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极一时的本土快时尚品牌拉夏贝尔尚未走出关店潮,老板又陷入“爆仓”危机。8月7日,上海拉夏贝尔服饰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邢加兴与海通证券进行的2笔股票质押违约。据披露,两笔股票质押违约占邢加兴直接持股比例的99.81%,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25.85%。
“质押股权而无力回购,等同于无钱还债。”一名私募基金从业者说,这也说明拉夏贝尔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回购质押的股票,如无力回购,海通证券或将成为其实际控制人。对上市公司而言非常不利,意味着经营不善。
就在一周前,拉夏贝尓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业绩预亏公告,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亿元至-5.4亿元,较2018年上半年下降约286.6% 至329%。
作为国内首家A+H上市的服装公司,推崇快时尚模式的拉夏贝尔采用“多品牌、直营为主”战略,在全国范围内疯狂开店,顶峰时期拥有9000多个零售网点。然而,今年上半年关闭2400多家店,市值从66.32亿元跌至目前16.7亿元。究竟是与快时尚整体放缓有关,还是自身扩张过快?
福建是全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大省,国内服装大佬中,也是福建人居多。拉夏贝尔的老板邢加兴也不例外,公开资料显示,1972年出生于福建,年轻时误打误撞报了服装印压培训班后,就此入行。
上世纪九十年代,20岁就在福州当地一家服装企业做到了业务主管。招股书中,邢加兴1992年至1994年在福州苏菲时装有限公司任业务主管,1995年至1996年在上海贝斯特时装有限责任公司任业务主任。据媒体报道,此后邢加兴辞职做起服装代理生意,后发觉代理品牌的货品供应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萌生创建自有服装品牌的想法。
对于邢加兴而言,1998年是个分水岭。这一年,年仅26岁的他创办拉夏贝尔品牌。据了解,拉夏贝尔译作小教堂,是法国一条风情小街。外界较多的说法是,他构思品牌时正居住在这条法国小街上。
2001年创立上海徐汇拉夏贝尔服饰有限公司,邢加兴出资50万。此后历经次增资,注册资本成倍增长,公司规模不断扩大,运营模式也随之调整。最初,拉夏贝尔采用的是经销商代理模式,该模式扩张速度快,但市场竞争激烈,经销商利润低。邢加兴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长期来看,代理模式对品牌发展不利。
邢加兴开始思考改变运营模式。公开资料显示,创业初期,他曾多次前往欧洲考察,并注意到了以ZARA等快时尚品牌的运营模式。他对外提到,ZARA当时的模式已经很成功,决定复制ZARA“综合街边直营店+快时尚”的模式。
2003年,拉夏贝尔将代理模式调整为对资金、供应链要求更高的直营模式,在全国各地开设专柜、专卖店,并有意模仿快时尚品牌实施大店策略。而在招股书、财报中,拉夏贝尔均会提及ZARA、H&M等国外快时尚品牌,有意对标快时尚,因此被外界称为“ZARA的学徒”。
全直营零售模式确定后,拉夏贝尔也成功获得资本青睐。2010年,公司接受联想千万元级别投资,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一年后开设1841个零售网店,四年后这一数字增长为5671家,且专卖店、专柜设置于著名百货商场、大型购物中心。
2014年,拉夏贝尔瞄准资本市场,赴港股上市。招股书显示,拉夏贝尔的业绩表现不俗。2011年至2014年,得益于店铺的扩张和同店销售的增长,收入连续增长,由2011年的18.64亿元增至2013年的62.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82.7%。净利润也直线上涨,由2011年的1.23亿元增加至2013年的4.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83.3%。
期间,拉夏贝尔还于2012年提出“多品牌、直营为主”的发展战略,从最初的La Chapelle、Puella、Candie’s三个女装品牌,培育出男装、童装等新品牌,并通过投资合作、联营、参股方式的方式,拥有或推出、参与多个品牌。多品牌战略下,品牌数量达十余个。
