样年华里,正是有了周涛这样一大批在新疆起飞,影响早不限于新疆的各类人才的奉献,才开始了真正意义的花样年华。新疆以这些子孙为荣,新疆花样的年华更加美丽。
说新疆的花样年华,必须解说乌鲁木齐的花样年华。
乌鲁木齐,一个近年来崛起在新疆大地的边疆城市,一个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城市,一个让人望上一眼便怦然心动的城市。
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今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然而,作为城市,仅有60多年的历程。从我国西汉时期起,历代中央政府便在这里戍卫和移民屯垦。1763年,清廷筑城,命名“迪化”,1884年,新疆建省,设迪化为省会。1945年,民国在迪化设市,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改迪化市为乌鲁木齐,蒙古语意为“秀美的草原”。
然而,“秀美的草原”已经不是乌鲁木齐的全部了,如今,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这里正在发生着巨变,乌鲁木齐的花样年华,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得到滋润,得到图腾。
我在乌鲁木齐的日子里,正赶上这里举办乌鲁木齐对外贸易洽谈会,宾馆饭店被国内外客商塞得满满的,历史上,这里便是“丝绸之路”新北道的重驿,如今,这里重震雄风,与五大洲众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与此同时,乌鲁木齐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科技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乌鲁木齐,从历史发展的周期规律来看,正值花样年华:艳丽、多姿、丰满、前程似锦。
花样年华的新疆色彩斑斓,魅力四射;新疆的花样年华绚丽缤纷,生机勃勃。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着宽松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新疆,有着勤劳向上人民的新疆,有着远大目标和理想追求的新疆,一定会在新的世纪崛起。
新疆的花样年华,散发着自身巨大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关注的目光。
甩手无边的博大新疆
我认识维吾尔族姑娘阿依古丽和哈萨克族姑娘拜丽娅的时候,九月的秋风已经把美丽的新疆大地装点的五彩缤纷,宛若仙境一般了。两位漂亮的少数民族姑娘为我牵来了健壮的伊犁马,在姑娘的搀扶下,我跃上了骏马的马背。
大概是我身体太重的原因,这匹原本就十分桀骜不驯叫雪青的马儿,被我压的直喘粗气,它挣扎着试图将我掀下它的脊背,而我呢,稳稳地抓住疆绳,与雪青马斗智斗勇,几个回合之后,雪青马便驯服了。立在马背上,我的视野极其开阔,于是我抖动了缰绳,雪青马驮着我,在新疆大地上奔跑起来。
新疆是中国一个非常特殊的地理单元,其特殊性在于她是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发源地,正是这片土地,承载了多民族的融合与欢乐。新疆的博大,充满了万花筒般神秘与诱惑,触摸新疆,我们看茫茫戈壁,听西域欢歌,品浩浩沙海,赏天山天池,尝西瓜葡萄,悟博大豪放,这一切,令人激动振奋,令人心旌摇动。新疆是上帝赐予人类的一位绝色美人,数千年来,有无数的崇拜者前仆后继地来这里找寻她,追求她,然后沉醉于她的美丽诱惑之中不能自拔……
雪青马驮着我不分昼夜地在新疆大地上奔跑,雪青马浑身汗湿,而我也象水洗了一般,极目新疆大地,一眼望不到边际。我被她的辽远粗犷所震撼。于是,在向着喀纳斯湖进 发的途中,我开始解读新疆。
新疆的疆字十分特别,我在新疆的“疆”字研究上下了一番功夫。我发现,“疆”字的左边旁是弓字带土,这恰恰包蕴了新疆边境线长达5000多公里,与八个国家接壤的内涵;再看“疆”字的右边旁,是上下结构的一田加一田加一,新疆人用一句话几个字就将家乡的地貌特征概括的准确而明白,这就是“三山夹两盆”。其中的“夹”字十分形象,意思就是三条山脉夹着两个盆地。三条山脉是指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脉、中部的天山山脉、南部的昆仑山脉。两大盆地说的是阿尔泰山脉与天山山脉相夹的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和昆仑山山脉之间的塔里木盆地。三条山脉蜿蜒起伏,峰峦叠嶂,仪态万千,鬼斧神工地造化出无数壮观的奇景,吸引着无数山外的人们前来朝拜。而两大盆地被新疆人自豪地称之为“两大油盆”,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是我国巨大油 资源的战略储备区。我深刻地感受到,新疆的三条山脉,蕴藏着无法估量的财富;新疆的两个大盆地,埋藏着难以计数的宝藏。“三山夹两盆”孕育了新疆灿烂的文明,塑造出了新疆人积极向上的性格。
