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秀
七夕节起源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在《史记》 《汉书》都有记载。
随着华夏灿烂文化的弘扬光大,各个艺术门类的兴起,后经历代民间传诵,不断得到丰富、提炼和升华,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七夕文化,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几千年传承和延续下来,备受人们的敬仰和尊崇。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发祥于鲁山的露峰山,七夕节的文化内涵,在鲁山县这块充满灵性和诗意的土地上根深蒂固,盛传不衰。2009年,中国民协命名鲁山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鲁山也名正言顺地被称作“牛郎故里”。
让我们透过时间的隧道,翻越历史的天空,衔接天地,追回到虚幻缥缈的远古时代,再现那段动人传说中的优美画面……
洪荒的天穹下,苍翠葱郁的露峰山,祥云笼罩,云蒸霞蔚。山上栎树橡林,草丛茂密,野花绽放。山下碧野万顷,阡陌纵横,农人劳作,小鸟飞啾。田野里飘荡着古老悠扬的田园牧歌,一派农耕繁忙的景象。
那时候,九女经常到露峰山上洗澡。九女洗澡的地方在露峰山西北方向,环境偏僻静谧,有一个水池,周围被天然石块包围,池内贮存一泓碧水,这便是传说中九女洗澡时的九女潭。天仙九女和年轻牛郎的真情相遇,铸成了人世间一个永恒的话题,诞生了一个千古绝唱的神话传说。
九女和牛郎共同生活的日子里,看到露峰山上漫山遍野的栎树林,就托天上的大仙弄来一批天虫放养,然后抽丝织布。九女的手很巧,能织出云彩一般美丽的绸缎,以后人们就把九女叫作“织女”。织女不但自己织布,还把那些天虫分给山下的村民。村民们不知道那些天虫是什么,有识字的人把天虫记载下来。因为当时的书写习惯是上下竖写,或许是两个字的距离写得近了,或许是谁看走了眼,把“天虫”念成了“蚕”。
织女在露峰山上植树造林,经常到山下教姑娘们剥茧抽丝,传授织布技巧,深受村民的爱戴。附近村庄的村妇跟着织女学会了织布技术,纷纷在自己家里安装织机。那时的露峰山下,一天到晚,家家户户机杼声声,银梭不息,呈现出男耕女织的繁荣景象。
转眼一双儿女已近十岁了。织女和牛郎相敬如宾,生活得甜蜜和美,终日沉浸在无限的喜悦和幸福之中。不幸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突然降临。王母娘娘在琼宫不见了九女的身影,招来女儿们询问,八位仙女不敢隐瞒,只得说出实情。王母娘娘听后,大发雷霆,大骂九女不轨,私通人间,与那牛郎结婚生子,真是有辱天尊。王母娘娘即刻唤来天兵天将,迅速去凡界捉拿九女回宫问罪。
那一年农历的七月七日,露峰山上突然乌云翻滚,悲剧发生了。牛郎和织女炽烈真诚的爱情,无可奈何地走到了缘分的尽头。
王母娘娘看到天兵天将把九女带回天宫,正要发火怒斥,忽见后面尾随三人,便知是牛郎和儿女们追来,唯恐九女和牛郎藕断丝连,急忙拔出头上的发簪,迅速划下一道波浪汹涌的天河。
自此,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不能重逢团圆。
后来,王母娘娘为牛郎的忠贞不渝和儿女们的真情感动,发下慈悲,答应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允许牛郎和织女见上一面。牛郎带着一双儿女在天上苦心等待,日久成型,化为星座。在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天上那条繁星璀璨的天河,宛如飘带,银光闪烁,因此也称银河。银河两边,有两颗醒目闪亮的星座,那就是织女星和牵牛星。
“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牵牛织女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仍得一会。”这是三国的曹植把牛郎织女最早称为夫妇的文字记载,以后才逐渐演绎成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民间故事。
由于织女在凡界惠泽乡邻,恩及飞禽,因此,每年七月七日这天,天下的喜鹊自发组织,衔上树枝,从不同的方向纷纷飞向天空,到天上的银河搭建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倾诉思念之痛,这便是七夕节的来历,也称七桥节。
七夕节那天晚上,姑娘们相约来到花前月下,仰望星空,虔诚祈祷,遥祝织女和牛郎倾心相会,乞求织女心意传道,赐授技艺。据说,姑娘们如若心诚,一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并能得到忠贞爱情和如意郎君。因此,七夕节也有乞巧节之说。
相传,七夕那天晚上,青年男女,藏在葡萄架下,仿佛隐约可以听到牛郎织女无尽思念的呢喃情语。尽管这个古老习俗有些荒诞,甚至是悲剧结束,奇怪的是,每年到了这一天,青年男女依然愿意自觉地去固守那个虚无缥缈的传说,以期得到心中积存已久的某种期盼和希冀。过去如此,现在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