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动机,宏观影响。
今天来聊聊顶级屠龙术,被政策制订者参考,又被经济学家们用生动寓言推广的博弈论。
而入门比较好的教材,就是这本阿维纳什·迪克西特为首编写的教材《策略博弈》了,现在已经再版到第四版了。被多所主流大学指定为入门教材。
学习博弈论应该从什么角度开始呢?我们知道正统的学术研究是需要逻辑和数学推导的,但是作为入门可以从基本的故事或者定式入手。
作为系统学习,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社科实验方法,逻辑推理工具,基础的概念定义,再结合自己实践中的经验和本能性技巧理解和运用,辅助快速思考决策,作为没有相关学术目标的普通人这种程度就够了。
斯坦福大学公开课《博弈论》中就有一些代替社科实验的课堂实验,在推理的过程中也会大量地运用博弈矩阵,这是一种计算博弈各方参与人的payoff从而预测各方行为并据此决策的工具,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
另一项思维工具是博弈树,把第一步行动的参与人作为根节点,然后向下分支,把所有参与人及其行动都写在相应的子节点上,用线段作为枝相连。学过计算机的应该知道这个形状和语法树是相同的,只不过博弈树表达的是博弈的过程,并且最后在每个枝干的末端都给出最终的结果及其支付(payoff)。这个工具主要是方便逆推,在复杂博弈中尤其有用。
我们只学习它的思维方法,而忽略没必要的数学推导,用实践验证,而不是数学证明。经过经济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它的运用几乎涵盖了除纯物质科学以外的所有学科中。
凡生灵,皆博弈。
它不仅仅是科学,也是艺术,不仅仅是静态的,更是动态的,不仅仅是双人的,更可推广到三人甚至多人甚至多个组织之间的博弈,这里的组织包括国家,甚至包括物种。这也是我们学习的过程,由简到繁。
由于本身就包含竞技的特征,博弈论也充满了游戏的趣味,本身博弈论的英文就是game theory。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博弈论,就是为达成协议或者解决冲突而彼此互动的思维方法,能让我们在繁杂的状况中快速抓住特征,准确而迅速地决策和行动。
虽然博弈论的发明or发现者纳什是一个自闭症的理工男,关于这点可以看看《美丽心灵》这部影片,但是博弈论并不只是一群理工生的意淫,竞争的策略自古就有,比如三十六计里面暗度陈仓和假痴不癫,对应着博弈论里的信息干扰,打草惊蛇对应信息甄别。
博弈论里面的关于理性人假设的诟病,也可以通过把公平等感性追求纳入考量来弥补。理解了简单模型和一般原理,也更有利于我们从那些超出简单模型预期之外的结果中找出特殊的影响变量。实验和实践也证明了越是经常发生的且参与人也相对固定的博弈,参与人越有类似博弈经验的博弈,最后真实发生的结果越接近于理论的推导结果。
即使对那些新产生的博弈,包括拥有新的博弈格局新的参与人的博弈,掌握静态分析的方法也更有利于你动态思考,具体得说心里有一个定式,你便能更快地发现新博弈中具体什么地方和旧的定式不同。
我们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博弈论里面有哪些起到砖瓦作用的基础概念呢?