骑着雪青马追寻新疆的辽远,在路上,我遇到了转场的哈萨克人,碰到了开采石油的维吾尔族人,见到了采摘棉花的汉族人。在这块辽远的土地上,新疆人民默默地奉献着,收获着。新疆的山水和质朴的人民感动了我,就是在追寻辽远路上的短短的几天,我就被她吸引住了。千万不要小瞧新疆人民,尽管他们生活在遥远的边地,各族人民一样拥有知识智慧以及他们的追求。千万不要说新疆大地贫穷苍凉落后,因为,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中,新疆各族人民已经奋起,我们没有任何资格对新疆和新疆人民品头论足。
长路漫漫,我们的马队在辽阔的大地上飞奔着。面对这里的丰饶美丽,面对这里的博大辽远,面对这里勤劳善良的各族人民,我激动的热泪盈眶。在进入阿勒泰山的时候,面对着高耸的群山和凸立在云间的雪山,我跳下马背,然后虔诚地跪倒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我用双手捧起了这里的泥土仔细地端详着。
从十九世纪末叶到二十世纪初,在新疆的大地上,来自欧洲、美洲、亚洲的探险家们穿来梭去,他们返回时从不空手,总是满载而归。今天,如果你要通过新疆出土的古代文物、手卷、经典等来认识这块土地上曾经的文明,只到新疆找寻是不够的,除了需要用身心在这片大地上追寻之外,还必须到印度、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索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新疆有史以来,许多列强对这里垂涎三尺,到这片土地上进行过掠夺、坚强不屈的新疆各族人民,在抗击侵略中,用生命进行了顽强的抗争。
从乌鲁木齐出发,我们的目的地是八百公里之外的布尔津县。从乌鲁木齐到布尔津县再到中俄、中蒙边境线上的喀纳斯湖,八百多公里的行程足以让人发畏。然而,在向导的引导下,马背上寻找辽远的历程让我亢奋不已。对于我这样的摄影爱好者和新近加入“驴友”队伍的新成员来说,是一次心旷神怡的旅行,因为,我可以随时跳下马背,用照相机摄猎沿途的风光和风景,更何况,这迢遥的八百多公里的行程,处处都是美丽的风景画卷。
一路奔去,我才知道了新疆的辽远。在路上,我打开新疆地图,按照图上所示的比例尺,测量着新疆各主要城市与景区之间的公路里程,这一测量,让我的心胸为之豁达和宽广,此时此刻,更加觉得新疆广阔博大,大的让我无可奈何,难以用自己的脚步来丈量。新疆许多城市间的距离都在四位数上,比如,从乌鲁木齐到和田,是1765公里行程;从乌鲁木齐到喀什总里程1480公里,到阿克苏是1020公里。另外,一些城市间的距离,许多都在在三位数上,比如从乌鲁木齐到喀纳斯湖是820公里;从吐鲁蕃到天池是310公里,就是遥远的边地,支撑着我们共和国的版图,让我们的祖国以民族大家庭的形象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骏马驮着我在辽远的新疆大地上奔驰着,当一个叫火烧山的地方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走马新疆的第一个驿站也就到了。
火烧山是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三个地质年代的泥岩、页岩层沉积而成的低丘群。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红色山丘在阳光的照射下火红火红的,仿佛被浓烈的大火燃烧过一般,这火烧山与周围的沙漠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让人再次对大自然的造化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在我们赞美火烧山的时候,我们骑的一匹匹骏马在向导的安排下,开始补充豆饼同时饮水,这一匹匹可爱的骏马,承受了我们的生命之重,用它们的生命驮载着我们去追寻新疆的辽远和美丽。
一个小时之后,我们骑着马儿又上路了。此时此刻,我们的向导,一位英俊的维吾尔族小伙子唱起了新疆民歌《阿瓦日古丽》,在空旷的大漠之中,这歌声格外让人动容。接下去,我们一行都随着大声歌唱起来。“我骑着马儿唱支歌,走过了伊犁,看见了美丽的阿瓦日古丽,天涯海角有谁能比得上你,哎呀呀,美丽的阿瓦日古丽,流浪的人儿踏破了天山越过那戈壁,告诉你美丽的阿瓦日古丽,我要寻找的人儿就是你,哎呀呀,美丽的阿瓦日古丽……
