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陈佳靖
编辑 | 黄月
『思想界』栏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栏目,我们会选择上一周被热议的1至2个文化/思想话题,为大家展现聚焦于此的种种争论与观点冲突。本周的『思想界』,我们关注“大胃王吃播”被叫停引发的争议与近日热播的国产动画《雾山五行》。
“大胃王吃播”因浪费严重被叫停:吃播行业为何走向极端?
8月12日,央视在一档新闻节目中批评了部分“大胃王吃播”误导消费、浪费严重的现象,引起广泛讨论。随后,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相继做出回应,表示会对目前吃播中含有浪费粮食,或假吃、催吐、宣扬量大多吃等博眼球行为的内容进行严肃处理。
2016年,随着主播“大胃王密子君”凭借《速食10桶火鸡面用时16分20秒》的视频率先走红,众多以“大胃王”命名的吃播网红相继涌现。这类主播往往宣称自己天赋异禀,食量惊人,其视频以短时间内大量进食为看点,但实际上,吃播中的造假和浪费现象早已屡见不鲜。例如,主播“大胃王mini”前不久发布《100根烤肠挑战》的视频后被网友发现,她实际上没吃完所有的烤肠,而是把很多烤肠堆在碗下。今年5月,B站某UP主因误将未经剪辑的视频上传网络而“翻车”,视频中煎饼没嚼几口便吐了出来。另外,“催吐”也是吃播主播惯用的造假方式,指的是主播先逼自己吃下大量食物,等录制结束后再强行催吐。
并非所有吃播节目都以食量惊人的“大胃王”作为主打,也有主播以“探店+试吃”为出发点,或亲自烹饪美食为观众展示。如果说人们观看吃播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消解“一人食”的孤独感,那么,为何“大胃王吃播”格外火爆?主播们在视频中假吃、催吐等行业乱象又是如何形成的?
《重口味吃播:当进食成为一种奇观,观看者究竟在沉迷什么?》(原载于Mashable,由“全媒派”编译)一文指出,人们热衷于观看其他人进食,尤其是量大到惊人的食物,甚至是有些奇怪和恶心的食物,与人们普遍存在的“良性自虐”(Benign Masochism)心理息息相关。提出“良性自虐”这一概念的心理学家Paul Rozin发现,当人处于一个安全的环境之中,经历一些可怕或不愉快的事情实际上是一种享受。观看他人“不喝水吃完30个汉堡”“清空1314根串串”“吞吃巨型海鲜”,与玩过山车或看恐怖电影一样,都能让肾上腺素激增,但不会对生命造成伤害。另一方面,这些或“走量”或猎奇的吃播也像一种“生存测试”,让观众迫切地想知道在不被伤害的前提下,人的极限在哪里。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创作者们在竞争愈发激烈的环境中,也不得不开启更高的赌注和更离奇的挑战。
公众号“知著网”的一篇评论文章认为,从吸引力的角度来看,消化过载美食是一个费时的过程,而结果导向的视频也同时将围观者的关注点拉长,有头有尾便成为“大胃王们”深谙的吸引力法则。在这一过程中,吃播的陪伴属性有所式微,“大胃王们”更在意的是如何收割更多注意力。但需要指出的是,吃播一开始就是靠打赏回馈作为源动力的。经济资本驱动下的“大胃王们”一开始还是获利者的角色,但随着步子越跨越大,免不了和受众一起成为直播领域里的“数字劳工”。在超出身体承受限度后,假吃、催吐自然成为了部分“大胃王”规避吃撑风险、防止利益链中断的选择。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目前国内各平台吃播主的收入已经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头部主播可以月入百万,而小主播的月薪却可能低至三千元,出现身体健康问题还要自己倒贴钱。有些主播因此提出辞职,却被公司索赔上百万。这种畸形的行业盈利模式不仅长期消耗着大量不必要摄入的饮食,也消耗着主播的身体健康。今年6月,沈阳30岁的主播王先生就因长期食用高热量、高油脂食物,体重从200斤暴增至280斤,导致其突发脑溢血去世。
从长远来看,仅仅靠吃得多、吃得怪并不足以打造一个成功的吃播IP。正如公众号“蓝鲸浑水”的作者王诗博所言,门槛低,主播素质良莠不齐,内容单一、同质化严重是当下吃播行业的主要问题。大胃王吃播的泛滥正说明,改良吃播的内容形式是大势所趋。作者认为,随着短视频领域越来越多元化、细分化,吃播也要学会赶上时代潮流,转变“自伤性质”的内容形式,与当代人追求的健康理念相协调,才会有更多的粉丝。
对于“大胃王吃播”今后的发展,公众号“娱乐资本论”撰文表示,病态的大胃王吃播的确需要管控,但简单粗暴的“一刀切”不应是处理这一问题的方法。毕竟,吃播行业中还有新的传播美食的方式以及巨大的商业价值值得去挖掘。作者注意到,目前许多头部主播已经开始探索多元化的内容路线,拓展自己的商业模式。譬如,今年年初,密子君就与某品牌合作了一场美食类型的带货。除了直播带货以外,吃播主们在短视频广告、品牌合作推广以及餐厅打卡试吃等方面也均有尝试。
作者认为,平台需要做的,是管控通过催吐、或摆拍后大量扔掉食物的极端行为。但若为了便捷或是规避风险而将浪费的标准大大提高,导致大量美食达人被封杀,或大幅度调整作品风格,那么对于一系列的商业合作、产业发展都将造成巨大的影响。
国产动画《雾山五行》热播:国漫巅峰来了吗?
