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是物品所有者和市长/市场之间根据物品的“价值”产生的关于交换权的合同。
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祖先采取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当时的人们生产力提升,有了富足的物品,便采用物与物交易的形式来换取日常所需。
以物易物是一种极为特殊地交易形式,因为那时候商品没有统一的价值,不同部落、不同地区之间的以物易物就更容易出现商品交换不对等的情况。有的部落擅长制作石斧,而有的部落又擅长捕鱼的话,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一把石斧换多少斤鱼的事情。如果制作石斧的部落和擅长养殖的部落交易,又会出现一把石斧一头猪的情况了。
正是因为以物易物的方式存在着种种弊端,它最鼎盛是我们祖先还处于部落时期,各部落相互独立,生产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统一的政权来管理、治理的原始社会。
商品货币
早期的商品货币,人们使用贝壳 、珠子、棍子、金银等金属货币来代替以物易物交易存在的不便携带、价值难以统一的弊端。
钱: 一曰货也。古者货贝而宝龟。周太公立九府圜法,乃用泉,至秦废贝行钱。——《说文解字》
我们看古装剧的时候,时常可以看到古人拿出铜钱、碎银子、金元宝来,是秦朝统一六国,币制改革之后的事情了。
那么,原来的货币像什么样子呢?
中国在殷商时期以齿贝为货币,以若干贝为一“朋”。齿贝在古代时期是一种极为珍重的东西,因为当时交通不便,古人也没有现今这种航海、潜水技术,齿贝的采集和运输就是两大难题。古人不清楚生存环境对齿贝的影响,从而采集齿贝就变得极为被动,无法开辟新的产地、无法控制采贝的时令,齿贝的产量就变得极为有限。
有限到什么程度呢?当时,贵族们把玉和齿贝当做陪葬的两大宝物!
先秦文献记载,在丧礼时,棺内和死者口中都要放玉、贝等物。当时楚国的贵族弄不到齿贝的,甚至用其它材料仿制齿贝的样式,来当做自己的陪葬品!
贝钱:
秦朝之前,诸侯争霸、纷争不断,贝币因为产量和易仿制问题已经不能满足诸侯需求,铜币在当时流行起来。那时候的商人、贵族是非常高兴地,因为只要你手中有了铜矿,就意味着有了可以制作钱币的机会,私人铸钱在当时非常流行,一大批人因此受益。
秦朝统一六国后,发现六国钱币各不相同,严重干预了市场交易,于是秦朝下令废除六国旧钱,在秦半两的基础上加以改变。秦半两外圆内方的特点还得了一个外号,那就是“孔方兄”。
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商品经济的发展规模已经十分庞大,以商品货币进行贸易无法再满足贸易需求。因为古时候路途遥远、交通不利,而商品货币沉重、不易携带,往往大商人每次出现就要携带大量的货币,不仅运输不便,还容易招致抢劫。
纸币的出现,便顺应了这股潮流。
法定货币
历史上最早的纸币是出现于北宋时的益州(四川),因为当时四川经济十分繁荣,但道路崎岖,携带巨款极为不便,就出现了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
这交子铺户类似如今的银行,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 楮纸 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
只是交子在当时是由民间自发发行,且只能在四川流通。
这种现象直到北宋景德年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市场进行改革过后,交子才得到政府的正式承认。但此时,交子依然只在四川境内流通。
宋仁宗登基过后,命令益州知州在成都设益州交子务,然后任命了两个京官去主持交子发行并负责监察。为了防止交子被伪造,政府“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管理印制的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
因为发行纸币而死的君王
伊利汗国是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而海合都是伊利汗国第五位君主,他在伊利汗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称号“挥霍国库的男人”。
海合都有三个爱好,非常有名:酒、男人、基督教。嗯,他也是个男人。
为了这三个爱好,他使国库迅速亏空,当时又恰逢伊利汗国内爆发了一场牲畜瘟疫,对国内政治经济造成了极大地影响。海合都发现,平时人们对他的不满在这次瘟疫过后越来越激烈,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持自己挥霍所需,他和他的大臣阿赫麦德·哈里迪便学习元朝发行起了纸币。
海合都发行纸币时不加节制,很快便在波斯流行出去。发行出去后,并没有如他想象那般,缓和矛盾、充实国库。这种单纯依靠政府法令推行的货币,一方面政府没有与之价值相应的金银来稳定市场,另一方面商人要么拒绝使用要么囤积起来,企图趁此发财。
七个月后,他就在木干营地,被反对他的贵族集合起来,用弓弦给勒死了。
这场目的荒唐的币制改革,就这样失败了。
货币改革和经济危机
纸钞是一种极为特殊地东西,特别是在古代技术远不如现代发达的时期,从制度、观念到造假问题都频频出现问题。
宋代宋徽宗后通行的“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原本每缗价值1000文铜钱,现在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元代统治者吸取宋朝的经验,大量发行纸币,当时称为“宝钞”。
宝钞:
当蒙古人征服南宋、金朝建立元朝后,忽必烈又是如何完成被占领区域货币的货币转换呢?
