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耿就任新中国驻瑞典大使。参加招待会时,一位瑞典军官突然问道:“大使阁下是将军,不知道你带了多少士兵。”听了耳朵,觉得有点突然,但还是礼貌地回答了。“大概有十几万人吧!”"瑞典军官听到后立即恭恭敬敬地举行军礼,激动地说。"你统领的军队比我的全国军队还多!“”
提到耿时,大家都会认为他有高超的技术,经过百战,在革命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建国后曾想过这个战场上的“耿孟子”,但可以认为他在我国外交战场上留下了纵横捭阖、动人的故事。
那么战场之外的耿飚是一个怎样的人?耿飚是如何从一个革命军人变成国家大使的呢?他身上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呢?
本期我们一起聊聊将军外交家—耿飚。
耿飚
周总理认为耿飚脑子活,会办事
1950年元旦左右的一个上午,通讯员心急火燎的敲着耿飚的门,耿飚一推开门,通讯员急切说道:“报告耿副司令员,李政委和杨司令员让您马上去一下。”李政委就是当时14兵团政委李志民,杨司令是杨得志司令员,当时14兵团正驻扎在西安,等待着下一步命令。
三个老搭档一见面,政委李志民满脸兴奋说道:“老耿啊,告诉你个好消息,中央来了调令,让你去北京干外交!”
“什么?让我去干外交?”耿飚十分惊讶,忍不住反问了一句。自从耿飚参加革命二十多年来,都是过着扛枪架炮干革命的生活,尽管革命已经胜利,但他决定要继续扛枪保卫国家的经济建设成果。中央的这封调令,着实令耿飚感到吃惊。那么中央为何让毫无外交经验的耿飚从事外交工作呢?这源于耿飚做的两件事,给周总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总理
抗战胜利之后,共产党为了争取全国和平,同国民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当时耿飚出任了中共代表团副参谋长兼交通处处长,协助叶剑英和李克农等人的工作。当耿飚刚刚进入北平,就被国民党特务盯上,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尾巴跟着自己。
然而耿飚却并没有发愁,对于这些特务,他有的是办法招待他们。有一次,耿飚要去看电影,发现两个特务紧紧跟着他,耿飚却不慌不忙买了三张电影票,不动声色塞进了两个特务手中,并说道:“我的底细你们早已经摸清了,现在还有什么好摸的?你们也累了吧,走,跟我去看电影吧!”两个特务听罢面面相觑,看电影不行,不看电影也不行,于是只好尴尬说道:“以后我们不跟你了。”说完两人灰溜溜跑路了。
还有一次,也是十分有趣,耿飚自小习武,一身的好武艺加上能说会道,这使他有了一身“江湖气”,不久之后耿飚便和一群国民党特务混熟了。当时国民党特务每天都会点卯,然而有一次耿飚发现,有一名国民党特务却接连几天没有来,细问之下,耿飚才得知,原来那名特务生了重病,下不来床。
耿飚闻讯,立即去药店买了一些药,提着去看望那名国民党特务,床上的国民党特务被耿飚感动得泪流满面,激动地说道:“真是没想到,我现在快病死了,党国对我竟然不管不问,反而是八路想着我,还给我送药,就冲耿处长的人品,我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你。”
原来在共产党代表进城谈判之前,国民党特务对我方谈判人员每个人周围都布置了眼线,特别是代表团团长叶剑英和副团长李克农,被国民党特务盯得特别紧。耿飚便问:“你们是怎么跟踪到叶团长的?”
李克农
特务听罢,仔细瞅了瞅周边无人,将耿飚拉近小声说道:“贵团的驻地有窃听器。”耿飚听罢,脸色十分震惊,立即将这个紧要的消息告知李克农。李克农立即带人前往驻地搜查,果然从叶剑英房间中搜出窃听器。事后,李克农对耿飚说:“我们成天跟特务斗智斗勇,没想到你竟然让特务反水了,真是太厉害了!”
当周总理得知这两件事后,不禁对智勇双全的耿飚留下深刻印象,自此,军队中有个脑子活、会办事的耿飚,这个评价深深留在了周总理心中。
不辱使命的中国大使
耿飚少年习武,这使得他容易在革命战争的拼杀中脱颖而出,而在外交方面,耿飚则是毫无经验,那么耿飚是如何在这条不熟悉的道路上迅速成长呢?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瑞两国迅速建交,成为同中国第一个建交的国家。1950年9月,耿飚被任命为新中国首任驻瑞大使,耿飚对于带兵打仗十分精通,但对于这些邦交礼仪则是一片空白。当时的新中国刚刚建立,对于两国之间递交国书也没有先例可循,于是周总理便安排耿飚和其他9位驻外国大使,前往中南海怀仁堂学习。
当时的怀仁堂,正赶上东欧某国驻华大使向毛主席递交国书,仪式开始前,周总理便安排耿飚等人在大厅隔壁的小屋,观摩递交国书的具体流程。
“总理!,这隔了一壁,不成了壁后观了吗?”周总理笑道:“这不叫‘壁后观’,这叫‘窗下学礼’。”
突然周总理脸上的笑容消失,面色有些严肃的问道:“这墙上怎么戳这么大个窟窿?这是怎么回事?”
周总理
一位干部说道:“我想看得清楚一点……”周总理听罢:“有道理,但是我看这个窟窿太大了!”随后,周总理拿起桌子上的铅笔,说道:“我看可以用铅笔戳个小洞,这样既可以看,也不会失礼!”
