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沿海,两个美丽的海湾夹挤出一个不足1平方公里的半岛,这里有着令人称奇的自然现象——无论哪个季节,无论多大风雨,小岛两侧总有一面相对风平浪静,因此小岛得名:遮浪。
小岛最前沿驻守着广空雷达某旅一个雷达站,这里有着令人羡慕的人文环境。走进营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刻在大石头上的“千里眼”3个大字,举目望去,榕树和石头成了这里独具特色的风景,处处洋溢着一线官兵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的浓厚氛围。再往里走,“榕树文化”扑面而来——覆盖营院大部分区域的榕树苍翠醒目,官兵们自豪地介绍:这是“连心榕”、这是“双争榕”、这是“融心林”……
在那棵有着170多年树龄的“龙榕”下,官兵们在树根包裹着的巨石上,刻出了“落地扎根,生生不息,和谐包容”的“大榕树精神”,它不仅是连队的“精神内核”和“精神底色”,也成为了雷达站独特的“连队名片”。
硬件建设重要,吸引住官兵的心更重要
——给官兵一段引以自豪的历史
“最美的风景在雷达站,最吸引人的景物是雷达站的大榕树,最阳刚的发式是雷达站官兵的‘遮浪头’。”在驻地,提起遮浪雷达站,群众总是这样说。但在几年前,雷达站也存在贪图安逸、士气不振等问题,2008年痛失了保持10年的先进。
雷达站驻地就位于号称“东方夏威夷”的红海湾,营门对着酒楼,阵地对着海滩,对比旅游区多姿多彩的生活,一门之隔的军营显得单调枯燥。战士们感慨地说:“我们驻守在一流的自然风景区,用着二流的营房设施,过着三流的文化生活。”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靠什么留住战士的心?靠什么让战士感到自豪?前年,雷达站迎来文化环境综合整治的契机,站党支部深思:外面风景如画,营区单调简陋,不可能留住战士的心;门外酒绿灯红,营区缺乏文化内涵,官兵们没有归属感,心同样留不住。
结合“新一代革命军人样子”大讨论活动,官兵们兴致勃勃地对文化建设出谋划策——
标记班长赵杰说道:“生活中没有纯粹的、不涉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文化,如果健康的军营文化不去主动占领,消极甚至腐朽的文化就要来抢地盘!”
操纵班长杨良琨说道:“连队文化如果脱离传统,就没有历史依托和精神归宿;如果不融入现代文化,就没有活力,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排长吕森说道:“硬件建设只要有投入就可以大变样,但精神文化建设只能靠自己,只有官兵动手创造的文化才能影响官兵。”
……
在上级党委机关的指导下,站党支部汇聚官兵智慧,把3项文化建设举措嵌入营院环境综合整治中。
——挖掘优良文化传统。把驻地鸦片战争、抗日战争,以及共产党人彭湃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苏维埃农村政权,在这里留下的烙印找出来,找回引以为豪、值得坚守的光辉历史、文化根脉。
——营造激昂和谐氛围。全方位美化亮化营区,自己动手建设八一广场、技师之家、榕园小道和禽舍、菜园、果园,形成构思精巧、富有特色的良好内部环境,让官兵为之振奋,为之自豪。
——与时俱进提炼精神内涵。紧贴强军目标实践要求,把一代代雷达兵用信念与忠诚谱写的“守望者精神”、“千里眼精神”、“坑道精神”、“亲民精神”串起来,创造性地梳理总结出“大榕树精神”。
一步一景皆文化,处处都凝聚着官兵智慧
——给官兵一个以站为家的理由
遒劲有力的石刻,使人为之震撼;错落有致的榕园,让人印象深刻;富于哲理的标语,令人警醒振奋。可谓一草一木诉说忠诚,一石一案彰显使命。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些备受赞誉的连队文化氛围,不论是内容构思,还是后期制作,都来源于雷达站官兵的智慧与力量。
“每个石刻、每块标语的背后,都代表着官兵从不同角度对‘四有’军人样子的解读,凝聚着全站官兵的智慧,都有一个经典故事。”站长代成健告诉记者,启动连队文化环境建设时他们曾困惑过,是自己搞还是请人搞?
爱思考的直招士官杨宵主动提出:“请外人来搞连队文化建设,即使花了大价钱、搞出高档次,官兵们也会感觉与己无关,与自己没有感情。自己动手,哪怕辛苦一些,哪怕不那么专业,也会让人回味良久。”
一句话,让官兵们频频点头,也启发了站党支部:文化的建设与传承关键靠人,新一代官兵渴望得到认可,要让他们有归属感,就要相信他们的创造性,给他们舞台。党支部还明确,所有标牌图像,除上级规定统一使用的英模画像外,全部使用本站官兵的照片。
位于营区中心地带那块重19吨的巨石,应该赋予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站党支部发动官兵集思广益,经过反复筛选,最后大家的眼光汇聚到标记员刘新提出的方案——刻“忠诚”,激励官兵首先要有灵魂,对党绝对忠诚,永远听党话,铁心跟党走。不仅寓意好,而且清楚明了,也利于刻字。
通向阵地的道路穿过一棵有170多年树龄的大榕树和数座巨石,怎么让这些巨石变“路障”为“精神图腾”?
