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占边
也不卖惨
只是想通过这篇文章。
把房地产中介交给这个行业
给不太理解、不认识的人
尽可能清楚地说
仅此而已
4800字,使用时间因人而异
但是我希望你能慢慢读。
。
案例分享
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在门店打电话向顾客推荐一个地区的商店,一个顾客恰好对商店感兴趣,有投资意向,有时间的话,答应带顾客看房子,看到房间现场顾客就直接签约,付几百万的佣金,售货员自己手里要有几十万的提成。
②
一业务员,在门店内接到一上门客户咨询附近房屋情况,一番讲解后实地看房,看一圈后回到门店算算费用,约业主签约,全程共用时5小时左右。
还有一小伙,自己的老客户,还要买房,当天看房,当天签约,第二天监管过户(全款),标的额2000多万。没过几天,这客户又买了一套,也是当天看,当天签,第二天过户,还是全款,这次的标的额大几百万。并且,买卖还在进行中……..
简单
快速
暴利
这是人们对房地产经纪公司与经纪人的固有印象,但真的如此简单吗?
▶
偏见,源于不了解
其实很多人对房产中介的偏见只是因为他们并没有认真的去想过为什么他们会存在?而只是在想为什么他们还没有被取缔?
黑格尔有句话
“存在即合理”
他们其实有一个标准的职业名称“房地产经纪公司”,与金融、保险、证券、期货、科技等行业完全一样,都是“经纪人”,都是帮助交易双方介绍和达成交易以获取一定比例佣金的中间商人。
为什么房地产经纪这个行业这么备受关注呢?
根本的原因就是标的额太高,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讲,都是数年甚至数十年积蓄的倾囊之举。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中国的楼市状况,长期以往都是卖方市场,卖方掌握绝对话语权,只能收取乙方佣金,乙方本身已经是倾囊之举了,再加上这么一笔额外的费用,很多人都会觉得无法接受。
其实要改变也挺简单,如果换成收取甲方费用,人们对这个行业的印象会有立竿见影的向好变化(原理就跟人们用数字消费往往会比用实体货币的花销更多一样,看不见无感知)。
网购改变了生活,但是你能想象如果没有天猫淘宝等平台,买什么都得去各自商品的官网网站,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
如果没有BOSS、智联招聘等平台,你能想象在自己找工作的时候还要像若干年前那样站在一个个广告牌上瞪大眼睛看那些招聘启事或者去参加人头攒动的招聘会吗?
如果没有房产经纪平台,你能想象在你有房屋需要的时候去墙上看那些贴的密密麻麻的小广告的情景吗
……
房产经纪这个行业前些年确实给大多数人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但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向好的过程,淘宝刚起来那会不也是乱的一塌糊涂吗?假货横流,你看现在再说这些平台不好的声音是不是渐渐的没有了?
这个行业也一样,也需要有这么一个向好的过程,需要大家的包容,并且前些年行业乱象的产生,房产经纪公司或者经纪人只是占了一部分因素,最大的锅其实不在房产经纪,也不在买卖双方,而是在一个大家都没意识到的“第三方房产信息平台”(后面讲)。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其实现在的市场环境相比从前已经大大的改善了:
你可以随时随地的浏览房源
查看真实的房屋照片
真实的房屋VR
真实的成交数据
准确的小区信息
和随时随地的咨询经纪人并快速得到回复
(大家知道网上有很多所谓的大V,跟他们提个问题都是要收费几十上百元甚至更高的吗?还不允许追问。进他们建的群也要收大几百门票钱,在群里定向咨询也要钱,反正大V张嘴就是钱)
上面说的这些看似平常的动作对于没有接触过2014年以前的深圳二手房交易市场环境的人来说,可能无法理解,会认为“这难道不是本身就应该有的吗?”
还真不是这样,我花点时间和你们说说之前的市场环境是怎样的,同时也解释下为什么刚说的大锅是“第三方房产信息平台”:
▶
科普时间
现在开始
第三方房产信息平台
在2014年以前,人们找房子可不是像现在这样在各大经纪公司自己的平台或APP上浏览房源,那会没这些,都是第三方网络公司搭建的平台,比如“搜房网”、“搜狐焦点”、“新浪房产”、“58同城”、“安居客”、“房地产信息网”等平台上浏览房源。而那时人们在第三方平台上浏览的房源是怎么来的呢?
