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满都溪谷近郊戈达巴里的土地上矗立着以泥土和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房子。
在对水泥有近乎迷信般信心的尼泊尔,这一栋反其道而行的新房实在少见。建造之时,房子的主人也不免引来亲友邻居的侧目——毕竟土作的房子是尼泊尔乡村常见的风景,是农村移动人口的儿时记忆,也是尼泊尔多数人心中的贫穷象征。
但这栋房子并不是一栋随处可见的乡村泥屋。房子主人受印度自然建筑概念启发,与新创建筑团队 Abari 合作,参考传统工法,并结合自然建材与现代建筑的标准建屋。就地取材以泥土、沙、石、灰烬,以及少许的水泥为墙面的主原料;以意大利标准夯实的泥砖取代火砖,构成避震且环境友善的整体承重墙;以水泥屋梁加上轻巧的竹子椼架,以增加屋子的抗震能力。这栋房子还以回收物木材制作木地板,采用空酒瓶打造浴室窗户。这栋泥土做的房子通过了 2015 年的尼泊尔大地震的考验,完好无缺地保存了下来。
泥土与竹子搭建的房子,也能创造舒适的内部空间。来源:Narayan Acharya
尼泊尔自然建筑新创团队:土坯与竹子研究中心
参与建筑的 Abari 团队又称「土坯与竹子研究中心」(Adobe and Bamboo Research Institute),由一群新生代的建筑团队组成。在传统建筑逐渐式微的尼泊尔,Abari 负责推广与打造泥土与竹子构成的建筑。
取材自当地的泥土与竹子,不但可以节省运费与碳足迹,材料特性也不输现代建材。
随处可见的泥土,只要经过测试确认之后,便能作为房屋的主要建材。只要做法适当,泥砖墙面就能达到沉积岩材质的强固程度;而厚达 16 吋的墙面,其调节温度的能力比水泥和砖块都来得优异,吸收、储存与释放热能的时间达 14 至 16 个小时。
至于生长快速的竹子,在经过特殊处理后,便能成为持久耐用的建材,进而取代昂贵、限伐、且不易取得的木材。除了泥土与竹子之外,Abari 也致力寻找、保存与运用传统的建筑方式。
「看状况」盖的传统尼泊尔建筑
尼泊尔传统房屋的型态依着地区而变化,并依据在地可用的建材、气候与环境,决定房子的形式。在加德满都谷地,建材是以泥土、木材及砖块为主;在山区,则主要以石材取代砖材。
尼泊尔传统房屋的设计,对于冬寒夏湿也有很好的应对能力:厚墙与小窗减少热量流失,泥瓦或黏土瓦做的屋顶能增加隔热功能,斜屋顶与宽屋檐保护墙壁在雨季的中不受倾盆雨水的侵袭。搭配含纤维的黏土浆定期保养,也能维持泥土墙面的防水功能。
加德满都谷地的传统泥屋。
此外,将木材加入结构设计,使屋子具备极佳的避震功能,对于位在印度洋与欧亚大陆板块交界的尼泊尔来说,木材结构得以确保房屋有能力承受经常发生的地震。
只可惜现代水泥建筑概念传入尼泊尔之后,象征「落后」的农村泥屋逐渐被现代建材取代。2015 尼泊尔大地震后,媒体聚焦报导倒塌的传统房屋,也使得人们更加不信任传统建筑。根据后来的研究发现,倒塌的传统房屋多因木材短缺或偷工减料,甚至是直接省略了传统木材避震结构所致,并不在于传统建筑设计的失败。
Abari 团队以现代科学与技术,重新实验、检视自然建材与传统工法,打造符合现代居住需求又友善环境的新世代建筑。
在 Abari 团队眼中,传统的尼泊尔的建筑设计能够适应尼泊尔气候与地形,不只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更能与现代建筑相互结合——传统工法采用大量自然建材,更加符合永续的宗旨,而采用现代的建筑知识与技术,则是能妥善解决过去因为技术无法克服的问题,例如地板冰冷、没有室内厕所等传统建筑的缺点。
尼泊尔山区以石材为主要建材的房屋。
透过推广,自然建筑能见度增加
除了建筑法规的复杂与执行困难之外,自然建筑面临的主要挑战还有人们对于泥土建筑抱持的偏见,而且缺乏避震与友善环境的建筑概念。因此,目前自然建筑的案子不够多,团队无法囤积足够的材料,导致自然建筑的成本几乎和水泥建筑一样高。
不过,像 Abari 这样的团队并不孤单,致力于推广与建造自然建筑的尼泊尔在地团队近年也纷纷成立,比如专精泥土建材的 Rammed Earth Solution。好消息是,目前为止,他们的建筑都通过了地震的考验!虽然自然建筑在尼泊尔尚在起步阶段,但透过不断推广,自然建筑在尼泊尔能见度增加,近年陆续见于媒体报导。或许假以时日,我们能见到种子发芽,在尼泊尔生成一栋栋兼具美观与实用的自然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