在连队服役了10年的士官长、操纵员蒋江提出,大榕树落地生根,生生不息,独木成林,可以专门建一个榕园,把与“榕”同音的字刻在石头上,赋予其生命和精神内涵。
官兵们找来字典,先后找出了“榕”的6个同音字,总结出有时代特点和军营特色的内涵——“戎”,要牢记军人身份,不辱使命,戍边卫国;“容”,要有大海一样的胸襟和气魄;“熔”,要自觉投身军队这个大熔炉;“溶”,要溶汇八方精华,方能超越自我;“融”寓意官兵来自五湖四海,要相互交融,共同进步;“荣”,要自觉崇尚荣誉、追求卓越。
官兵们自己动手把6个字及内涵刻写在石头上,构成一个以“四有”为核心的强力“文化磁场”。
“只有让每一名官兵都真正参与其中,亲身经历文化建设的艰辛过程,才能让官兵们产生归属感和成就感,并时时受教化、处处被熏陶。”一直关心雷达站文化建设的旅政委胡茂道出了党委的初衷。
漫步营区,励志树木石刻、床头走廊标牌、环境灯光音响、信息网络设施,处处洋溢着时代气息,并已成为官兵自觉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品牌,极大地陶冶了官兵情操。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自己创造的文化环境滋养自己
——给官兵一个成长成才的氛围
一棵榕树就是一种召唤,一块石刻就是一种信念,一个标语就是一种精神。在站党支部的主导下,特色“大榕树”文化逐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着从思想浸润到行为引导。
炊事班长王俊涛在家休假期间,得知站里承担了重大任务,虽然假期还有10天,但他主动给站里打电话提出第二天归队。可话说完后才发现,第三天就是妻子的生日。
“从谈恋爱起就没陪她过过一个生日,我走时她很委屈。上车后我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力量驱使我这样急切归队?”王俊涛娓娓地对记者说,“晚上10点多赶回站里,途经‘忠诚石’,‘忠诚’两个字忽然出现在我面前,我一下子豁然开朗,心中的疑问也解开了。于是拿起手机就给老婆发信息:亲爱的老婆,知道为什么我这样急着归队吗?告诉你,是因为忠诚。”
新一代“海岛兵王”、四级军士长廖均良已经在岛上整整干了14年。上个月,他接到上级指令,要求连续掌握一批重要空情,但这批空情已经超出装备的正常探测范围。
“我第一反应,这不是难为人吗?但很快脑海中就浮现我们在榕园刻下的一句话‘不辱使命,戍边卫国’。作为空情监视第一关的操纵员,一定要有血性,关键时刻敢于亮剑。”廖均良迅速调整操纵方式,使装备性能达到最好,顺利抓到目标,始终掌握连续上报,受到上级表扬。
“这是我当兵以来最兴奋的一次,在最困难情况下抓到目标,这才是雷达兵最大的荣誉。”廖均良如是说。
90后大学生士兵吴龙成去年初到雷达站时,严紧的战备和高强度的训练让他感到无所适从,就连业余时间站里组织的读报评新闻,他也紧张得说错话。
班长杨良琨拉着他走进“融心林”:“吴龙成,好好领悟一下‘大榕树精神’,谋划好自己的军旅人生。”小吴冥思苦想了好几个晚上后高兴起来,语言单调,就多读书看报;说话紧张,就每次跟人交流前先打一份腹稿。
从一个说话结巴的新兵到一个表达能力很强的文体骨干,小吴仅用了一年时间。前不久,上级工作组来雷达站视察,吴龙成担任解说员,落落大方地把雷达站文化建设特点生动地介绍出来,给工作组留下了深刻印象。
负责挂钩帮建遮浪雷达站的旅长冯有峰深有感慨地说:“官兵们创造着文化,也被文化影响着改造着,文化软实力正演变为战备训练的硬实力。”
今年,雷达站连续承担重大警戒值班任务,创造了环境文化也被环境文化熏陶滋养的官兵,在强军征程上时刻牢记使命,在空情异常复杂的南海之滨,始终保持了一流的战备水平,成为让上级放心的一线雷达站。(范东阳、余泓纬、解放军报记者徐生、特约记者赵凌宇)
“家”一样的连队。 沈玲摄
战士爱海岛。沈玲摄
wap.mod.gov.cn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