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文化产业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穿得暖和,还要穿得漂亮、有品位、有文化。曾经在中国市场混得风生水起的快时尚渐渐转不动中国市场了。而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汉服,正从历史款款走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其中一个原因也许大家都知道,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回归。
几年前,ZARA、H&M、Forever21等快时尚品牌进入中国,凭借上货时间快、价格亲民与紧跟潮流三个核心特质,抓住许多中国人的腰包,尤其是受到年轻人群体的喜爱,赚得钵满盆满。不过,最近与快时尚相关的报道,频频和“关店”、业绩下滑有关。
不久前传出Forever21申请破产保护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打折、清仓、关店等一系列前奏,让这个结局并不意外。
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快时尚品牌,ZARA在2017年,关闭了位于成都的中国区最大旗舰店,这一事件被视为快时尚品牌的风水岭。近期它又连关了两家位于北京核心商圈的门店,分别是:东直门来福士店、王府井新东安店。
同样艰难的还有H&M。H&M曾经保持4天就开出一家新店的速度,但2012-2016年期间,利润率从18%降至12.8%,标志性的北京西单大悦城店也被关闭。
与此同时,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汉服从历史款款走来。汉服曾因其规模小、产量少、价格贵、工期长的特点,与Lolita洋装、JK制服一起被消费者戏称为“破产三姐妹”。然而,现在穿着汉服走在大街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齐腰襦裙、琵琶飞袖、点绛红唇……在人群中、在热门景区、在城市游园以及大学校园里,她们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而随着汉服热愈发升温,加之抖音等互联网平台的助推,汉服这个小众爱好已经不小,正衍生出了一个大产业。
汉服现在有多“热”?
有数据估算,今年中秋节期间汉服类订单增长迅猛,超过了粉红少女心、滑梯房等网红类房源的增长速度。天猫发布的《2018汉服消费人群报告》显示,“90后”“00后”占据汉服消费的一半以上。据估算,2018年整个汉服产业规模达到10.87亿元,且还在快速扩容中。
近几年可以用“爆炸式”来形容汉服热,不仅学生拥趸众多,在社会上,不少白领也会通过购物网站置办起汉服的行头,出门游玩时装扮起来拍下写真。更有不少年轻夫妇在结婚照或全家福的拍摄上,一改以往西服配白纱的西洋款式,选择中式风格,营造出一份古风古韵。
汉服爱好者在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进行巡游。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淘宝销量第一的汉服店铺汉尚华莲的店主小若表示,2007年她接触汉服时,这个圈子还非常小众。但现在,小众的汉服品类做成了一个大产业,汉尚华莲的粉丝已经突破百万。
汉服产业链条怎样呢?据西安一位爱好者赵先生介绍,目前西安的爱好者、商家还是以个体为主,部分开始组织社团。线上淘宝汉服商家先设计汉服-出样衣-拍照宣传-付定金-等工期-付尾款-发货。汉服销售模式一般都会选择定金尾款制,确保客人不会随意退订订单。汉服因为绣花等原因需要较长制作时间,商家会用定金来支付工厂制作的费用,这样资金周转灵活。因为市场比较火爆,现在商家一般会限制购买数量,以防来不及生产,所以一些汉服开售付定金时会出现秒光现象。
有数据显示,2018年,定价在100元至300元之间的汉服占据了60%以上的销售份额。这也使得很多商家开始尝试进行常规尺码汉服的批量生产。而一些提供私人定制的高端汉服品牌,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某汉服品牌创始人表示,他们的工期已经排到2021年初。
汉服为什么这么火?