理性人假设,参与人,策略,策略的支付,信念,均衡的状态,构成一个基本的博弈结构。
理性行为假设,参与人参与博弈的经验越多,越接近理性行为假设。竞争中应该着眼于对手的能力而非缺陷,防止对方扮猪吃老虎。对规则的共同知识是理性人假设的基础。
参与人,交互影响行动、相互参考各自可能的行动而作出决策的人或团体。
策略,就是一个完整的行动计划可采取的选择,是完整的行动计划,在同时行动博弈中等同于行动。
payoff,参与人可采取的每一个选择都有对应的收益(payoff)。在不确定条件下可以用期望支付代替。期望支付(expectedpayoff)是每一种可能收益乘以其对应的可能性再加总而成,简单说就是所有可能收益的概率和。它把人们对风险的不同态度纳入分析,这种方法被称为预期效用方法。
信念(belief),关于其他参与人如何决策和行动的正确认知,允许保持一定不确定性。
均衡,理性参与人互动的最终结果。在这个结果中,改变任何参与人的任何策略都无法取得更多的payoff。
在均衡状态中,当下就是最优解。所以对于劣势方,处于均衡状态会让人有一种宿命感。
是首相第二季第5集,《还政于民》,多萝西鼓动首相还政于民,进行类似1832年改革法案类似的变革,最后都意识到这是一件投鼠忌器的事情,因为改革法案将会影响整个体制,使得官员不能再依靠媒体来打造人设和掩住丑闻盖子,而必须真正做实事,那么通过反对党上任的哈克将会失去自己权利的来源。
所以这一集有点宿命论的意味,就是一切已经是最好的安排,考虑所有参与人的情况下,任何一方做出任何改变都不能带来支付上的增量。这种状态就是均衡。
分析均衡需要理解占优策略、劣势策略和最优反应分析这3个概念。
占优策略(dominant strategy),无论其他参与人如何选择,总是比另一个或一些选择要好。
劣势策略(dominanted strategy),和占优策略相反。
最优反应分析,用矩阵列出每个参与者对其他参与者的所有可选策略的反应,如果行有对所有策略的最优反应,那么每列的最优策略都会在同一行,如果列有对所有策略的最优反应,那么每行的最优策略都会在同一列。
学习中如何化繁为简呢?
当然是对知识分门别类了,博弈的类型可以有很多种分类。
按照出牌规则分类,可以分为同时行动博弈和序贯行动博弈。
同时行动博弈,决策时无法参考其他参与者的行动,只能靠分析推理,策略由一步达成,可以有多个步骤。多用支付表(payoff table)辅助思考。
序贯行动博弈,决策时参与人先后行动,可以参考上一回合其他参与人的行动作出决策,策略至少有两个回合,也即有两步以上行动。多用博弈树来辅助思考。
注意同时行动博弈中参与者也可以有先发和后发,只是参与者决策时无法参考其他参与者的行动和意图。
按照对规则的遵守情况,可以分为策略博弈和非策略博弈。其中策略博弈包括对信息的操纵和对规则的操纵。
按照支付总和是否为正,可以分为零和博弈与常和博弈。
按照博弈次数分类,可以分为单次博弈和多次互动博弈。
按照博弈的阶段划分,可分为赛前博弈、赛中博弈和赛后博弈。
按照合作的意愿,可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注意非合作博弈也有可能产生合作结果,反之亦然。
按照掌握信息的数量,可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对称信息博弈。
很多学科的学习中都有一些属这个领域的原则,掌握这些原则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博弈论学习之前应该掌握哪些原则呢?