有谁能够想象,就是在若干年前,提起新疆人们还感到陌生,而如今,新疆的民歌已经唱红了九百六十万公里的土地,尽管我们一行来自五湖四海,可是大家都会唱这支歌,可见新疆民歌在中国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了。
在辽阔的大地上,我们路过了生命勃发的红柳滩。在这茫茫的大漠中,我找不到红柳生存的依据。红柳尽管在土地外表生长的高度在一米左右,但又有谁知道,它们在新疆大地上的的根却深达十几米,为了能够吸吮大地的乳汁琼浆,红柳用生命顽强地同艰苦的生存环境斗争着。从这些茂盛的红柳树来看,红柳赢得了同大自然斗争的胜利。
红柳给了我生命的启迪,接下去的路程,我和我们的旅伴们精神抖擞,谈笑声伴着马啼声,望不到边际的大漠之中有了生命的欢笑。
当夜幕快要降临的时候,富蕴县的恰库尔台乡迎接了我们。在一家汉族人开的饭庄里,我们住了下来,吃着大盘鸡、喝着当地维吾尔人酿的白酒,谈着新疆的话题,很快,我们一行都眼红身热起来,饭没吃完,有几位“驴友”就醉倒在了餐桌旁。
这一夜,听着大漠的风,忱着远处额尔齐斯河的涛声,我们酣畅淋漓熟睡了,睡梦中,我依然骑着雪青马在高原上奔跑。
夜半,口渴的不行,便摸索着到院子里找水喝,见到马厩里向导在为一匹匹骏马加夜草,这些骏马贪食着。明天,它们还要继续奔跑,载着我们向着遥远的地方。我突然对这些马儿产生了感情,走上前去,轻轻地拍着雪青马的头,它好象通人性一样,轻轻地嘶鸣着。真该感谢这些马匹,它们拼着生命的力量,为人类带来了效率。
没等我睡安稳,雄鸡已经开始打鸣,我索性背起照相机,走出户外,爬上了恰库尔台乡的西山,冉冉升起的红日照亮了这个不大的乡村,一排排土房的烟囱里已经扬起了炊烟,野外,牛羊马一群群地在觅食。远处的河边,一群鸭子在戏水,这是一幅多么恬静的乡村生活图呵,这里的人民尽管没有到过内的地的首都更少到国外去,可是,他们十分平和,和我们一样过着心满意足的生活,用青春和生命建设着自己的家园。
上路后,我沉默起来。几天走来,我发现,新疆人的生活是极为简单的,除了电视之外,他们很少与外界和外人沟通交流,即使进行生产劳动,也是简单的农耕与放牧,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生活在大漠边关的人们,就是这样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生命,他们献了青春献子孙,没有任何的怨言。
简单往往意味着伟大。看起来,生活在在天边和边境线上的人们生活简单,其实并不简单,浩瀚的沙漠净化了人们的灵魂,当海洋从一个遥远的梦想通过现代文明传播到新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生活开始丰富起来,从古丝绸之路到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新疆人民把握着自己的命运,用全新的角度审势自己的道路和优势,然后去开掘这些优势,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一个民族的崛起,需要全民族具备向上的信念、进取的力量和追求。新疆人民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他们正在酝酿新的腾飞。
在追寻新疆的辽远博大之中,我见到了卡拉普里山有 蹄类动物保护区的野马群,见到了同我们马队一起赛跑的野驴群,还有黄羊、呱啦鸡,这些新疆大地上的野性生灵,呼唤着大地生命的激情和张力。
在新疆追寻辽远的日子里,除了美丽,我们很难用更多的词汇来描述这里的一切,因为面对大自然神奇的美丽我只能选择无言。我不停地奔走,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学习,不停地记录,整个身心得到了净化和洗礼,尽管我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我只是触摸了一下新疆,我所记录的文字,也只是对新疆局部的人文风情做一些浅层次的,小范围的披露,新疆独特的魅力,将逐渐展现在您的面前。
驮着我的雪青马继续奔跑,前面就是额尔齐斯河了,我只好将笔记本塞进行囊里,站在马蹬上,和雪青马一起呼吸奔跑,此时,额尔齐斯河上密密的芦苇正随着九月的秋风飘舞,远处的杨树沟与眼前的额尔齐斯河正在向我招手呢。
骏马马背上的剽悍新疆
我在喀纳斯湖山外的哈萨克毡房里见到了5岁的哈萨克族小姑娘倩倩,她正拉着妈妈的衣角看着我呢。再过两天,她父亲和母亲要拆倒毡房,然后将毡房包装好装在骆驼背和马背上,赶上她家的所有羊群,开始转场,去追赶山外水草肥美的季节。熟悉少数民族历史的人,哪个人不会大声朗读这首描绘哈萨克人转场的诗呢?