《马克·波罗游记》里是这样记载的:不管什么人,只要持着旧币,在付出一点手续费后,就能换成新币,甚至是金、银条。他所游历的城市,除了“大汗的货币,别无其它货币”。
那么,元朝的纸币在当时是怎样推行出去的呢?
《马克·波罗游记》:此项纸币如此大量制成后,即在大汗治下各处通行,没有人胆敢不顾性命,拒绝接受。
纸币推行的时候虽然政府采取了强制措施,但元朝前期纸币在交易中极为流行,一方面是由于行政命令,另一方面是它对于商业贸易非常便利,商人不必苦于大批金银不便携带的弊端。纸币的出现,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地便利。
当时的纸币购买力如何呢?
《马克·波罗游记》:大汗的子民,不论何时何地,买买收支,都毫不犹豫使用这种纸币。拿着这种纸币可以买到各种所需的商品,比如珍珠、宝石、金银,甚至任何其他的东西。”
在宝钞确立为唯一货币后,大量纸币被印刷出来,流通市场上。
刚开始的时候,经济发展势头很好,时间长了,就出问题了。
什么问题呢?原来纸币发行多了,没有相对应价值的商品,纸币就开始贬值了。而且,当时的人们,看到这种纸质的货币后,就萌生了一个发财的念头——造假。
对于纸币过多的问题,统治者实施了钱币和纸币共同发行的措施。但这样,又造成了弊端,一种商品有货币和钱币两种价格,交易就非常不方便。而纸币造价低廉,用金属货币去和纸币对等,又造成资源浪费。
纸币和钱币的兑换,到了后期就成了大问题,纸币无法兑换到等值的铜钱,纸币的价值就严重贬值,元朝后期的通货膨胀对经济造成了巨大地影响。
造假
要问怎么赚钱最快,无疑便是造钱了。
当时造假行业上至宰相、下至平民,从几百人的团伙到个人,既有多年的老手,也有刚入行当的新人。造假的泛滥程度甚至威胁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忽必烈大怒之下还为此设定了法律规定。
公元1270年,忽必烈下令:凡伪钞制造得如真钞一般,能够流通的,制造者处死;制造得不能流通的,处流放之刑。
因为,伪钞的利润实在太大,这条法令并没有阻止大家求财的心,参与制造伪钞的人越来越多。
政府便把法令调整为:凡参与伪钞制造者,一律处死。
当时制造假钞的技艺主要有两种:1、雕版印刷;2、挑补描改。
雕版印刷
这就要从当时的尖端科技印刷术谈起了,印刷术对于宝钞的制造至关重要,人们把需要绘制纸币上的内容刻制在雕版上,用时配上墨水一印,省时省力。
但,这种方法对于能工巧匠而言,就特别容易仿制,擅长模仿的巧匠只要制作出了印版,就相当于有了聚宝盆一般。
忽必烈时期,就有这样一个高人。高人是博州路聊城县人,他名叫石治民,谈起他的事迹,令人惊叹。
他的第一个作品是在瓦上雕刻了一颗司天台的官印,有了这次试水成功的经历。不久,他就雕刻出了五百文、五十文和二十文的伪钞版印出来。
石治民用自己的版印印制了二十一贯四百九十文,他被捕入狱的时候已经花去了七贯五百文,接近印制的三分之一。这技艺在当时,已经极为不错。
挑补描改
所谓挑补描改就是在数值上做文章,通过涂抹、修改面值来把一两钱化作二两钱用,采取这种方法的一般是穷苦人家和新手。
江西省临江路的萧真便是如此的典型人物,他用自己的手指甲抠掉钱上的面值和边框,然后自己用笔进行添补、修改,就完成了一张假币的伪造工作了。
当时,朝廷对于制造伪造伪钞的法令异常严酷,为了应对这一措施,团伙作案发展出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通过制造伪钞的钱去疏通官员,再让自己的成员进入官场,一旦有了风声,便可以趁早转移。
终
纸币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风波,也正是这些风波为后人提供了经验教训,才有了一代代后人去完善货币制度。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便是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