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笑雪育儿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会认为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倾尽所能去给予孩子最好的生活。
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爱孩子的方式不得当,则容易变成“溺爱型教养”,打着“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名义,对孩子无条件满足,放任孩子的欲求,即使孩子做错事,大人也不对其做坚定的约束和管教,忽视对孩子的管教、要求和规则建立等。
01
父母对孩子无条件、无原则的爱
在城市家庭里,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好不容易有个周末可以陪孩子了,所以各种宠溺,即使孩子犯了错,也不舍得批评,或者觉得孩子还小,就由他去吧,长大就懂事了。
即使是在农村,父母可能无法给予孩子富裕的家庭条件,但是也会存在管教缺失、教育不当的问题。
无论怎样,父母对孩子这种无条件、无原则的爱,看似是爱孩子、宠孩子的表现,实则属于纵容与溺爱,而溺爱的本质就是伤害,所以会给孩子带来多重危害,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未来发展。
█ 孩子难以形成规则意识
当孩子犯错时,如果大人不予理会,或者只是口头说娃几句,并没有坚定地指出孩子的问题所在,以及应该承担的后果、责任等,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难以形成规则意识,从而难以适应充满规则的成长环境。
█ 导致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父母对孩子无条件、无原则的爱,近似于“溺爱型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不良问题的概率更大,甚至影响孩子的学业与个人发展。
█ 影响亲子关系
当孩子还小时,他们的很多问题都不明显,但随着长大,缺乏管教的孩子会出现更多让人无法忍受的毛病,此时父母要么选择继续忽视和放任,要么只能就采取粗暴、强硬的方式去逼迫他,无论哪种,都会影响亲子关系,甚至出现亲子冲突。
02
父母对孩子无条件却有原则的爱
孩子的成长需要的应该是家长无条件却有原则的爱,原则就意味着大人对孩子的约束、管教、规矩等。
有人会说,既然是无条件的爱,怎么又要求有原则呢?其实,“无条件的爱”和“坚持原则”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健康科学的家庭教育中,这两种模式也必须同时存在,不然,就成了上面讲的“无条件的爱”=溺爱。
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例子,非常清晰地阐述了什么叫作无条件却有原则的爱。
妈妈的回答中,“我永远爱你”就是无条件地爱,“不过,你得把羽毛收拾起来”就是妈妈坚持的原则——那就是孩子必须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
说到底,“无条件却有原则”的爱,在生活中该怎样做呢?
首先,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同时,也要采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来坚持自己的原则,给孩子立规矩、设规则,不管他是哭闹还是耍赖,都不能违反和逃避。
其次,父母也要学会停止包办,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例如孩子书桌、书包应该由自己收拾;孩子与同伴之间出现的问题,也应该让他自己去解决,大人少插手,孩子才能有机会长大。
第三,适当拒绝孩子的要求,并且要坚持。
有时候,遇到某件事情,本来大人说了“不行”,可是架不住孩子哭闹等,于是就改变原则,答应孩子要求。
如果父母经常这样做,孩子就会把父母的不同意不当回事,父母嘴里的“不可以”“不行”在孩子面前就变成了耳旁风,毫无杀伤力,而且父母再想管孩子就更难了。所以,当我们告诉孩子“不行”时,就一定要坚持,不要自立自破。
总之,对于“无条件却又有原则的爱”,大人做对了是爱娃,做错则会害了娃。父母讲原则,孩子才有规矩,只有给予孩子无条件却有原则的爱,才是最智慧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