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事物永不消散,传承不是守旧,而是开放包容。5岁上戏校、刚满21岁的青年京剧演员@京剧田苗苗 ,已经演过几十出剧目,不管是没台词的小龙套,还是艳惊四座的花旦,她总能演出新味儿。在10月19日的抖音美好奇妙夜上,她跟明星罗云熙、琴师白无瑕演绎的古风节目《琵琶行》获得一片好评。为演好这个节目,她跟老师反复打磨唱腔和舞蹈。在彩排后台,她教每一个人如何作出兰花指。她说,京剧不会过时,京剧传承的担子,就在她这一代人的肩上。
在台上一个姿势站立将近三个小时了,田苗苗的身形有点微微摇晃。在这出京剧名篇《龙凤呈祥》里,她饰演主角孙权之母的八个小丫鬟之一,整场下来台词不超过三句,大部分时间都站在主角后边,充当“背景墙”。演出前,化妆师为她束上层层叠叠的头带、发饰,她可怜兮兮地央求“别太紧”,因为“要站挺长时间的”。
田苗苗今年刚满21岁,但已工作三年,她是天津青年京剧团的一名成员。京剧是她的兴趣,也是事业。她熟悉几十出剧目,演过没有台词的小龙套,也演过艳惊四座的主角花旦,但无论哪个角色,无论多古老的剧目,她每次演出总能找到与“传统”似乎格格不入的新鲜感。
站在台上,田苗苗有太多时间观察台下的观众了。一眼望去,整整齐齐的脑袋大多头发花白。在京剧剧场,青春的气息并不常见。
当剧场换成了“抖音”,气氛就全然不同了。田苗苗曾经在抖音上分享自己在演出前“勒头”的过程,束发带、吊眉毛、戴发片,前前后后要往头上贴五六层饰品。短短几十秒的视频,到现在已经被浏览了超过1000万次,收获了8.6万个点赞。有人在评论里说“今天才知道京剧的头型是这样倒腾的”“太不容易了”,还有人心疼地问她“头疼不”。其中大多是跟她一样的年轻人。
1
田苗苗的出生,看起来是老天在实现田家的一个愿。田苗苗的奶奶从小学月琴,年轻时本想进戏班,可正赶上上山下乡,错过了,后来成了一名护士。对京剧的热爱却在这个家庭延续了下来。家里会乐器的人能组起个京剧乐团,可就是没人会演,直到田苗苗出生。
田苗苗5岁就开始上戏校,系统地学习京剧。还没上小学,她就开始每天枯燥的训练——唱、念、做、打,样样都得练。
作为戏校里年龄最小的孩子,刚入校军训时田苗苗连背包都背不动,早上去食堂吃饭都抢不上。可她偏偏又更勤奋,每天5:45起床,毯子功、腿功,一直练到晚上九十点钟。
田苗苗从小父母离异,爷爷奶奶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外地上学,就陪着她在天津租房子,一住就是十年。但她一周只能回家一趟,爷爷奶奶在学校旁边租了个小小的一居室,每次她回去就在沙发上凑合一宿。
在老家哈尔滨读到小学三年级,田苗苗报考了天津艺术职业学院,相当于提早三年上了中学。从那以后,她的人生仿佛就进入了“快车道”,14岁上大学,18岁参加工作,她总是比同龄人提早经历学业和社会。
起初,这只是为了弥补奶奶的一个遗憾。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她觉得自己真的喜欢上了京剧。“那会儿小,练久了也烦。”田苗苗说。结果就在她拿了中央电视台戏曲学生电视大赛的金奖之后,她突然进入变声期,整整两年时间,她的嗓子没法长时间练习发音。她一度想改行,老师给她出主意,让她开始练习跷功。
原本天天唱戏的田苗苗不能唱了,她才意识到,原来京剧对自己的影响这么大。
2
生活中的田苗苗是个普通的小女孩。她喜欢粉色,特意买了一个小型行李箱那么大的粉色化妆包,几十支化妆刷也都是粉色的。她喜欢各种样式的棒球帽,有的上面还镶满了水钻。她还会自己做京剧的头饰,买来五颜六色的纱巾,用铁丝一个花瓣一个花瓣地捏,最后绕成硬币那么大的小花。她把自己做的小花放到抖音上卖,甚至吸引了来自台湾的客户。她的抖音里有去各个地方演出、旅行时遇到的美食、美景,也有用了可爱滤镜的自拍照片。
有人跟她说:“平时看不出你是学京剧的。”
相比同龄人而言,田苗苗不得不更早学会懂事。上学的时候,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每年都拿奖学金。刚毕业那会儿,她还去汉堡王打过工,每小时赚十几块钱。
京剧并不能给她更多物质上的回报。在剧团,田苗苗每月的基本工资只有两千多块钱,每场演出的演出费也才二百多,还有很多是义务演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京剧行当。”田苗苗说。
她曾经去许多学校演出、演讲,有同龄人不解地问她“怎么会学这个东西”。在一般年轻人看来,京剧慢慢悠悠的唱腔和表演,跟青春独有的时尚、活力不沾边。
田苗苗的老师洪军每年都会去一些知名高校开讲座,有一次,他准备了一些“相对深一些”的京剧知识,因为考虑到听众“都是大学生”。结果讲着讲着,学生们就开始打瞌睡。“我一看不行,赶紧又换成给小学生讲课时准备的内容,讲一出戏的欣赏点,表演一些片段。现场气氛立马活跃起来了。”洪军有些无奈,“我这才知道,咱们现在的大学生对京剧的了解,才不过相当于小学生的水平。”
三年前,田苗苗有了自己的学生。她跟剧团的老师们一起在天津开了一家京剧基础培训学校,招生对象主要是12岁以下的孩子,为他们以后上戏校做准备。
办校之初,她最担心怎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且协调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在一起上课。但后来她发现,京剧能让孩子们安静。原本吵闹的课堂,她一开始表演,就没人说话了,圆溜溜的眼珠一齐盯着她看。后来,学生从刚开始的几个变成了几十个,最大的12岁,最小的只有3岁半。平时的训练中,大孩子也能当小孩子的“老师”。
在表演时看着台下的一片银发,田苗苗有时会想:“要是这批观众不在了,谁还会来听京剧呢?”
