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获得《三体》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后,这部只在科幻粉丝中广受欢迎的小说一夜之间进入了普罗大众的视野。
与此同时,《三体》英文版的译者刘宇昆也逐渐为人知晓。刘慈欣在雨果奖的获奖感言中称赞刘宇昆:“以对东西方文化的广博的了解,对这本书做出了近乎完美的英文翻译。”除了《三体》,刘宇昆还将陈楸帆、马伯庸、夏笳等国内科幻作者的许多作品译成英文发表,大大提高了中文作品在主流英语科幻世界的影响力,引得日本科幻作家感叹,他们缺少一个日裔的“刘宇昆”。
刘宇昆不仅是一个翻译者,他自己也是一名已经发表过130多篇作品的作家,其中短篇小说《手中纸,心中爱》曾同时获得星云奖、雨果奖和“世界奇幻奖”。但严格意义上讲,刘宇昆是一名“业余作家”。他的本职工作是法律顾问,很多作品都是在上下班搭乘的波士顿通勤列车上完成的。日常工作不允许刘宇昆有完整的时间从事写作,他就在工作间隙把头脑中闪现的故事想法记录下来,再利用碎片时间把作品完成。如果说作为业余作家的刘宇昆,取得了专业作家的成就,应该并不为过。
刘宇昆在很多其他方面也都是一名“中间人”。1976年出生在甘肃兰州的他,11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大学时在哈佛修读英美文学,毕业后从事的却是计算机编程的工作,之后又转行做了律师;他接受的是系统的英文教育,当然也用英文写作,但小时候爷爷奶奶给他讲的《三国演义》从来没有让他忘怀,金庸的作品更是一直让他着迷。
也许正是这种“中间人”的本色,让刘宇昆能轻易说出“对于作家们的‘为什么我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故事,我认为通常都不应该当真”,也让他把“去专业化”作为抵抗生活偶然性的策略。当然,对于在信息冗余的时代为什么还要坚持阅读,他也有自己的看法,以及“算法”。
━━━━━
你曾经说,读过安妮·迪拉德的《听客溪的朝圣》后,你有了成为一名作家的梦想,能具体讲讲吗?
对于作家们“为什么我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故事,我认为通常都不应该当真,而这也确实不是我想表达的真实意思。迪拉德的书所教给我的,是如何运用小说的叙事技巧去写作非虚构的文本,以及以一种独特而热烈的途径去抵达宇宙万物的观念。仅仅知道一些事情是可能的,有时就会激励你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什么事情让你觉得作家梦成真了?
我从来没有过成为一名作家的梦想。做一名作家,简单讲,就是做一个写东西的人,而这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毋宁说,我的梦想是写出最终让自己满意的东西,而这个梦想是在一点一滴中实现的,从来不会一蹴而就。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能写出不再让自己感到尴尬的一句话,而后是一段话、一个场景和一个完整的故事。我总是想,我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实现我的梦想。现在,我对于自己在这条无尽之路上的进步非常满意。
你大学时在哈佛修读英美文学,当时预期的职业是什么?后来你又做过编程师和律师,这些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选择?
最初,我想做一名数学家。后来,我想去研究院深入地学习文学。我之所以投身高科技行业,是因为它看起来更好玩儿。无论是写作、编程,还是做法律顾问,我的所有职业选择都是基于同样一个原因——这些工作都需要在某种规则下的符号系统中组织结构以达到特定效果的能力——特定的效果可能是动人的叙述,或者是优美的编程,也可能是一份成功的合同。
我从来没有做过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屡次更换职业,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有没有过因为不“坚持”而导致在每个行业都不“成功”的担心?
我认为自己过往从事的每一份职业都挺成功。当我想换工作的时候,往往是因为自己想学习新事物,或者有新的职位能提供一些旧工作所无法给予我的机会。比如,之前我已经做到一家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律师,下一步就是要成为律所的合伙人。但是,那意味着我陪伴孩子的时间会变少,我写作的时间也会变少,而做法律顾问就可以让我有机会同时完成所有的事情。
生命实在短暂,无须考虑别人对于“成功”的定义。
当你从文学专业毕业,转而从事非文学相关的工作后,你始终在坚持写作吗?
文学的学术训练和写作没有任何关系。当我在文学专业学习的时候,我想的是成为一名研究文学的学者,而非专业的作家。
在我所从事过的工作中,我总是在写作——无论是虚构、非虚构、计算机编程、法学论文,还是复杂的合同或者诉讼。我并不认为它们是迥然不同的,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它们都是通过符号建构作品的创造性工作。
之前的生活中,是否有过任何一个时刻,你怀疑过文学的意义?