世上路走得最多的是哈萨克人!
世上搬家最勤的是哈萨克人!
哈萨克人的历史在转场中谱写,
哈萨克人的繁荣就是在迁居中诞生!
短短几句诗,将哈萨克人的生存状态描绘的淋漓尽致。
在神话和民间传说里,“哈萨克”的意思是“白色的天鹅”。这个名字寓意着哈萨克族群居和迁徙的传统,有史以来,哈萨克人便骑在马背上转场,赶着牛羊,去追赶美丽的季节,因为,在一年中的每一个在美丽的季节里,草场成了哈萨克人的巨大盛宴。由此,诞生了丰富多彩的哈萨克游牧文化,这些文化又具体地夯刻在一年四季的转场生活中。
在额尔齐斯河涛声的陪伴下,我们沿河而上,去寻找北疆美丽的金秋。农垦人种下的穿天杨比着个头疯长,秋风在它们的枝头轻轻一点染,便让刚刚还绿意盎然的枝叶泛出了金色的光彩。路上,我们不时地会碰上一群哈萨克人在转场迁徙。这些转场的哈萨克人大多以家庭为结构,往往是老少三代几口人,几峰骆驼几匹马和几条狗,金秋时节,他们离开了他们生存了一个夏季的牧场,然后扯家带口,向秋季牧场迁徙奔走。哈萨克人转场时的浩浩场面令人感慨,骆驼、马匹和牛羊卷起的滚滚尘土,证明着哈萨克人生命的不屈和威武。特别是在落日的余晖中,转场的哈萨克人与夕阳交相辉映,近处是坚贞的生命,远处是连绵的群山,松涛中,仿佛听见一支骑兵挥动着金戈呼啸而来。哈萨克人在无休无止的转场中,建立了彪炳民族史册的游牧文化,有多少哈萨克人,倒在了艰苦的转场路上,用生命秉承了民族的传统和历史。
哈萨克人生活在新疆的北疆区域,由于游牧生活的特殊性,哈萨克人又散居在新疆北部的边境地区。取出新疆地图,向导为我指点着新疆哈萨克族的分布区域。
我仔细地观察着宠大的新疆地图,通过哈萨克人分布的地点,发现了哈萨克族游牧的特点,这就是:哈萨克人大多深居在高山环绕,山脉相连的盆地、谷地和平原上,在新疆的北疆,哪里有山、有水、有平原,便会有在那里一年四季奔波着的哈萨克人。哈萨克人为之转场的春夏秋冬四季牧场,都是水草肥美的地方,在这些牧场里,哈萨克人过着近乎于恬静的生活,他们远离都市,与外界的联系是收音机和电视。
事实上,哈萨克人转场这种生活生产方式,除了充满了艰辛之外,整个转场中渗透了科学的道理。比如春天过去之后,便是长长的夏季。由于一些草场的地势较低,一些牧场在夏天炎热难忍,由于环境恶劣,蚊蝇滋生,它们疯狂地叮咬人畜。经过几个月的放牧,牧场的牧草所剩无己,而与此同时的高山牧场,正是水草丰盛的季节,野草间盛开着无数的鲜花,每天晨曦初露的时候,牧场便被露水浸润着,牛羊十分贪食这种草,加之高山牧场通风条件好,蚊蝇偏少,于是,这些地方便成了夏季放牧的最好去处,于是,一到每年的六月下旬,哈萨克牧民便结束了在春季牧场的生活,带着易于搬迁的毡房赶着牛羊向夏季牧场迁徙。
时空的更迭难以计数,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哈萨克人依然过着艰辛的游牧生活。据了解,除了春夏秋冬四次大规模的、长距离的转场外,一般牧民每隔十天半个月就要迁移一次草场。在使用草场时,他们先远后近,尽量把就近丰盛的草场留给乳畜和瘦弱的牲畜。
对哈萨克人来说,转场是一件十分艰苦的劳动。由于路途漫漫,牧民们吃不好,休息不好,同时,他们还要整夜地看守着畜群,以防野狼的侵袭。
哈萨克人转场是很有章法的:转场的时候,人们主要是借助大牲畜的力量。早晨,牧民们把毡房里的家什收拾好,然后把毡房拆掉,放到骆驼和马背以及牛背上,这些事情做立索之后,牧民便骑上马,赶上牲畜上路。妇女们往往是怀里抱着孩子走在转场队伍的前面。