具体来说有五个方面。这包括向前展望、向后推理的思维,用排除法重复剔除劣势策略,丰富的同理心,高阶的意识,接受随机性或者说不确定性。
下面具体展开来说说。
向前展望,向后推理,是一种逆推法。就是站在未来的时间点,一步一步往现在的时间点推理。专业点你需要画博弈树,通俗地可以用海盗分金的寓言来理解。
5个海盗海盗A、B、C、D、E,瓜分100个金币。按照顺序提出分配建议,如果5人中3人同意,则按照提议分配,如果只有2票通过,则提议者被扔进大海喂鱼,剩下的人按顺序分别提议,半数以上通过则同意分配方案,否则喂鱼。直到有提议被通过,这个循环才结束。
假如博弈进行到最后一轮只剩D、E,E将只能接受D的提议,那么D会全部独吞,所以E在倒数第2轮得到分配大于0的情况下会选择同意分配。倒数第二轮剩下C、D、E,根据前面的推理只要所得大于零E会同意C的分配提议,C将不分任何金币给D,那么所得大于0的情况下D会同意倒数第三轮的分配建议。倒数第三轮剩下B、C、D、E,B只要分配利益给D就可以了,那么倒数第四轮也就是第一轮,只要被分配金币C、E都会同意A的提议,那么A可以不分配给B、D,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且不考虑C、E对公平的需求,A可以自己分98个,剩下2个分给C、E一人一个。考虑C、E的公平心理需求,可能提议3人平分会稳妥一些,但是不给B、D分是可以确定的。
如果是复杂一点的博弈,就需要用博弈树先一一列举所有枝干的路径,减掉不必要的枝干,然后逆推。更多关于博弈树和博弈矩阵(也叫博弈支付表)的举例可以阅读《策略博弈》第四版原书,另外可以从王永春的《博弈论胡诡计全集》中获得更多更简单的举例。
例如在《策略博弈》3.7节中幸存者游戏策略的博弈树被王永春《博弈论胡诡计全集》中介绍枪手博弈的第8章简化为更简单的定式。
这里也涉及了重复剔除劣势策略的思考方法,对应到博弈树的剪枝。解答了海盗分金的题目,基础的5个原则就掌握了2个,是不是很简单?
海盗分金的故事,实际情况可能不会按照这个剧本走,因为B、D可能会觉得这个规则不公平,从而结成同盟首先干掉A,由B提议在B、D两人之中分配,那么C、E也有干掉B的动机,由于实力上的差距,可能会拉拢D,D同意拉拢的理由是如果联手B干掉C、E那么自己马上会被B干掉。以此类推,最后实力最弱的E反而是最安全的,只要他同意所有的结盟邀请。这就演化成了枪手博弈了。
最近上演的美韭逼空做空机构的大戏,也可以看成是场枪手博弈,老三散户和以马斯克为代表的新钱(new money)老二,对战做空机构为代表的老钱(old money)。
预见到某些参与人会有改善自己支付的动机,需要同理心。
同理心在英语里有个很有趣的比喻,把自己嵌入别人的鞋子里。
那么在博弈论里同理心为什么重要?
一个人的内在价值体系和外在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改变他的payoff,所以诸如公平需求,意识形态和信仰,外部的环境(代表着获取平等机会的可能性,可以简单理解为机遇或者运气),都应该计算在这个payoff里面。如果你不能理解别人的行为,那么很可能是你没有换位思考理解他真正的payoff,而不是其行为偏离其目标payoff。所以同理心也是很重要的基本功。
高阶意识,指的是I think you think I think you think I think……这样的递归式思考,根据斯蒂芬·平克的说法,五阶意识才可以形成信仰,详细可以去看史蒂芬·平克的著作。
有趣的是“知识的诅咒”这个描述意识盲区的术语也是经济学家提出来的,是说人们无法意思到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从而也不知道能从中获利。
接受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第一个层面是外部不确定性,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受限于参与人的博弈经验以及价值体系的不同,必须动态地思考。
第二个层面是策略不确定性,像零和博弈这样的对抗性博弈,双方完全构成对手盘,最重要的是不能让对手猜到你的行为规律,所以就有必要混合出招(mixingone'splays)。
第三个层面是没有完美信息,每个参与人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获取信息的成本也是不对称的。这也构成了不确定性的来源。
具体来说,和其他参与者共享的信息叫共同知识,相应地每个参与者都掌握着只有自己知道的信息,称为私人信息,每个参与人有选择性地披露自己的信息,利益更一致的参与人廉价磋商的置信度更高,也更容易一致行动,把这种一致行动的参与人归为一种类型,就形成了类型分离。
隐藏或传递自己的类型信息和发现别的参与者的类型信息构成了诸如商战等复杂博弈的日常。这些日常用博弈论术语,就叫信息干扰、信息传递、甄别机制。
不确定性的第四个层面,有的博弈你找不到一个确定的终点,或者终点的状况非常复杂,无法一一列举。因为我们知道博弈树每向下迭代一个子节点,分叉的数量是倍数增长的,多迭代几次就是指数型增长。
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逆推呢?
