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李建中教授正在直播。
记者彭年 摄武大李建中教授抖音授课直播视频截图。一位初中学历的网友感叹:能听到教授讲课,真好。
9月10日教师节,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李建中教授特意换上了一件暗红色的唐装。这天晚上,他要讲一节特殊的公开课。
李建中这次上课的地点不在教室,在武汉大学抖音直播间。他面对的不是武汉大学学生,而是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拥有不同教育背景的陌生网友。
这堂公开课计划时长90分钟,没有课间休息,66岁的李建中事先准备了一份58页的课件,讲义有2万字。直到开播当天,他还在修改讲义。
“大家愿不愿意听我讲这么久?”这是他在课前的顾虑。谁知临近结束,李建中又在直播间回答了3位网友的提问,算下来一口气讲了2个小时。
教授直言:武大不是珞珈山职业技术学院
9月2日起,抖音平台邀请了8位全国名师,为网友带来了一场持续半个月的直播课程。武汉大学李建中是授课者之一。网友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在初秋的傍晚,隔着手机屏幕听名师上课。
一个月前,接到这份直播授课邀请时,李建中连抖音都没用过。一位学生告诉他,“你的直播会有成千上万的人观看”,李建中决定试一试,并请学生帮他下载了抖音,并教他如何使用。
这不是李建中第一次“触网”。2014年,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兴起,李建中为慕课录制了《中国文化概论》等三门课程视频。如今,每个学期仍有10万余网友通过慕课学习李建中的文化课程。
在问答平台知乎官网上,一位网友提问:“如何评价武大李建中教授及其课程?”提问者特意强调,自己并非武大学生,是在慕课上听了李教授的课后,十分敬仰。一些学生将李建中在慕课上讲授的《文心雕龙》片段上传到年轻人集聚地B站,深受年轻人追捧。“不少学生就是听了我的慕课,选择报考我的研究生。”李建中说。
疫情防控期间,李建中需要给学生上网课。这也让他意识到,疫情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与人的连接,他必须以新的眼光打量互联网。
直播授课具体讲什么让李建中思考了很久。每年开学季,面对大一新生,李建中都会问一个问题:“何为大学?”这对已经考上大学的学生来说,好像不需要回答,但很多人回答不上来。回答不上来的还有家长。每年高考完,总会有家长找李建中打听:“我家孩子想上武大,哪个专业最好?”家长口中的“好”是哪个专业就业好。
李建中坦言:武汉大学不是珞珈山职业技术学院,不以培养单一技能的专门人才为目标。武汉大学要培养的是“国家脊梁,领袖人才”,追求的是“大人”“大用”和“大道”。借助抖音直播课的机会,他决定和大家讲一讲“何为大学”。
大学四年若是人生的春天,大一就是春天的早晨
当晚,近10万网友进入直播间听课,这让李建中惊喜、兴奋。“站在学校的讲台,我一个学期面对200多位学生,而在互联网,一晚上就有近10万人与我互动。”
直播间里,有一位网友留言:我是一名初中生,现在听您讲“何为大学”是不是太早?
另一位网友留言:我是一位只有初中学历的阿姨,但我爱古典文化,李教授讲授的孔子、庄子我都能听懂。
还有一位网友说:短视频与直播,缩短了我们与知识的距离,将知识平等传递给需要的人。
有网友问李建中,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李建中的解答是:大学四年若是人生的春天,那么大一就是这春天的早晨。在这美好的春天的早晨,在美丽的大学校园,我们做什么?我们读经典。找一块草坪,打开一本你心仪已久而在高中没有时间阅读的经典,开始你美好的大学生活。
他还建议网友:读一些“无用”之书。花时间和老师和同学聊一些“无用”的东西,聊人性、聊自然、聊未来,聊我们的感受与思考,你会发现,世界都会变大。
相比专业能力,李建中认为,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迁徙能力”。
他说:“即使有一天,你从事的工作不见得就是你所学的专业,甚至会与你的专业完全无关,你怎么办?你如果能从大学教育中成功获取迁徙能力,毕业之后,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地,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无论遇到任何困难,你所具有的认知力、判断力、批判力、决策力、执行力、掌控力、承受力等等,都足以支撑你的职业生涯,足以铺就你的人生坦途,足以为社会为人类作出你的贡献。”
在他看来,凡事都要纠结有没有用,一切都是功利主义的算计和工具主义的考量,这与“大学”的初心,与大学的“大用之学”是相悖的。
学生们正在追求标准答案的路上越走越远
直播时,李建中不避讳当下大学的问题。他直言,内卷化、工具主义、标答思维正在大学盛行。
什么是内卷?李建中举例:一门课上完了,老师布置结课论文,说写3000字就可以,可有同学为了得高分写了5000字。另一位同学为了超过他,写了8000字。你写8000字,我就写10000字,我就成了“内卷王”。
“做学问,写文章,字数越多越好吗?”李建中说,老子的《道德经》5000字流传了几千年,全世界的人都在读。《文心雕龙》4.8万字,是一篇硕士论文的体量,但《文心雕龙》流传了一千多年,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至今还是经典,“我研究了大半辈子还没有搞清楚”。
什么是工具主义?2018年9月,武汉大学为全校大一新生开设了“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和“自然科学经典导引”基础通识课,这是武汉大学首次开设全校通识必修课。一位教师在口腔医学院授课时,有学生问:我学这些有什么用?我毕业后要做牙医,我只要把病人的两排牙齿搞清楚就行了。
把两排牙齿搞清楚,就能成为合格的牙医吗?李建中解释,对于医生来说,治病当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医者仁心,是如何真心地关爱病人。没有人文关怀的医生会是好医生吗?此外,李建中还提到,学生们正在追求标准答案的路上越走越远。“因为标准答案的背后是分数,是绩点,但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有标准答案吗?”李建中以儒家第一关键词“仁”为例,破解标答思维。
孔子给弟子们讲“仁”,针对樊迟、司马牛、子贡、颜渊等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释。樊迟问仁,子曰“仁者爱人”,樊迟生性迟钝,所以孔子给了他一个简明易懂的回答。颜渊问仁,子曰“为仁由己”,颜渊是孔门弟子中德行最高的,“为仁由己”,实践仁德全凭自己,既是对颜渊褒奖,也是从颜渊那里总结出的一条规律。
李建中通过“仁”的例子告诉大家,世界是复杂的,知识和理论是复杂的,标答思维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多元的问题单一化,会影响人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他当晚总结,大学要破解“内卷”困境,实现“大人之学”;要摒弃“工具主义”,实现“大用之学”;要超越“标答思维”,实现“大道之学”。
记者张维纳
来源: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