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夕阳缓缓滑落,故意不清理那晚霞,照亮晴朗的天空,无比美丽。过了一会儿,最后一缕阳光消失了,梅兰的夜晚像一条巨大的毯子,开始逐渐隐藏万物,但只有金合欢树开始在夜空留下清凉的影子。
此时,周围的非洲野狗也慢慢苏醒过来,一只肚子最饿的成员,率先手舞足蹈疯狂的奔跑起来,表现的斗志昂扬,这是它在狩猎之前,做的一个“动员仪式”。非洲野狗,它们在一般人眼里声名狼藉,被视为有害动物,当地人更是对其冠以“邪恶”、“凶残”、“危害一方”等字眼,那么对于这种动物,真的像人们所说的那么不堪吗?本期内容,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现实中的非洲野狗。
在湖边散步的非洲野狗
外形酷似家养狗的非洲野狗
非洲野狗的体重一般在25-35kg左右,体型与大型家养狗相似,也正是由于其外形酷似家养狗,所以有人认为非洲野狗是由家养狗野化而来,其实不然,它们是犬科中的野生物种,早在300万年以前,就已经从类狼犬(家狗的祖先)中分离出来。
非洲野狗身上有着独特的花纹,这是它们的身份证明,这些黑白黄相间的花纹分布不均、衔接处平滑过渡,十分漂亮,因此也有人称它们为“花狼”。
大大的、近乎圆形的黑色耳朵是非洲野狗的另一个标志,同时它们还有一双深棕色的眼睛,时刻透露着警觉、冷静和好奇的目光。
在关于非洲野狗的众多传说中,它们总是会被描述的邪恶万分,实际上,非洲野狗相对来说还是十分友善的,至少在非洲所有的食肉动物中,唯独它们没有伤人致命的确切记录。
外形酷似家养狗的非洲野狗
拓展资料:非洲野狗与鬣狗的区别
一、科属不同:虽然二者都是食肉目裂脚亚目的,但非洲野狗是犬科动物,鬣狗是鬣狗科动物;
二、体型不同:鬣狗的体型一般比非洲野狗的体型要粗壮,成年雄性鬣狗的体重可以达到非洲野狗的2倍;
三、毛色不同:非洲野狗的毛色是黑白黄三色相间的平滑过渡分布,而鬣狗有斑点状、条纹状等纹路清晰的毛色分布。
仅从外观上就可以看出非洲野狗和鬣狗的区别
“机会主义者”心态下的狩猎
通常情况下,非洲野狗在清晨或傍晚都会外出捕猎,但并非每一次都能成功。许多人认为非洲野狗在捕猎时会团结协作,事实上并非如此,虽然它们在捕猎时是群体出动,但是真正捕杀猎物的往往是某只经验丰富的成年野狗。作为典型的“机会主义者”,它们在捕猎时对位一般比较松散,会沿着灌木丛游荡,一旦发现猎物,它们便赶上前去,狂追猛扑一番,然后各自追逐目标,等到捕猎结束以后,再回到出发地点,焦急的等待所有成员归来,希望同伴们能有所斩获。
经验丰富的成年野狗,多数情况下会满载而归,它们会回到出发点,与大家一起分享猎物,每当此时,其他野狗们都会表现的十分有序。非洲野狗在分享猎物时长幼有序,幼仔会优先得到食物,接着是小野狗,然后是具有统治地位的成年成员,最后才是地位一般的成员,这一点与其他大型食肉动物不太一样,不过一般情况下,猎物在小野狗处就会被消灭的差不多了,轮到成年野狗时,基本上就剩下一些残肉剩骨了。
经验丰富的成年野狗在捕捉角马
“抱团取暖”的种群发展模式
非洲野狗群落大小不一,每个群落有2-50只野狗不等,大的群落会有上百只,但是这种群落比较少,一般都是中小群落,群落中野狗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区域种群生存情况和种群发展时间长短两个因素。
一般情况下,种群中如果有七八只成员,在一些猎物较多的区域,种群会不断壮大,一个群落的形成往往需要两个单性群体(种群全部为雌性成员或雄性成员)的融合,单性群体的大小决定了种群最初的规模,死亡、繁殖以及成员的迁移都会使群落的规模不断发生变化。数据显示,每年成年野狗的死亡率为30-40%,幼年野狗的死亡率为50-60%,如果一个种群中,成年野狗的数量少于4只,那么这个种群就很难壮大,目前很多野狗群正是因为缺少成年野狗,所以才会处于灭绝的边缘。
每个非洲野狗种群中都会有一对领头的雌狗和雄狗,它们通常有优先交配和繁殖的权利,当然其他成年野狗也可以进行交配繁殖,只不过同时这些普通成员还要积极的照顾头领的幼仔。虽然这种带有偏向意味的繁殖方式,会使已经濒危的野狗种群基因库变的更加脆弱,但是由于小型群落难以发展,因此属于从属地位的成员如果选择离开群落,就等于增加了自身及后代的生存风险,所以相对离群独居或者是建立一个新的群落来说,野狗们更喜欢“抱团取暖”式的待在一个健康发展的群落中。
喜欢群居的非洲野狗
不得已的迁移
上文中我们提到,非洲野狗喜欢群居,但是为了种群的发展和长期兴旺,年轻的野狗成员又会在成年以后不得已的进行迁移。