继续今年四月的《百妖谱》《大理寺日志》之后,又一部国产动画《雾山五行》日前登陆B站,引发观众追捧。这部动画番剧取材于《山海经》的志怪传说,将背景设置于上古时期的神隐雾山,原本封印在山中的麒麟兽走失后,金木水火土五行使者、人类和妖兽之间展开了一场混战。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季尽管仅有三集,却耗费了整个团队四年的时间完成,导演林魂更是身兼脚本、原画、动画、上色、配音等数职。不过,团队小、难度高、制作精良也让《雾山五行》一时间收获无数好评,被认为是“2D国漫巅峰之作”。目前,《雾山五行》在B站的追番人数已突破360万,豆瓣评分也稳居9分。
在《豆瓣9分以上,为什么明星都为打call?》一文中,“澎湃有戏”作者从易认为,《雾山五行》的成功在于它对“中国风”的塑造。首先,它的故事衍生自中国古代神话体系,涉及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阴阳五行、瑞兽麒麟、民间志怪等,这些都让观众很容易进入动画片的世界观中。其次,《雾山五行》的“中国风”也体现在水墨画风上。从易指出,中国的水墨画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审美系统,对墨色、线条、皴法、晕染、敷色都极为讲究。而在动画中,大量的静态山水正是采用泼墨手法完成,使画面虚实结合、重意轻形;同时,《雾山五行》也跳脱出了一般山水画的素雅,采用大胆浓烈又清新自然的色彩,使整部动画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导演林魂也在采访中表示,他选择水墨写意画风是受到张大千所画的泼墨山水的启发。这种画法豪放潇洒,无拘无束,介于有形与无形之间。在色彩的使用上,观众也很容易联想到北宋王希孟所作《千里江山图》中的矿物颜彩。事实证明,林魂敢于抛弃以往的绘画技法,通过大胆的撞色、选色彰显风格,的确使观众眼前一亮。
从易还注意到,《雾山五行》对水墨的运用不仅迎合东方古典美学,也与动画中的造型设计相辅相成。水墨画的造型方式包括以线造型和意象造型,在这部动画的动作设计中可以发挥为实与虚的结合。例如,片中人物使用的各类兵器——红缨枪、长刀、飞镖、长弓箭矢等——均是以线造型,凸显的是短兵相接、一招一式间之间的“快、准、狠”,这就属于实的部分。而当强调刀光剑影的激烈感和速度感时,动画则以适当的变形、夸张和强烈的风格来营造意象,是虚实结合的表现。此外,片中也不乏全虚的动作设计,比如完全凭借想象力塑造出的灵力与灵力的对决。
许多评论表示,《雾山五行》中的打戏之所以令人感到“燃”,不仅体现在人物过招时的酣畅淋漓,还因为导演能够将每个人物的战斗方式与他们各自的性格、体型特征结合起来。比如,动画中的六骏渠黄是近身迅敏型,五骏山子偏爱使用中远程技巧,七骏骅骝由于腿脚不便,多采用远程火器进攻。这种设计思路上的连贯也使得打斗中的每一次出招都有据可循。
然而,与精雕细琢的画风和打戏相对的,是《雾山五行》在剧作方面的欠缺。公众号“桃桃淘电影”认为,相比动作戏的行云流水,其文戏只能说是差强人意。一部仅有三集的动画本就难以展开宏大叙事,而故事从第一话开篇起就没能交代清楚故事的整体脉络。另外,女主苏小安的颜艺也被许多观众指出“用力过猛”。颜艺本是日本动画中人物面部表情极度扭曲的样子,用以展现情绪的转变。但在《雾山五行》中,过分使用颜艺无疑会与水墨意境的画风相抵触,造成很强的割裂感。
《雾山五行》第一季从制作到播出耗费了四年,这也令不少观众担心,以其现有的团队规模、制作难度和更新速度,想要作为国漫的引领者恐怕难度很大。但正如公众号“剧焦一线”的评论文章所言,在当下众多崇尚日系和欧美系的动画中,已经鲜有像《雾山五行》这样专注于水墨风的动画作品问世。无论如何,这部作品迈开了国漫类型探索的一步,它也在某种程度上承继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首的中国动画人在《小蝌蚪找妈妈》《牧童》《山水情》等经典动画作品中的水墨风传统,并将新时代的审美融入其中。
近年国漫佳作频出,与其说《雾山五行》标志着国漫的崛起,不如说观众们对每一部表现不凡的国漫都赋予了极高的期待。但“国漫崛起”并非一句理想主义的口号,想要真正地崛起,靠的不仅是动画人的努力和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也需要公众和市场给予广阔的空间,让更多优秀作品为国漫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资料:
《重口味吃播:当进食成为一种奇观,观看者究竟在沉迷什么?》
《“探秘”吃播经济:小主播月薪3000还要倒贴,头部网红月入百万不知真假》
《大胃王吃播挨批:走到食物链顶端,走不出吃播怪圈》
《靠吃饭月入数十万元,为什么“吃播经济”越来越火?》
《因浪费粮食“大胃王”或遭全网封禁,每年数亿条吃播产业如何避免一刀切?》
《豆瓣9分以上,为什么明星都为打call?》
《3集看完,决定吹爆这部9.2分的国产动画!》
《豆瓣9.2,探路国漫类型化》
《今年国产最燃战斗番!?《雾山五行》打出一片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