上述第三方网络公司搭建一个平台,类似于各种论坛或报纸一样,经纪人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帖子”,也就是房源信息,下面我就用“帖”来代替。
而经纪人之所以能在他们的平台上发帖是因为他们需要按月/季/年给平台缴费才可以使用他们的平台,业内称之为“端口费”。
而这些平台可精明了,按月收费,还是阶梯收费,比如一个月400元、800元、1000元不等,价格越高,获得的权限越大,比如400元可以发10条帖子,800元可以发20条等等。
可是电脑浏览的窗口就那么大,你发帖其他经纪人也发,不是把你先发的帖子给覆盖了吗?
于是乎,那些平台公司又弄出一个“刷新量”,被覆盖了?没关系,一刷新就又重新出现在了前面。根据收费标准不同,经纪人可以刷新的次数也不同。
但是你刷我刷他也刷,效果还是没那么好,怎么办呢?那些平台又想出了“置顶栏位”和“侧面固定栏位”,就是固定在某处的“广告位”,经纪人必须花钱买,按天、按周、按月买,老贵了。归根结底就是无数经纪人想方设法的去竞争那为数不多的曝光量和广告位。
上述第三方网络公司不光搞上述“神操作”,还学习百度的广告模式,按“点击量”收费,客户点一下扣多少钱,自然的,谁报价高,谁的帖子排序就越靠前。经纪人只得提高报价,后面竞争到客户点击一次要扣费上百元,经纪人一个月消耗数千元甚至数万元人民币的不在少数.......
再说说经纪人的“发帖”过程
经纪人获取到一个房子的出售信息后就开始在电脑前登陆上述平台发帖,这里问题就又来了,房源信息是公开的,你有我有大家有,如果业主卖100万,A经纪人发的帖子标价100万
B经纪人帖子标价95万
C经纪人标价90万甚至85万
作为客户,你看到同一个小区,同样的3条房源,你会给哪个经纪人打电话?
结果毋庸置疑吧?这就是虚假价格的由来。
除了价格,图片作为客户直观看到房源的第一印象,自然是越漂亮越好,同一个小区,同样的价格或更低的价格,不光价格更低、图片更是精美精装,作为客户,你会咨询挂接的破破烂烂照片的帖子还是咨询“精装修”图片的帖子?
结果应该也毋庸置疑吧?这就是虚假图片的由来。
除了价格和图片,还有面积也是客户关注的重点。一个帖子,更低的价格、更精美的图片和更大的面积,总是能满足人们对房子的预期。
除了价格、图片和面积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描述,也就是帖子的标题,大家看新闻都知道有“标题党”这个词,说明标题党这招还挺好使,各种夸张的描述总是能让人想入非非,“难道捡漏了?不行,得打电话问问,不能错过了”。
看到了吗?之前你看到的所有的信息几乎全是假的,并且,基于一套真实在售的房子而“修改部分关键信息”还算好的,更多的人是完全的“无中生有”,业内称之为“创造房源”,房源信息高矮胖瘦由发帖的经纪人随便捏,自由编辑,没有笋盘,无中生有的来创造笋盘,只是为了吸引客户来电咨询。
而几乎99%的客户打电话过去咨询得到的答复都是“不好意思,您看到的那套房子已经卖掉了哦/不好意思,您看的那套房子涨价了”等等,然后给你推荐其他的房子,无一例外,再推荐的房子总是不会有你在网上看到的那么靓、那么中意。更有甚者在接到客户来电咨询后直接回复“在呀在呀,您什么时候来看?”,等你一去看,到了跟前业务员很突然、很“惋惜”的跟你说“太可惜了,就在您来的前一会,那房子刚刚卖掉”........
看到了吗?经纪人之间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的竞争?其实是被逼出来的,被谁逼出来的呢?被这些第三方平台逼出来的,销售经纪人被压榨的消瘦,上游水混了下游的水怎么可能会干净呢?
这些第三方平台最大的问题也是他们最致命的命门就是他们无论如何都做不到房源信息的“唯一性”。因为他们并没有房源信息,他们仅仅是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购房者和他们无关,经纪人才是他们的客户,他们对平台信息的真伪并不负责也没办法负责,因为真实的信息数据是掌握在各大经纪公司和经纪人手里,也是基于此,最终导致了这些平台几乎清一色的消亡,目前只剩个别平台在苟延残喘,靠拼命打广告吸引没能力搭建自己平台的小型房产经纪公司来续命。
现在的市场环境呢,是各大房产经纪公司意识到上述问题后,开始搭建自己的平台,比如“链家网”/“贝壳找房”、“乐有家”、“Q房网”等都已经有自己的平台,逻辑都是由公司内网直接自动同步展示在外网,这个过程无法人工介入,从根本上解决了唯一性和真实性的问题,这样的结果对三方都好。没有了五花八门的恶性竞争,市场环境得到极大的向好改善,客户体验也得到了质的提升,基本能做到“所看即所得”。
而在这个过程中,你知道作为改变行业的领头羊,同时也是一些人抱怨收费偏高的经纪公司-链家,从2015年由北京来到深圳一直到现在,都还一直在亏损没有盈利过吗?
