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社长王宇涛对两种选择——每年支付8500韩元进入大众评论,或者以5500韩元的年费进行入评。
这不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她一一对比了同街区美容院在两个平台的订单和评论数量,察觉到明显的差距。例如,一家离她不远的护肤工坊在大众点评上销量近千份,而在口碑上仅有2个评价和数十份订单。
"新店做的再好,也不会超过附近最好的那一家,它在平台上的销量,就是这个平台能够为你引流的天花板"。基于这个判断,王雨涛果断选择每年多花3000元,入驻了大众点评。
2015年与美团合并后,大众点评这个品牌逐渐在舆论场中消失;今年初,它还一度传出"被并入美团App"的传闻。无数友商觊觎着它所拥有的蛋糕,诸如阿里旗下的口碑更是频频发起挑战。
即便如此,这丝毫没影响大众点评在本地生活中的至高地位。在餐厅、咖啡厅、美容院等需要到店消费的商铺中,它几乎是毋庸置疑的首选平台。美团在11月21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活跃营销商家同比增长了50%。
张涛的奇思妙想
2003年,在美国打拼了十年的张涛回到家乡上海,开启创业的追梦之旅。
事实上最初张涛只是想从事互联网行业,并没有确定具体方向,一切的开始源自于张涛在饭桌上的一次奇思妙想。
张涛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爱好者,从美国回来之后热衷于探寻上海的各色餐厅,可苦于没有信息资源,每次探店之旅都阻碍重重。
一次在饭桌上,张涛想起了在美国的时候,很多地区都有专门用于饭店索引的指南手册,对当地各个饭店都有详细的介绍与评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为什么不在上海做一个美食评论的网站呢?
张涛脑中有了这个想法。当时其实已经有一部分美食爱好者在网络论坛上撰写美食评论,不过都是些散兵游勇,用户能不能看到要碰运气。如果做一个专门的网站,把这些人集中起来,形成一个针对餐厅的用户UGC评价平台,说不定能成功。
在这样的想法下,大众点评诞生了。
张涛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走街串巷,翻阅资料,收集了上海当地1600家餐厅信息,录入大众点评网站之中,为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之后张涛开始了推广,最初推荐亲戚朋友去大众点评,接着又去论坛发帖召集网友。得益于上海是全国经济中心,互联网发展较快,人均消费水平较高,大家对于大众点评这样的美食网站积极性异常之高。
再加上张涛又别出心裁了设计了个人榜单和美食徽章之类彰显用户美食水平的小程序,更加提升了用户的参与感与归属感,很快大众点评便吸收了一批核心用户,在上海打响了名声。
由于没有前车之鉴,张涛也没有弄清楚大众点评该如何盈利,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大众点评发展速度并不快,成立了一年都还仅是一个五六人的小公司,开拓的新城市也不多。不过由于没有竞争对手,大众点评也安心处于慢节奏的状态,慢慢探索发展之路,但很快,这份平静便被打破,因为竞争对手出现了。
2004年6月口碑网成立于杭州,功能定位和大众点评极其相似,重点是背靠阿里巴巴这个巨头公司,不得不说张涛最强劲的对手来了。
在口碑网成立之后张涛加快了自己市场的拓展,直接让大众点评在杭州安营扎寨,建立分公司,同时正面对刚口碑网。由于大众点评成立较早,而且口碑度不错。用户质量总体上都比口碑网强些。口碑网的成立并没有动摇大众点评的位置,在此后的7年时间里,大众点评都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状态,直到2015年美团宣布和大众点评合并,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都被惊呆了,两家最能"烧钱"的公司合并是什么发展模式?
为何合并
可以说是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烧钱无止境,盈利无预期,对于团购这块蛋糕,资本市场从初期的鼎力支持到后期的举棋不定,让各大团购网站面临资本寒冬。
尽管大众点评是成名已久的前辈,美团是后来居上的新星,他们有足够强大实力,占据着榜单的前两名,却都在千团大战中拼得弹尽粮绝,面临融资困难的境地。
而胜负之分远未揭晓,更多新加入战局的挑战者对这块蛋糕虎视眈眈。况且烧钱之路一旦展开,就不能停下。
美团和大众点评与其死磕到底,拼个头破血流,不如强强联手,赢回投资方信任,获得下一轮融资,以面对更多的挑战。
总而言之,为了共同的利益,大众点评与美团合并了,当然从两方体量来看,应该说大众点评融入了美团。
大众点评真正的对手
时至今日,大众点评和美团合并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
合并之后的日子对于大众点评来说波澜不惊,业务上有过新尝试,但效果并不好,而近两年推出的"必系列"榜单已经成为成为找店效率第一的内容形式,内容依然是大众点评最有价值的部分。
2019年初盛传的美团将关闭大众点评app,整合进美团app中,现在看来也并不会发生。
美团与大众点评分工明确,各有所长。在与美团资源共享的状态下,大众点评在用户内容和UCG社区方面暂时没有任何人能够超越。
大众点评可以高枕无忧了么?
最近两年,短视频正在成为新的流量主力,领头羊抖音日活已达到4亿级别。新的流量巨头也正在寻找将流量价值最大化的方法。
当需求和供给相遇,相互利用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继向电商平台引流、自己试水电商后,抖音在今年上线了本地门店类营销工具"抖店"。用户浏览相关视频时,点击左下角标识即可进入店铺页面。在该页面,"抖店"为商家提供了门店信息、评分、优惠预订、相册、地址等功能,还可以引导至店铺自有账号,所有与该店铺相关的短视频,也会出现在页面下方的信息流中——仅以此页面看,这类似一个视频版的大众点评。
抖音尚未表明"抖店"在商业化中的地位,不过在最近一段时间,抖音的"同城"一栏,本地"美食热门榜"的推荐栏位通常都会出现在第一页,"玩乐热门榜"则在四页以内。
试图瓜分大众点评蛋糕的并非抖音一家。快手、小红书等流量平台都在承接本地生活服务商家的营销需求。巨头之外,大量区域性的吃喝玩乐平台、公众号、小程序,都试图从商家的营销预算中分一杯羹。
新的对手在涌现,老对手也不甘落后。
在11月19日召开的阿里本地生活战略发布会中,王磊没有再单独阐述饿了么与口碑的发展计划,而是将本地生活公司视为一体,摒弃价格补贴,提出"中台"计划,强调借助大数据、支付和技术,从商家的基础设施数字化入手,寻求新的增长红利。
那么,在挑战者不断涌现、壮大当下,以大众点评为首的美团到店业务能否持续保持垄断地位,或者,能否继续从商家手中获取更多营销、乃至服务费用,仍属未知。
新年到,关注@灼有成效,2020和你一起成长。
【福利】私信回复关键词“一起成长”,可获得我为你准备的15天免费学习卡,通过高品质视频跟10w+小伙伴一起学习北大、清华、长江商学院的名师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