看着墙上点大的洞,一个干部说道:“洞太小了,我担心影响学习。”周总理答道:“小中见大嘛!你们要善于小中见大。”
仪式开始之后,耿飚通过小孔观察大厅里面的情况,但由于孔太小,人太多,耿飚起初并没有看清楚外国使者的情形。但随着耿飚变换身位,转换视角,终于将外国使者的举动看在眼中。结束之后,耿飚一行人将外国使者呈递国书的情形进行了讨论,耿飚想起来周总理说的以小见大,回想起大使递交国书时的姿势、站立位置等动作,将它们牢记于心。
耿飚在出发前,一直做着递交国书的准备,他甚至将递交国书时,可能在场的瑞典官员生平资料,仔细翻看了数遍。终于在1950年9月19日,进入了耿飚一生中最难忘记的日子。这是耿飚作为大使第一次呈递国书,耿飚心中清楚,此次是在西方国家面前首次展示新中国,这次要为中瑞两国的友谊竭尽全力。
这天瑞典王储派了一辆6乘王辇(六匹马拉的轿车),迎接耿飚进入王宫。随后耿飚跟随翻译来到王宫,耿飚下车,一名瑞典官员用英语喊了一句,耿飚从翻译的口中得知:中国大使耿飚将军到!
耿飚
耿飚跟随翻译跨进了房门,看见瑞典国王坐在房间的中央,王储正在他的侧后。耿飚已经了解过瑞典国王的信息,现在已经93岁,也是一名将军,在军队服役期间被授予中将军衔。
耿飚小心翼翼将国书递呈在国王手中,心想呈递国书应该是十分庄严的情景,然而这位国王却让自己坐下交谈。既然瑞典国王已经说了,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就座后,耿飚道:“今天能够见到……我将为两国之间的友谊作出不懈的努力。”
瑞典这位老态龙钟的国王只是不停的点头,看耿飚把话说完,只是简短来了一句“谢谢”,耿飚见国王年事已高,就告辞离开了。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呈递国书,中瑞双方并没有在严肃的氛围下,而是相互座了下来,尽管少了一份庄重的氛围,但是多了一份亲切,这象征着两国长期友好的关系。
不久之后,瑞典为了庆祝中瑞两国的友谊,举办了招待会,在会上耿飚同瑞典政府官员和外交人员相谈甚欢,突然在这个时候,一名军官向耿飚提问,便有了开头的一幕。耿飚的回答迎来了瑞典人员的称赞:“中国真是个伟大的国家,您是伟大国家来的伟大大使。”
1950年9月,此时美军已经仁川登陆,身在国外的耿飚十分关心国际形势的变化。不久之后,中国政府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当时耿飚十分关注朝鲜战局的发展。一天一位瑞典外交人员前来拜访耿飚,向耿飚表达了一些亲美言论,甚至劝中国向美国妥协。而耿飚听罢之后,向他严肃指出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经过耿飚的细致讲解,这位瑞典官员对于中国抗美援朝有了深入的了解。
当时的美国一直以民主人道国家自诩,通过舆论宣传,使得西方国家无法得知朝鲜战争的真相。1952年开始,美国开始在战场使用细菌战,当耿飚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将美国违反国际法的事情公之于众。然而西方国家却不相信民主人道的美国会使用细菌战,后来一位瑞典医学博士亲自亲往朝鲜,将战场上采集的实物带回研究,列举大量事实将美国细菌战罪行曝光,自此美国“民主”和“人道”的面具被撕下。
将军外交家
耿飚凭借自己的努力,在自己一点不熟悉的外交领域,成功向瑞典呈递国书,不辱使命。然而这只是开始,此后的耿飚更是一路凯歌,成为周总理和陈毅身边分管亚洲的重要助手。那么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耿飚“将军外交家”这个称号扬名世界的呢?
耿飚自小出生于农民家庭,一路成长为将军,耿飚深知此时的新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之时,节约一分钱就是赚一分钱,于是他想方设法节约国家发给他的外汇。当时的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只有一个司机,但是司机实在是忙不过来,耿飚就经常自己驾驶汽车办事。耿飚这种亲民的工作作风,在当时的瑞典传为佳话。
1953年,耿飚被调往巴基斯坦担任大使。当年3月,贺龙元帅抵达米尔扎,参加巴基斯坦总统就职典礼。在拜会该国总统时,贺龙就介绍道:“我们的耿大使,从前也是位军人,一位著名的将军。”
贺龙
巴基斯坦的总统听罢十分高兴,对着耿飚激动说道:“欢迎耿将军出使我国,今后大使有什么困难,无论何时我都会见您,帮您解决问题。”不久之后,巴基斯坦的广播上就将耿飚和“将军大使”、“将军外交家”连在了一起。
1960年,耿飚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耿飚上任之后,积极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周边国家签订了许多平等互惠的条约,大大巩固了新中国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使得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所面临的周边局势有所好转。
1991年耿飚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决定前往陇东革命老区,看到了曾经浴血奋战的陇东人民,一时间“耿旅长回来了”的消息在这片土地上迅速传开。一天晚上,耿飚所在的住所人声鼎沸,许多群众是来看耿旅长的,当然也有一些群众是来告状的。
耿飚
看到这种情形,耿飚心情十分沉重,并没有批评任何人,而是讲了一段催人泪下的革命故事:50年前,385旅一名战士犯了重大错误,旅部决定将他枪毙,正在操场执行纪律的时候,一大群群众前来求情。我当时正要坚决执行纪律,然而受害者的父母也前来求情,接着一大群群众跪到地上,向我求情,哭着要让这位战士戴罪立功,最后我们流着泪接受了群众的请求。
讲到这里,耿飚话锋一转问道:“今天我要问问你们这群人,如果你们做错了事,老百姓还会不会替你们求情?”这句话飘荡的空中,全场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