每到一地,牧民们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毡房重新搭起来,然后找来石头搭成火灶燃火,先烧上一壶茶,囊是他们的主食,然后佐以奶制品,于是,一顿丰盛的晚餐就这样开始了。第二天早晨,牧民还是用上述的食品来填饱肚子,然后又继续他们的转场生活。据当地农调队统计,一年之中,哈萨克牧民要搬家90多次。
哈萨克人转场是很有规律的。每年3月底至4月初,牧民们必须将牲畜从各牧场转入春季牧场。各类牲畜6月中旬前后应转入夏季牧场。秋季牧场则是牧畜从夏季牧场转入冬季牧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度,在这里,牧民们要做好牲畜整群,小畜剪毛和药浴工作。从10月份开始,气温渐渐降低,北疆以北的地方开始落雪,为避免牲畜在转场中遭受暴风雪的侵袭,10月底前,勤劳的哈萨克人就将牲畜转入了冬季牧场。
两天后,我在路上又见到了正在转场的倩倩一家。为了这次转场,倩倩的父母带了自己的三个兄弟和媳妇一齐转场,倩倩的父亲告诉我,四口之家,转场的牛羊有2000多只,看管好这些牛羊,要花费很大的心血。我站在山坡上望着这支浩浩荡荡的转场队伍,心中有说不出的赞叹和惆怅。
为了能够拍摄到哈萨克人转场的雄壮浩荡场面,我在征得了倩倩父亲的同意后,加入到了这支转场的队伍中。弥漫的尘土,直往我的气管和肺里钻,我被呛的眼泪直流。
倩倩的父亲是一位厚道的中年人,今年刚34岁,转场的频繁和生活的艰辛已经让他过早地苍老起来,不仅他,整个哈萨克民族都背负着生活的艰辛,然而他们没有任何的怨言,相反,却把转场当做节庆般来看待、来庆贺。
我知道新疆的农民在金秋收获的是棉花、向日葵等各种农作物。而对哈萨克牧民们来说,他们如何收获呢?他们收获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体现的呢?倩倩的父亲告诉我,牧民以牲畜的增多和牲畜体重的增加来计算收获。在这次转场前夕,倩倩的父亲就交易了一些牲畜,同时还淘汰了一批老羊,为的是以更高的效率实现转场。
看到我对周围的事物和哈萨克朋友十分真诚,倩倩的父亲向我讲述了哈萨克族许多鲜为人知的情况。
关于交易的情况。哈萨克牧民们很少直接到市场上去卖自己养的牲畜,常常是城里的生意人主动找上门来,然后才讨价还价进行交易。市场意识在哈萨克人的潜意识里还没有形成。因此,在新疆的北疆地区,就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牲畜市场链条。就拿羊这种牲畜来说吧,养羊的是勤劳的哈萨克人、贩羊的却是精明的维吾尔族人,卖羊的是善于做生意的回族人,而吃羊的则是汉族人。
在这链条的基础环节上,吃苦受累的多、收益少的是哈萨克人,他们就像转场时负重的骆驼一样,只顾耕耘,面对于收获,却是那样的漫不经心。如今,哈萨克人放养的阿尔泰大毛羊、伊犁的毛羊、查干托海羊和伊犁马,巴里昆马,一直是国内外市场上的精品,炙手可热。
我和倩倩一家在夕阳中道别,倩倩和她的一家骑在马背上,沿着牧道继续转场。
成吉思汗西征翻越阿尔泰山时,骑着骏马也是在这条牧道上奔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