我不觉得文学有什么实用价值。事实上,以大多数经济标准来看,文学绝对是“无用”的。作为传达信息的手段,非虚构可能会做得更好。作为娱乐的工具,我们现在有太多其他的选择,而那些都比文学好玩儿。
我从来没有试图通过阐述文学的深刻意义来捍卫文学的价值。在你开始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审视文学的那一刻,你就已经输了。
但是,讲故事的冲动深深地植根于我们作为人类的本质之中,而且我认为人们总是乐于享受一个好故事带来的情感和美的体验。对我而言,这就足够了。
伍尔芙曾说,作家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但你的很多作品都是在通勤火车上写完的,对你来说,这算得上是美好的体验吗?
当代商业小说是靠市场支撑的,就像其他让人们借此维生的工作一样。靠写作谋生的人们所写出的故事和没有市场压力的作家写出的故事是不一样的。我认为这两种创作方式在结果上确实存在差异,但我不觉得哪一个一定更好。
你觉得做专业作家的话,会对你的写作更有帮助吗?
很难说。大多数转向专业写作的朋友都会说,利弊都有。一些作家会说,一份日常工作可以让他们接地气。我不确定这个理由是否适用于我,但迄今为止,经济因素需要我做一份日常工作。而且很高兴的是,我很享受我现在的工作。
你还提到过塔勒布的《反脆弱》这本书对你在职业和生活上的帮助。
塔勒布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大大地低估了偶然发生的灾难事件给我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现代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预测,而我们的危机管理能力却没有随之提高。
分散“投资”的最好方式不是“买下整个市场”,而是采取这样一种策略:把储蓄(最保险的方式)和赌博(最冒险的方式)结合起来。你下的赌注有一定的亏损风险,但也有微小的、同时并非不可能的机会,去实现你狂野的梦想。(想想看,如果你在谷歌上市之前就持有它的股票,或者写了一本畅销书。)
从实践意义上讲,他是在倡导每个人都拥有选择权:有限的亏损和无限的回报。我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以及写作项目的时候,也是遵从这样的原则。就我的工作而言,我试图避免过分的专业化(那种职业路径过于脆弱);就我的写作而言,我则尝试去下冒险的赌注,亏损是有限的(浪费时间,某一个故事赚不到钱),而回报是无限的(比如,用不同的风格去叙述很多故事,其中某一个可能就有机会被改编成电影)。
我也尽量避免成为必须依赖一小部分人好评的那种作家。我写自己愿意写的东西,也能调整自己去写出更好的作品,同时不必在乎批评家们说什么——这样当然更好。
在这样一个信息冗余的时代,你觉得阅读(和职业并非直接相关的书籍)的必要性到底为何?
一切都在于可能性。如果你只是阅读你认为可以帮助自己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书,事实上你正在让自己的生活更脆弱,更不堪一击。如果经济大转向,你不得不改变职业的时候,那你的专业性就会成为你的阻碍。阅读、了解那些并不会立刻就有用的信息,实际上是给自己的生命增加可能。
亏损是有限的(你花费时间读了一本书最后却发现“没用”——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回报是无限的:你可能冒出一个改变自己一生的念头。基于同样的理由,尝试去见见同行之外的人,参加一些你平常不会遇到的人到场的聚会,总是一件好事。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要努力让自己拥有正面的偶然性,让自己“反脆弱”(antifragile)。
你的阅读是从中文开始的吧?到美国后,中文阅读中断过吗?
到美国之后,中文书和英文书我都会读。但我读的中文书不多,因为我整个的专业教育都是在英文环境下完成的。
其间还有没有其他语言的阅读经验?对不同语言的阅读,有什么深刻或独特的感受?
我懂法文和拉丁文,我也喜欢阅读法文、拉丁文的小说和诗歌。不同的语言让你明白审视和了解世界的不同方式,但是这种不同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总结的:它们反映的是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所形塑和累积的不同。
现在在读的中文书有哪些?
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陈楸帆,《未来病史》。
对于想在职业之外,严肃地发展自己兴趣的人,你有什么经验或者心得可以分享吗?
要谨记,人生短暂。要像管理你的金钱那样管理你的时间。实际上,时间是迄今为止最宝贵的资源。这并不意味着你要保持传统意义上的“高效”,相反,参加party,读一些不会马上见效的书,都是利用时间的好方法。
关键在于,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人们告诉你应当做,而你自己却并不享受的那些事情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职业建议都很愚蠢的原因。当然,如果你喜欢办公室政治,那就为它竭尽全力吧。如果你确实喜欢专业性的会议和“持续的专业教育”,那就去做。但是如果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觉得相比于追求自己的爱好而言,它们更重要的话,我认为是不明智的。
想清楚,什么事情能让你幸福,就努力在这件事情上做更多。
作者:康路凯 邮箱:lukai.kang@gq.com.cn
题图 刘宇昆肖像 By Lisa Tang Liu
想看到更多的“明星视频”和“时尚资讯”吗? 请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