非洲野狗的生存区域曾经遍布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但是现在许多群落正陷入孤立状态,而且这些残余的群落存在近亲繁殖的危险,群落中年轻成员的迁移虽是不得已,但对于优化种群繁衍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野狗的这种迁移在一生中只有一次,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12月之间。年轻的雌性野狗一般在18-20个月大的时候离开群落,雄性野狗则是在30-32个月大的时候离开,雄性之所以离开的较晚一些,主要是出于在离开前,为保护种群多做一些事的目的。
迁移的年轻野狗不时回头看看家乡
非洲野狗的种群现状
非洲野狗从来不到密林中活动,它们主要生活在非洲的干燥草原和半荒漠地带,活跃于草原、稀树草原和开阔的干燥灌木丛,甚至包括撒哈拉沙漠南部一些多山的地带。
在撒哈拉沙漠的南部地区,非洲野狗曾一度分布广泛,但是现在只剩下4个主要栖息地。其中一个在南非的克鲁格国家公园,25年来,这里的野狗数量一直稳定在250-400只,其他三个地区估计共有700-900只,分别分布在博茨瓦纳的北部、津巴布韦的西部以及坦桑尼亚的南部地区,统计显示,目前全世界仅存3000-5000只非洲野狗,除了上述四个地方以外,主要分布在一些规模更小的孤立地区,比如纳米比亚、赞比亚、莫桑比克、肯尼亚、喀麦隆、苏丹等地。但是这些规模较小的孤立地区,有些地方也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过非洲野狗了,或者是其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例如:
喀麦隆:1997年发现了4个非洲野狗种群,但是在2012年在北部的一项研究中,没有发现任何的非洲野狗;
刚果共和国:1970年后,已看不到任何非洲野狗;
卢旺达:曾经在阿卡盖拉国家公园大量出现,可后来在1983-1984年间,疾病的爆发使得这一物种灭绝;
安哥拉:20世纪70年代,非洲野狗数量大幅度减少,自1990年之后就没有任何的目击报告了;
纳米比亚:虽然有分布,也得到了法律的保护,但是除了东北部之外,其他地方已无分布;
赞比亚:虽然有分布,但是自从1990年之后,就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
现阶段非洲野狗的主要分布区
非洲野狗为什么会遭遇生存危机
同其他野生动物一样,非洲野狗之所以会濒临灭绝与人类的捕杀有很大的关系。
一、长久以来,当地人都会以保护家畜的名义捕杀非洲野狗,有时甚至会加以悬赏,同时由于人口的快速膨胀,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不断地开垦荒地、建造道路等,将野狗的生存区域分隔成数块,导致野狗们的理想栖息地不断减少,种群逐渐变得孤立,缺失猎物的非洲野狗,它们不得已转而捕杀家畜,这便进一步恶化了它们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从而遭到持续的捕杀,其中杀伤性最大的方式为毒害,人们会在动物的尸体上投放毒药,而野狗恰恰喜欢把获得的食物分享给种群中的其他成员,所以一旦有野狗把被投毒的食物带到种群中,往往会导致整个种群的覆灭。
二、在非洲的很多地区,以健身和捕食为目的的狩猎活动非常普遍,这也是让非洲野狗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之一。以捕食举例:可能一些猎人的目标是羚羊之列的蹄类动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非洲野狗同样也会遭受牵连,因为陷阱并不会识别物种,一旦有野狗被陷阱捕获,其他成员回去寻它时,就有极大的概率触发周围的陷阱,从而导致更多的个体死伤。
另外疾病传染,也容易造成非洲野狗的大规模死亡。因为非洲野狗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喜欢“抱团取暖”,一旦少数个体不幸感染上疾病,便很容易在整个群落中互相传染,从而影响到整个群落的生存,例如1983年到1984年爆发于阿卡盖拉国家公园的传染病,就导致了园区内所有非洲野狗的死亡。
非洲野狗的生存现状堪忧
小美寄语:
从物种的角度来说,非洲野狗有着重要的地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经将其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非洲野狗的未来会怎样,我们或许无法预知,但是有一点很清楚,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它们的生存现状,才有可能为它们创造合适的生存环境,作为人类,我们必须意识到,野生动物同地球上其他丰富的自然资源一样,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