收到抖音美好奇妙夜的邀请后,她和老师反复考量了很久,还是决定来。其实并没有京剧唱段的《琵琶行》,他们的改编,会让老一辈的京剧人认为“坏了规矩”。
这次来参加节目,田苗苗专门请戏曲老师帮忙把关,修改调整了唱段和念白。原来的也有京剧的调子,但是念白的地方,原曲只是用小嗓念,没有“上”韵,所以田苗苗按照京剧韵白念法对原词做了上口字和尖团字的处理。
京剧的传统表演形式是在戏台,很少进入录音棚录音,所以大多数流行音乐工作室都不够了解京剧唱腔。节目伴奏原曲,第一次在长沙的录音没有成功。后来,田苗苗特意在天津,找了专业的京剧录制团队来录音。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录制出来的不带任何伴奏的干音,田苗苗和老师,反复听了一个晚上。
3
在田苗苗的抖音里,不仅有年轻的京剧传承人,还有年轻的京剧。她喜欢唱歌,经常用京剧唱腔翻唱时下的流行歌曲,有时还会扮上京剧的妆容和服饰,表演一些搞笑段子。“我希望用这种方式先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再让他们慢慢地真正喜欢上京剧。”田苗苗说。
京剧团的前辈也觉得,尽管用小视频的形式对京剧艺术的表现尚且有限,但如果能在短短几秒钟内让观众感受到京剧所包含的古典美,那么它的传播就是成功的。
除了传播形式,田苗苗也在尝试京剧剧目上的创新。最近几个月,她和几个同事正在排练一出新戏,以西施和范蠡为人物原型,创作了一个全新的剧本,这在以传统剧目为主的京剧表演历史上是为数不多的尝试。她还希望把话剧服饰的写实感融入京剧服饰,改良京剧长长的水袖和繁复的头饰,让人物和场景更贴近现实。除此之外,为了消除京剧与年轻人的距离感,田苗苗和创作团队也在演出过程中设计了互动环节,演员们可以走到台下,直接与观众们交流。
在尝试创新的过程中,田苗苗也经受过质疑。“有的老前辈会觉得一些京剧上的创新不够严肃、不够正宗,这都可以理解,毕竟我们现在也是在慢慢尝试。”田苗苗说,“但我觉得只要不出‘框’,一些符合时代的创新还是必要的。”
在她看来,这个“框”的尺度有些微妙。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了穿泳衣唱京剧的照片,田苗苗觉得这就是“出框了”。“严格的京剧演出中,演员是连手指尖都不能露的。如果要露,就必须‘粉手’——就是把手上也涂上粉。”
但她相信,京剧与流行文化的融合可以成为一种有益的创新。今年播出的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中就有一段融合了京剧味道的rap。随着一些古风歌曲的走红,越来越多的歌手希望向京剧演员“跨界”求师。有人专门请田苗苗教他唱《梨花颂》,但非京剧专业的歌手怎么也唱不出那种“韵味”。
“京剧有其独特的咬字和节奏,而且就像画画一样,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甚至每一遍的感觉也都不同。”洪军说。
除了唱腔,京剧的服饰、妆容、舞蹈也常常被借鉴。“京剧的东西是用不完的。”田苗苗说。
实际上,京剧这项看似古老的艺术始终在创新。洪军说,梅兰芳在名段《贵妃醉酒》中就借鉴了太极剑的剑法,随着他的改编,这出原本以霸王为主角的传统剧目,主角渐渐演变成了舞剑的虞姬。
也正是因为京剧拥有自我革新的活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使其成为“国粹”。“老话说,听歌一阵子,听戏一辈子。”洪军说。
“京剧从来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田苗苗说,“它禁得住听,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