解决的办法就是赋予非终点结支付,这被称为中间评估函数,给中间位置的博弈树节点估值,就有效地解决了思维的负担。这也是经验和各种定式存在的理由。
经济学家们已经总结了很多切合实际的定式。不同的定式有着不一样的支付表(或者说博弈矩阵)结构。
协同博弈。
两位好基友考试前夕因聚会睡过头没时间备考,借故车胎爆了没有备用胎,等待救援花了一夜时间,请求延时一天考试,教授同意。
教授安排两人分开教室答题,考试第一页试题10分,第二页试题90分,而这90分的题目就是,爆的是哪只轮胎?
在这个博弈中有两个均衡,即两人同时答左边的轮胎,或者同时答右边的轮胎。这就需要两个参与人拥有共享的某些知识和经验,才能达到预期收敛。比如这对好基友在另一个共同游玩的时间也爆过胎,并且都记得是哪一边的轮胎,都确信对方会想起来并根据那次的经历作答。
等待博弈。
同住一个公寓的室友,费用平摊的情况下,谁去跑腿采购日常用品?通常是谁受不了了谁就去,比如抑制不住对可乐啤酒的诱惑。在这之前,大家都放任事态往不好的方向发展。但缺少日用品毕竟是比较小的代价。
斗鸡博弈。
支付表结构和等待博弈类似,但是代价更大,这是赌命游戏,对开的摩托车,最好的结局就是对方退让,最坏的结局是两败俱伤。政治上碰瓷的典型要数特朗普了,作出绝不退让的承诺,放任事情往危险边缘发展,通过这种形式给对方施压,这就是边缘策略。
应对的方法也很简单,采取香肠战术,不断地一点一点试探,因为你总不能因为芝麻点小事就拿出核武器吧。而应对香肠战术的方法,就是大错大惩,小错小惩。
上面几个博弈中,都有两个均衡,也就是没有收敛为一个聚点(focal point)。现实中这种状况最终会收敛到一个聚点,比如多次博弈中轮流退让,比如给退让者额外的补偿承诺改变支付。
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较量集中在赛前博弈,比如信息获取阶段。
与信息操纵相关的博弈。包含四个层面,信息隐藏,信息传递,信息干扰,甄别机制。
这四个层面背后是不同的参与人类型,分为信息优势方和信息劣势方。
信息的优势方和劣势方分别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对于信息优势方,隐匿信息或者披露误导性信息,诚实披露精心挑选过的信息。
对于信息劣势方,套出信息或从谎言中筛选出真实的信息。保持无知避免他人的承诺或威胁,从“可置信的拒绝力”(credible deniability)中获利。观察对方的行动同时考虑对方行动伪装的可能性。
信息隐藏和信息传递。
从博弈论理解信息,透露的信息应该不足以让参与博弈的其他参与人改变行动,或者决策的因子的权重,除非是往自己期望的方面改变,比如战争的一方透露兵马口粮充足的信息给对方探子让其失去斗志。
信息干扰。
是,大臣,第一季第一集,汉弗莱故意让哈克处理上任大臣留下来的N箱文件。并且有意透露了一张一千万英镑的采购美国监控设备的发票,这影响了本国同类商品的销量及相关就业,诱导哈克录下揭穿此事的录音,并让他以为披露给了媒体,同时透露给即将去美国进行贸易合同谈判的首相,谈判关口哈克的录音将恶化英美关系从而导致谈判失败,利用首相刁难哈克,正当哈克要求把这个录音掩盖过去的时候,才告诉他录音并没有透露给媒体。这里汉弗莱利用信息优势,透露精心选择的信息即一千万英镑的从美国进口的订单发票,而一开始先隐藏首相即将去美国做重要贸易谈判的信息,等他一步步朝着自己设想的方式行动时,再告诉他,此时哈克已经发出了指令把披露录音透露给媒体,从而诱导他掩盖自己的行为,达到了把他拉下水的目的。之后再敢提公开政府,哈克自己的盖子也将捂不住。
