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阳展示播放量最高的小人表白卡。(记者 杨力 摄)
从小学美术老师到成为一名拥有71万抖音粉的网红,需要多长时间?90后西安女孩王旭阳给出的答案是3周。4月底在抖音上开了“九耳猫的美术课”改变了她的生活。上传的一个个15秒的视频呈现出妙趣横生的手工世界,粉丝多为学生和年轻妈妈。“现在特别充实,天天都想要画什么做什么”,王旭阳说这种感觉像回到童年爸爸带她做手工的快乐时光。她的初衷是课堂内外,都能启迪孩子们的艺术灵感,让他们的童年多一些快乐。
受西安爆红启发抖音“秀”手工
1990年出生的王旭阳毕业于西安美院,专业是国画山水。艺术的启迪源于童年的一段幸福时光。“爸爸是数学老师,但是他的手工很棒,从小就手把手教我捏泥、做毛线画……”她很小自己可以缝沙包,小学时跑到裁缝店要布头回家做成布娃娃。之后,她一路学绘画后来上了美院,手工的爱好在毕业2年后重新拾起。
2016年她到西咸新区的一所小学当了美术老师。和孩子频繁接触也有了教学需要,她重拾手工并越做越开心。“因为无论是一年级还是五年级的孩子,他们做手工时候会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特别乐于和我分享。”王旭阳说这鼓励了她。最近西安又在抖音上成了网红城市,她下载抖音看了很久。“就想我要不要在抖音上做些什么?”考虑到自己所长,4月22日在抖音上推出了她的“九耳猫的美术课”。
美术手工有难有易,她主要针对从学前幼儿到小学生阶段,3岁到12岁的孩子。“这和平时上课不一样,都是课本之外的东西。”王旭阳上传的短视频表达方式多样,有折纸、刺绣、绘画、纸雕、彩泥等形式。“因为抖音上也有其他的美术课,但主题较为专一,简笔画就一直是简笔画,折纸就始终是折纸。”她想要更丰富的表达。
到底会有多少人喜欢?王旭阳其实没有想太多,接下来的三周时间如同过山车,让她应接不暇。
粉丝数量以几何速度激增
抖音上注册了“九耳猫的美术课”, 4月22日王旭阳上传了第一个小视频,是一个加入刺绣元素的小镜子。只见镜盖上蒙了一层蓝布底,再将一颗颗塑料珠缠线变成一串紫葡萄,然后缀在上面。她边做边录再加入音乐剪辑成15秒的视频上传。这时候的粉丝只有6个还都是亲戚朋友。到了第一周粉丝有20多个,以她的学生为主。
每天边设计边做边上传。到第8天她上传了一个针对母亲节的花开立体贺卡视频。一觉醒来粉丝量突然增加到3000个。
“天哪!我在做梦吗?”她太激动了,盯着手机后台看不停有人加她、点赞、留言。再接下来粉丝如同滚雪球一般,早上9000粉丝,晚上变成5万粉丝,“五一”三天就增加了20万粉丝……截至5月14日她的粉丝已经超过71万,点赞量超过330.5万,上传视频86个,单个视频最高播放量近2000万次。
“突然一下子成了网红,有点像做梦。”王旭阳说受欢迎程度完全超过了预想。这些粉丝有年轻的妈妈,学生们还有同行。这么受欢迎和她的选择有关,她始终在思考孩子年龄特点,做一些好看、有趣又好学的作品,才能激发孩子们学习创作欲望。
小巧思,易操作。比如播放量最高的小人表白卡,从塑料层抽出纸片,里面的小人就多了“I LOVE YOU”和桃心。这个视频的播放量2000多万次,点赞量超过100万。王旭阳说其实制作很简单,可能是520快到了,很应景。
这些作品有原创也有借鉴,制作视频过程也花了心思。“录的过程中想办法让这些手工作品动起来。”比如一个泥塑小人,是从一团泥,一点点变成一个勇士,然后鞠躬。“彩泥作品是我自己比较满意的,因为像定格动画,要一边做一边设计场景。”
要推城市系列宣传大西安
“应该早点看到你的作品,不用再到处找了。谢谢!”“刷完了,学到很多东西。以后可以陆续给孩子教。”“刚好学校布置了亲子手工,太及时了!”……太多家长在后台留言感谢,这让王旭阳非常感动。有了这么多粉丝的关注,她的责任感越来越强烈。
看到粉丝们留言说快点多点更新,王旭阳加快了频率。如今她保持每天3个短视频的节奏,天天忙到晚上12点以后入睡。每天思考要做什么,作品也逐渐呈现出系列。比如母亲节快到了,很多孩子留言想要学做贺卡。“我已经发了9个贺卡视频了,还有书签也是,针对不同年龄从最简单到略有难度。”
记者在她的书房看到,一台手机架起来对着制作台,上百只彩笔、各色卡片、各种小配饰一应俱全。也有不少人留言希望能够购买,但售卖不是她的初衷。“我会说步骤都很简单,自己尝试去做,不懂的再来问我。”
成了网红美术老师,王旭阳已经没了周末,可她非常满足。也想拓展思维,下一步还想做西安城市系列。“因为西安在网上太红了我才注册了抖音,所以想用自己的擅长宣传一下西安。”她初步选择了一些西安标志性的建筑和文物,通过镂空绘画表达出来,接下来还要进行对应实景的加工处理。
生活改变了,压力大了却很充实。“我的初衷是不变的,希望能一直走下去,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孩子学到课堂以外的东西。”她说现在孩子们压力很大,学习任务很重,娱乐性的活动很少。她希望通过自己手工视频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启发他们的艺术思维,如同小时候的自己一样。(记者 陈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