为什么汉服近年来流行?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分析,至少有三方面因素。
第一,传统文化回归,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从事汉服产业链条工作。
第二,近年来多个古装剧热播,部分观众从粉丝转化为现实中的消费者,基数逐渐扩大,有一定购买力,带动了汉服市场兴起。
第三,文化产品备受热捧,助力汉服文化的推广。
“汉服不仅是衣服,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民族文化,是文化复兴的一部分。”有业内专家认为,“汉服热”逐渐升温不仅源于汉服本身的古韵之美,背后更多的是国人文化自信的回归,是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不少高校,学生们着汉服,诵赞辞,行跪、拜、祭、祝之礼的复古式成人仪式成为一种新风尚。在一些地方,年轻人遵循汉婚礼节举办汉式集体婚礼具有着超高的人气和关注度,人们在追求仪式感的同时,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无限魅力。
与此同时,《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长安十二时辰》……受近年来多部古装影视剧热播影响,穿“汉服”在不少年轻人眼中成为风潮。在年轻人积聚的互联网社交平台,从早前的贴吧、微博,到今日的B站、抖音等,汉服文化传播的边界被不断拓宽,散发出惊人的力量,让汉服走到了大众的面前。截至目前,抖音APP上排名第一的汉服话题视频数量达到67万个,累计播放量突破180亿次。
汉服热带来许多新商机
之前,汉服市场整体以消费为主,但是现在,各类线下汉服实体体验店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开业,有的线下体验馆门庭若市,靠一己之力带火了一条街。这也成为不少80后、90后的热门创业项目。只要集齐化妆师、摄影师,加上30套汉服,便可“出道”,10万元开店,最快3个月回本。
汉服爱好者在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前进行表演。 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比起现代服装设计,汉服设计也成为汉服热催生的新兴职业,在设计师手中,汉服也不断向现代审美进化。汉服设计师牡丹说,如何将汉元素、汉服融入到生活的环节当中,让设计变得更加实用实穿,这个需要设计师来平衡。在她看来,时尚与古韵的碰撞也许更能推动汉服文化的传达和传承。
随着汉服被推广,汉服周边产业也受此影响大幅发展。比如,汉服的特殊性促进了发簪、发饰、发包、首饰、绣花鞋、油纸伞、绣花扇等一系列相关配饰产业的发展。根据某电商平台的统计数据,今年以来,汉服的销售同比增长146%,国风创意类饰品的销售也同比增长了94%。
在西安,汉服热催生了汉服模特、古风摄影师等职业群体、兼职人士或爱好者。摄影师马东介绍,汉服摄影对汉服的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古风摄影师,商家提供衣服找摄影师合作拍摄商品图。摄影师在完成创作以后,给商家提供返图,很多爱穿汉服的女孩子也喜欢拍照,促进了良性循环。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摄影店纷纷推出了包含汉服妆造、汉服约拍等在内的主题摄影套餐。一家汉服摄影店工作人员介绍,如今年轻人愿意尝试新颖的东西,像汉服这样兼具美观与复古的事物出现,自然也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
西安财经评论人士王建红分析,古风文化已经成为新的经济亮点,还带动了服饰、鞋帽等关联产业发展,但距离大规模产业化或连续盈利,形成可持续产业还有一段路。产业应该有一定商机,但还需要更多稳定需求和经济实力支撑。商家需要从深度和广度方面发力。
经济学家李大霄分析,汉服热带动的复古潮估计会成为时尚,会释放新的消费活力,也会产生一些产业机会。
屈放认为,汉服产业确实非常有创意、有魅力,该产业兴起是新兴经济的一种表现,但需要深挖并加入时尚元素,有望获得更多加持。建议用新理念打造新场景,引领新时尚。
产业发展问题或可科技解决
在汉服圈内,有一句话广为流传:“买卖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
不过,汉服在买卖中传承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版权问题。
汉服圈内,有一个有名的抄袭事件就是某汉服原创设计店出了一款爆款,网上20多家店全在抄袭某家店的一款爆款,而且价钱便宜了一半,最后这家店也被逼到全部半价,同时出清所有现货关了整整一个月专门研究产权保护。
面对山寨,这家汉服原创店苦不堪言:“开发原创产品,是一整个设计师团队在工作。比如我们开发100款,可能只有十几款会成为爆款,其他投入的开发成本其实是亏掉的,需要靠这些爆款才能补足设计成本。”而山寨商家可以直接抄“爆款”,“他们只需要看我们哪些产品卖得好,所以也不存在压库存问题”。
但值得一提的是,也出现了一些网友担心对汉服版权矫枉过正的声音,认为对版权的过度严苛会让原本小众的汉服爱好者群体变得更小众。
少女们身着汉服参加成人礼。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有专家指出,除了版权问题,由于缺乏基础研究和权威引导,汉服的具体划分标准截至目前并没有定论。上下游产业链不成熟、大众对汉服了解不够、形制标准和现代需求脱节等,也成为汉服产业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未来,汉服发展的这些问题也许大部分可以通过高科技来解决。
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特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洋洋在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在过去,创意和设计有高耸的专业门槛,需要专业艺术人才或精通设计软件的人才来实现。如今,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创意和设计门槛一再降低,普通人也可以发挥巨大的创意能力。
去年底今年初,甘肃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公司联手推出新年献礼——敦煌诗巾,敦煌研究院向腾讯开放100个壁画、藻井、雕像等资源,腾讯的程序员做成自动拼接式的小程序,上线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有200多万人次参与设计,形成了10余万件可以商业化的创意作品。我们在这些作品上,可以看到Gucci风格的三兔共耳、波普风格的囚鸟、青花瓷风格的飞天等,都很漂亮,很像大牌设计师做出来的。这些丝巾过去都只能出自专业的时尚设计师之手,现在却由普通老百姓轻松制作。作品素材是现成的,并不需要普通消费者对技术有多了解、对敦煌文化有多了解,自己来拼、在手机上操作就可以,而且用不了多少时间。
借助高科技,设计丝巾可以如此轻而易举、好看又有文化,设计汉服也一样。这就是技术的力量。
您可能感兴趣的是
统筹:成琪
来源:中经文化产业综合
编辑:林秀敏
投稿或合作邮箱:wenhua@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