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的陈霜菱,是四川省内江市中医院的一名主治医生。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如她的名字,端庄不失美丽,宽厚温柔似水。再麻烦的病人或家属只要换成她来沟通,都会积极配合治疗。不管在诊室还是病房,她总会被一堆患者围着问各种问题,在患者心中,陈医生是他们的“定心丸”。就是这样一位负责任的医生,谁又能想到她正经历着艰难的煎熬呢。
说起陈霜菱,在病人、同事眼中她绝对是一位好医生。2019年底疫情袭来时,陈霜菱所在医院作为后备定点救治医院,她和同事的任务是接诊发热病人,特别对疫区来的发热病人进行首诊和隔离观察。疫情防控期间,她在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共奋战了90余天,隔离完回到家,近1岁的女儿都不让妈妈抱了。
抗疫初期,医院虽然紧急调配隔离衣、N95口罩等物资,但还是不够用。1月底,突然有一位武汉返回的发热病人来医院就诊,为了防止潜在传播风险,她让在场的同事都远离,自己却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细心问诊。直到4月份疫情结束,内江市中医院发现了1例疑似病例,而这例就是由陈霜菱接诊并处置的。
可现在,细心的同事和老患者发现,在工作间隙里,陈霜菱会经常盯着窗外,痴痴地发呆,泪水有时会不自觉湿了眼角。因为此时,她2岁半的女儿在远隔1600公里外的山东省肿瘤医院做着肿瘤治疗,刚经历了多次化疗和切除手术的女儿,接下来还要等待自体干细胞移植,步步凶险。一个在长江头,一个在黄河尾,这让年轻妈妈怎能不日夜牵挂思念。
2019年4月,陈霜菱生下了女儿,取名为潘玥玥。但不久后疫情暴发,不得不在哺乳期就和女儿分离,看着视频通话里咿咿呀呀求抱抱的孩子,面对着万分凶险的疫情,她流着泪想,只要自己不牺牲,就一定好好补偿女儿。
可谁曾想到,女儿在2021年2月被查出神经母细胞瘤,还是四期高危。“这是儿童癌症之王啊,女儿啊!你将面对的是一道道的鬼门关啊!”陈霜菱心里痛苦想着,紧紧将确诊书攥在手心里。回想自己走过的三十多年,陈霜菱深深体会到了命运的残忍。
陈霜菱和丈夫于2018年结婚,丈夫是一名只有初中学历的水电工。一个是高学历的主治医生,一个是初中学历的水电工,不了解个中原因的外人,无不对这对夫妻好奇,看着他们幸福满满的样子,这让很多人更加好奇。陈霜菱有着不为人知的艰难成长经历,她出生在四川内江农村,父亲在她读大学时候就去世了。
陈霜菱姐妹三人和母亲相依为命,2007年母亲又患了上重疾,家里经济条件极为困难。上学时,她总是班上穿着最土的娃儿。读大学是靠大姐给母亲的赡养费坚持下来的。所以,生活磨砺出了她一颗要强和善良的内心。
在嫁给现在的丈夫潘选作之前,陈霜菱也有条件优秀的追求者,但到了谈婚论嫁时候,却在照顾赡养重病母亲问题上出现了分歧。面对可能不久于人世的母亲,陈霜菱坚持要照顾陪伴母亲到最后,而“未婚夫”却犹豫了,孝顺的陈霜菱最后只能割舍了那段感情。
也许是缘分使然,陈霜菱租住房子时和潘选作亲戚成了邻居,而陈霜菱把母亲接到大姐家的房子照顾时,潘选作的家就在她大姐楼下。陈霜菱因为工作性质,经常忙得顾不上家,而作为邻居的潘选作一有时间就主动去帮她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看着潘选作像照顾自己家人一样照顾着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母亲,陈霜菱的心里感到一股股暖流在涌动。最终,陈霜菱被这个善良的年轻人打动了,嫁给了潘选作。
婚后,潘选作一如既往踏实勤奋工作,照顾生病岳母。这让陈霜菱感到幸福和有安全感,在她怀孕时,夫妻两人也照顾母亲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如今女儿病倒,潘选作再次毅然选择扛起照顾孩子的重担。
2021年6月10日,小玥玥做完了4个化疗,进行了长达9个小时的肿瘤切除手术,小小的身体上也留下了近20厘米长的刀口。如今小玥玥已经采集了自体干细胞,准备进行移植治疗。可给玥玥治病以来,他们已经花去了20多万元,手上是一分钱都没有了。如今,移植的费用还一直没有着落,更遑论玥玥还要经历漫长的康复治疗,费用更是难以估算。
转到山东治疗后,爸爸潘选作主动提出了辞职,一个人照顾着女儿,无法外出打工也就意味着收入的降低,一家人的生活费用和女儿的治疗费全靠陈霜菱一人的工资艰难维持着。为了抓住女儿活下去的唯一机会和希望,陈霜菱夫妻没有抱怨过,虽然相隔千里但他们一直咬牙努力着。
如果您想帮助这个家庭,可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项目详情,进行捐助。如不能识别,可将二维码保存到手机相册,打开扫一扫,从相册中选取二维码进行扫描识别。该项目由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水滴公益"发起募捐,并负责项目的审核、执行及信息反馈。该项目最终解释权归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所有。监督电话:010-58138033。
"感光计划"为公益摄影师、慈善组织、募捐平台搭桥,发布困境家庭的图片故事,助力募集善款。该计划是由今日头条携手中国摄影家协会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联合发起的图片公益项目。如有困难,可私信"感光计划"官方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