不过,高速增长之下也有隐忧。招股书显示,拉夏贝尔在风险因素中提到,多品牌运作模式可突破款式风格覆盖上的局限性,但新品牌的培育和推出需历经一定时间的培育期,公司持续资源投入,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新品牌增加的同时,其收入却严重依赖少数品牌。
港股招股书提到,2011年初以来,公司面向不同消费群体,推出五个新品牌,但大部分收入来自La Chapelle和La Chapelle Sport(后改名为Puella)两大创立最早的品牌,2011年-2014年上半年,占公司收入的比重均超过60%。而2014-2017年La Chapelle和Puella合计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仍未降低,依然在65%-50%之间。
多品牌战略开始暴露问题。2018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76亿元,同比下降2.58%。原因之一即是占据收入较大比重的 La Chapelle和Puella 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 11.94%、13.35%,同比减少营业收入 3.09亿元、2.84亿元。
与此同时,2018年拉夏贝尔还首次发生经营亏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6亿元,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6.58亿元,同比下降132%。财报中写到,导致公司首次出现年度经营亏损的原因,除了终端销售下滑、毛利率下降等因素外,业绩中反应出“多品牌、直营为主”的业务模式急需调整。直营模式伴随着过高的固定成本支出,而部分自有及投资合作品牌在3到5年的培育期内,需持续投入经营资源。
对于快时尚品牌而言,快即是盈利,要求企业有较快的反应速度。但对模仿ZARA的拉夏贝尔而言,无论是销量,抑或是存货周转天数似乎都不够快。
财报显示,2017年的产销量情况分析表中,裙装、配饰的销量出现下滑,同比下降5.14%和17.47%。上装的销量上升的并不快,同比仅增长6.47%;2018年,上装、下装、裙装、配饰销量均为负增长。作为销售主力的上装同比下降20.58%。
2017产销情况分析表:
2018产销情况分析表:
单店盈利水平这一指标也可观察出销量不断下滑。招股书显示,2014-2016年,公司专柜门店的单店平均年销售收入依次为85万元、76万和71万。同时,与同行业相比,单店销售金额、单店毛利低于同行业公司;2014年-2017年1-6月,专柜、专卖店的单位面积平均数据中,专柜、专卖店的销售收入持续下降。
销量降低的同时,库存却居高不下。2017年上装、下装、裙装、配饰的库存量相比上一年有所增加,同比增长24.79%、17.29%、25.05%、81.46%。整体而言,2017年的存货账面价值23.2亿元。到了2018年,存货账面价值已上升25亿元,占同期流动资产比例为47.93%,创下历史最高记录。其中,1-2年的存货账面价值5.3亿,比2017年增长了103.4%。
ZARA引以为傲的供应链优势拉夏贝尔视乎未学到家,库存周转天数方面,很难与ZARA相比。公开资料显示,ZARA库存周转80-85天,2017年为85天。拉夏贝尔财报中,2017年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216.7天,相比上一年增加13.3天。为避免过多库存积压,拉夏贝尔2018年有意控制采购量,比上年减少26.3%。但库存量依然比上年增加2.3%。拉夏贝尔将原因归结为消费增速放缓、实体店客流下降,2018年下半年公司直营门店销售低于预期,线上销售增速也明显下降。
销量下降、库存增加的直观表现即毛利率、净利润降低。南都记者梳理发现,2012年以来,其毛利率持续下降。2018年由67.73%降至65.33%,即是因平均销售折扣下降,以及往季产品销售占比增加所致。值得关注的是,招股书还提到,与同行业相比,2014-2016年,拉夏贝尔的营业毛利率均低于平均值。
此外,2011年到2014年,其营业收入、利润处于同步增长阶段。但在2016年,其净利润为5.32亿元,同比降低13.5%,首次下跌,营收保持增长。此后,净利润一路走低,这也被外界吐槽为增收不增利。
如今,2002年后相继进入中国的外资快时尚品牌,也开始走下坡路,放慢开店速度。Forever21、NEWLOOK、TOPSHOP等甚至退出中国,最早进入中国的MANGO在2016年也首次出现亏损。但除了整体环境,有业内人士分析,成立超20年的拉夏贝尔似乎更多是因其未模仿到快时尚企业的“快”。
采写:南都记者 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