普及结束
回到正题
▶
其实在客户角度看不到的那一面,不管是经纪公司还是经纪人,背后都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去改变、学习和沉淀,付出的辛苦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了。这个行业,真正投入并努力的人,其辛苦程度,我认为,没几个行业能比得了。并且衣食住行和通讯等等一切开销,全部自理。人员流失率可能是所有行业里最高的,每年都超过150%的流失率。想在这个行业里活下去、长期活下去,唯有认真、努力、拼了老命的去努力。
开篇说的那几个案例,都是非常非常幸运的幸运儿,但你们知道这种幸运儿几乎都是万中无一的吗?
同时,换一个角度看,如果成交的周期非常短,是不是也有一部分的因素是这个业务员基于大量时间沉淀后的专业知识和积累会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准确的理解与匹配,才达到的快速成交呢?而就深圳楼市的发展态势,快速成交对客户自身而言,难道不好吗?
真的有必要用单独付出给你个人的时间来衡量对方的价值吗?
为什么医院的专家号会比普通门诊号贵那么多但人们还都想去挂专家号呢?
人们可以接受买彩票的幸运、可以接受各种抽奖的幸运,怎么就不能接受这些业务员辛苦付出背后那成交一瞬间的幸运呢?
好运难道不是一直留给有准备的人吗?
▶
说个题外话
最近有一个网红“跳单”的瓜正在上演,网红夫妻二人搞不清有多少个大号小号,反正俩人一会大号、一会小号的轮流发抖音、微博。我不讨论她是否跳单成立,也不想讨论她的行为和品德如何,只是想回应一下她那个打辅助的老公。
她老公事后说“应该买房无论是两百万还是两千万,中介费就是五万块钱”,这太神奇了,也是上过大学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怎么年纪轻轻的脑子就不好使了呢?
你媳妇本身就是带货主播,是不是拿提成算佣金的?如果不管她是带货10万的成交额还是带货1000万的成交额,都固定给她一场5千块的佣金,你答应吗?
打官司的时候,你能想象如果统一收费标准后不管什么资质、什么水平的律师,也不管什么性质的案件,给律师统一收费标准,一单一万,这官司还能打吗?
IPO时,不管是募资十亿人民币还是像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时那样募资250亿美元的巨无霸,定好规矩,不管什么公司IPO,给负责承销的投行佣金都固定在一千万,这市还能上吗?
去理发店剪个头小姐姐都会问,“您是想找店长剪还是想找总监剪?”,价格差老多,就理个发,难道让店长或总监剪的头就不一样了?领导剪的头是能发光还是能发热?
就连去医院看个病,不同的医生挂号费都不同,多的能差好几倍,就是看个病,谁看不是看?为啥不能统一挂号费,不管医生啥身份,统一就收20块!
说到看病,建议这位网红老公去医院看看脑子,左脑右脑都检查下,挂专家号,让专家好好看看是不是里面掺进了什么东西。记得要教育下专家,让他们把挂号费给统一了。
检查完脑子从医院出来后顺便去理个发,也教育下理发店,告诉他们,不管你们什么品牌、什么定位,不管你是店长还是总监,服务一个客户就50块钱的标准。
把这俩事办成了,全中国人民都感谢你。
what?如果都不行,怎么在二手房交易这一类别上你认为它就行了呢?
什么逻辑?
▶
对了,把开篇第一个案例那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幸运儿的后续说一下吧:
成交后,那个客户不知道从哪认识了什么人还是得到了什么信息,反正后面就是黄单(解约)了。解约之后,那个客户又和开发商成交了那个物业。
然后,那个大学生就离职了,再然后,不知道他是受不了这种高反差打击还是对人性的失望,没几天,他就一个人在出租屋自杀了(真人真事)。
给这个世界多一分善意
给自己的不了解
多一分包容
也多一分理解
始终相信
善待世界
世界也将善待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