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kurt
从位于市中心的蒙特勒火车站的站台上走出来,沿着扶梯往下一层,再跨过并不宽阔的马路便是瑞士皇家大酒店了,从这栋优雅的建筑旁边的扶梯,继续走下一层,便是浩淼的日内瓦湖。显然,蒙特勒依附在湖边的坡地上,整个地势如同阶梯。正是这个依山傍水和温暖湿润的小气候在硬件上造就了这“瑞士的里维埃拉”。
群星闪耀美好年代
蒙特勒(Montreux)和沃韦(Vevey)之间十五公里的湖畔最美,对面法国阿尔卑斯山上的皑皑白雪和秀美的山峰倒映在烟波浩瀚的湖面,而湖光山色之间,散落着教堂和一座座朴素的民居,山坡上用来种植酿造香醇美酒的葡萄架子绵延开去,一派美好。早自十八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以来,很多英国人、法国人冲着这“瑞士的里维埃拉”蜂拥而至,一时间,欧洲富豪与贵族云集,不仅如此,照亮人类历史的璀璨群星之中,与蒙特勒结缘的更大有人在。
比如瑞士皇家大酒店便由著名建筑师?Eugène?Jost?设计于1870年,一直秉承纯粹的美好年代(Belle-époque)建筑风格。皇家大酒店因为抢占了绝佳的地理位置,生意一直欣欣向荣。毕竟,可将风景一览无遗的房间便是其绝无仅有的财富。而同样,依仗着湖光山色的馈赠,蒙特勒不为现世的浮躁所干扰,一直停留在那“美好年代”。
我被瑞士皇家大酒店走廊里的一长串大幅黑白人物肖像吸引了目光,那是爵士大师B·B·King、迈尔斯·戴维斯、艾拉·菲斯杰拉德、比尔·埃文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蒙特勒爵士乐节让这个湖滨小镇忽然充满了快乐的音乐和浪漫爵士风情。而这些爵士大师的画像或者雕塑,总是在城市的酒吧或者湖畔公园与你不期而遇。那个曾经的爵士乐声中奢华优雅的“美好年代”便在某种程度上永远地被这座城市继承着。
殿堂级摇滚乐队THE?QUEEN的主唱弗雷迪·莫库里(Freddie?Mercury)生命中的蒙特勒同样是个“美好的年代”。摇滚乐迷们在蒙特勒定会造访他曾经的录音室Mountain?Studio。录音室位于一家俱乐部内。为了能避开挥之不去的浮华和喧闹,弗雷迪·莫库里一直都偏爱躲在这里创作,后来更干脆买下了这个录音室。在这里,弗雷迪·莫库里录制了七张专辑。包括那张经典中的经典《Made?in?Heaven》。专辑封面正是宁静的莱芒湖,弗雷迪·莫库里举起拳头仿佛正对着天堂般的湖面高歌。而现在,这一动作被永远地固定下来,矗立在莱芒湖边。
安宁的归宿
在风景迷人的蒙特勒,去湖畔眺望雪山倒影、去西庸城堡(Chillon?Castle)寻找大诗人拜伦对自由的慨叹、乘坐有着全景车窗的金色列车Regio爬上海拔2000米以上罗什德内山(Les?Rochers-de-Naye),或者在阳光温暖的下午造访圣萨弗兰的Bernard?&?Fabienne?Chevalley酒庄。酒庄所在的拉沃地区(Laveaux)的葡萄园嵌在阿尔卑斯山脚下,伴着浩浩淼淼蔚蓝湖水。在太阳落到山下之前,从上而下的阳光和从湖面反射上来的光线都照到这片斜坡上,对种植葡萄极为有利,上天的馈赠就是如此慷慨。
自然,我不会错过沃韦,这座佩尔兰山脚下的小城也舒展在日内瓦湖畔。一位享誉世界的表演天才,在沃韦一住25年,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他那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欢乐的灵魂最终安息于此,继续守望这片美丽的湖畔风景。他就是查理·卓别林。他把最后的时光交给沃韦,大概是因为这个小城的美丽安宁,抑或是那来者不拒的风姿。1956年,卓别林的第79部电影《一个国王在纽约》曾在湖畔拍摄,也许从那时,他就爱上了这平静的地方,一直定居德帮庄园,这座建于十九世纪,带有白色廊柱的大宅就是卓别林的老房子。在一派绿地与树林中,站在柱廊前远眺,湖与阿尔卑斯山塑造了一个永不褪色的明信片,留给这个人,抚慰这颗焦虑的心灵。同样,写出《洛丽塔》的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可夫也选择了在蒙特勒定居,度过余生。而那个著名的“一树梨花压海棠”,据说正是从卓别林混乱的感情生活里得到的灵感。(编辑?董明洁?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