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呀嘿,蚂蚁呀呼,蚂蚁呀哈……”
过去一周,
魔性变脸视频Avatarify 的
“蚂蚁呀嘿”刷屏各大社交平台。
通过相关模块,
用户只需要上传一张照片
就可以自动生成诙谐好玩的动态唱歌视频。
然而,
Avatarify应用火了不到7天,
就已经于3月2日凌晨被苹果应用商店下架。
至于下架原因,官方暂未说明。
业内人士分析,
Avatarify应用或与
此前爆红的AI换脸软件ZAO类似,
因为涉及版权和隐私问题而被下架。
与互联网大佬一起“蚂蚁呀嘿”
马斯克、扎克伯格、马化腾、马云、雷军……一个个互联网“大佬”伴随着魔性的音乐都唱起了“蚂蚁呀嘿”,刷屏朋友圈、微博、抖音以及快手等社交平台。借助特效,用户还能将自己的照片上传,与互联网大佬们“同框”,魔性抖动。
Avatarify 应用名称源自电影阿凡达(Avatar)。2020年疫情期间,俄罗斯程序员Ali Aliev 觉得在 ZOOM 上进行视频会议时太无聊,于是开发了一个能够把别人的照片套在自己脸上的 “变脸”软件 Avatarify,并将其开源。随后,Avatarify被打包成App,上传至App Store后,爆火全球。
“蚂蚁呀嘿”的短视频原理十分简单。用户上传一张静态的照片,就能通过软件制作成一个动态的小视频,魔性的表情,加上洗脑的音乐,让其在社交媒体的疯狂传播。
“蚂蚁呀嘿”的蝴蝶效应不仅造就了Avatarify的强势霸榜,还带动了多个社交平台类似话题的爆红。截至记者发稿,某短视频平台上标有#蚂蚁呀嘿标签的视频播放量已达27.9亿次。
爆红换脸软件突然凉凉
凭着看似无聊却魔性的换脸特效,Avatarify突然爆红。但不到7天,就突然迎来了“凉凉”的命运。3月2日凌晨,有网友爆料称,Avatarify应用在App Store被突然下架。截至记者发稿,记者确实已经无法在App Store里搜索到Avatarify。
由于Avatarify采用的是免费下载+内购的形式,用户若想在生成的动图及视频中去除水印、增加内存,则需要付费。据了解,此前Avatarify一周的使用价格为人民币18元,包年价格为253元,首周免费。对于这个价格与服务,用户的接受度并不高。
赚钱的反倒是网店。尽管Avatarify被突然下架,大众对“蚂蚁呀嘿”类视频需求并没有因此减弱。记者注意到,目前在电商平台上仍有这类视频的代制作服务。
“很多人想用‘蚂蚁呀嘿’这样的视频,但并不会花钱去买Avatarify,所以会托我们制作。”某电商平台一位卖家告诉记者,他们团队已经达到了10人,可以最快在30分钟内完成相关视频的制作,收费为一张9.9元。
值得注意的是,该卖家要求客户提供尽量清晰的照片,其中单人图要求脸部正面图且面部清晰无遮挡,多人图则还需每人头部不粘连,不重叠,且头部完整,不超出照片边框。
记者看到,一些店铺在短短几日内的销售额能达到两三百单。
隐私风险成换脸软件紧箍咒
截至记者发稿,苹果中国区并未给出下架Avatarify的具体理由,Avatarify团队也未做出公开回应。不过,多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Avatarify应用或与此前爆红的AI换脸软件ZAO类似,因为涉及版权和隐私问题而被下架。
据央视新闻,类似”蚂蚁呀嘿“这样的特效,也是存在相应风险的。 在采访中,演示人员为记者演示了如何利用深度合成中的表情操纵方法的安全漏洞攻击人脸识别系统。
演示人员 张天奕:您现在看到的这段视频,就是利用深度合成中的表情操纵的方法生成的一段伪造的视频。就是说我们可以操纵一张图片,让它做出和右边这个视频一样的动作来。比如说点头、摇头、说话。可以用于攻击人脸识别系统的这种场景当中。
央视记者杜思源:我们能看一下具体的攻击过程吗?
演示人员 张天奕:我们可以生成系统指令的这些,张嘴、点头、摇头之类的指定的动作,然后最终我们就可以冒充这个人完成了人脸验证的环节。
央视记者 杜思源: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这个人的一张照片,就可以冒充他,然后攻破这个系统。
演示人员 张天奕:是的。
此前ZAO走红网络,就引发了一次社会对换脸的安全性及隐私性问题的关注。“一旦某个软件的用户数量众多,如何确保个人信息保护也会随即被提上议程。这也是此前DeepNude、ZAO等软件被各种质疑的主要原因之一。”
互联网产业从业者王艺深对记者表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脸是非常敏感的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和盗取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如果丢了‘脸’,那么你的移动支付、网贷、门禁等都将处于不设防的裸奔状态。”
事实上,隐私问题正成为这类AI换脸软件想要长期存活并成功商业化的一道紧箍咒。该如何确保个人信息不被肆意滥用?如何保证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如何避免用户以非法牟利为目的制作色情换脸?
对于这些问题,DeepNude、ZAO以及Avatarify交出的答卷并不尽如人意,也是后续的AI换脸软件必须应对的必考题。
(北京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