甄别机制。
甄别机制的原理,就是不同类型的参与人会采取不同的行动实现最优,而这些行动会真实显示他们的类型。
举个古装剧里清官断案的例子。话说有一天来了两个妇女带着一个还没到说话年龄的孩子,都声称是孩子的母亲。清官装作不在乎又不耐烦的样子说,你们不如就在这互相拉扯孩子吧,谁把孩子拉到自己这边就判给谁。结果当然是判给了没抢到的,因为亲妈看到孩子被拉扯得难受肯定会退让。这就是个有效的甄别机制。一是激励相融,提供了足够的动力,因为说了当庭就判,所以都有动力同意这个规则,二是参与度,一开始都全力参与抢孩子,最后才能让真假母亲通过自选择的方式分离类型,假的母亲会只顾着取胜而自己露出马脚。假的母亲最优只是取胜,真母亲因为有感情,所以在抢孩子的不同阶段最优支付会改变,从赢回孩子到保全他的安全。
具体到更复杂的现实运用场景,有哪些可参考的定式呢?
1,
帆船博弈在商业和投资中的运用。
每当有新锐公司冒头,便有传言某巨头要来收购,早些年字节的张一鸣就是在“go big or go home”这首歌的旋律中,一路披荆斩棘,成长为腾讯的对手的。
腾讯可是号称“一直在模仿,从未被超越”,另一方面官司和风评当然也很多,其总部南山区的律师团队可是号称南山必胜客。
为什么巨头总是喜欢收购呢,为什么腾讯创新总是很少,而像短视频这些商业模式总是被证明成熟了才开始涉足呢?
因为流量的护城河,那么多活跃用户,推出什么都会用人用。而且一站式的使用体验效果非常地棒。
拿短视频来说,大家谈起抖音都觉得算法推荐的东西太垃圾,转头自己关注的公众号转型去做视频号了大家也开开心心去看了,微信原生的东西,不需要下载app,比抖音方便。
对于领先者来说,模仿总是最有效策略。收购已有成熟模式的公司,打不过就招安,干什么都慢半拍,总是后发制人,这些都是模仿策略的变种。
想象一场帆船比赛,一船领先,一船落后,落后者改变航向,赌老天回帮自己,这时候领先船如果不跟进,真的让落后船顺了风,就可能超越自己赢得胜利。相反如果跟进了,但是运气不好新的航道上阻力更大,但至少原来的优势可以保持,甩开的幅度不会增大罢了,但是这个幅度也不会减小,足够获胜就行了。
而落后船有改变航向的动机,因为我已经无法在正常情况下超越了,我博一把运气可能胜利,博错的结果无非是扩大落后的幅度,而博对的结果是可能赢。维持现状无法改变支付,而冒险可以获得一定的期望支付,虽然是不确定的,但考虑这种不确定也能带来期望支付的改变。
这里就涉及操纵风险的相关性。领先的选手会选择更好的正相关,落后的选手会选择负相关。
表现在领先船倾向于维持两船间距,如果一个选项即有扩大这个间距的概率也有缩小这个间距的风险,倾向于规避这个选项,在这个例子当中选择不模仿就是这个愚蠢的选项,反之,领先船选择模仿。
类比想一想机构之间,是不是这个道理?
再来看落后船,维持两船间距等于承认失败,如果一个选项即有扩大这个间距的概率也有缩小这个间距的机会,倾向于选择这个选项,改变航道显示了这种可能,而紧跟领先船无异于堵死了这种可能,而领先船对落后船的模仿一定会让后者糟心。
体会一下张一鸣在字节被腾讯收购流言中一遍一遍听“go big or go home”的心情。
而年轻人也往往乐于显示自己不可被模仿,也许下次听到“没有啦唯手熟而已”你会有谦虚之外不一样的解读。
再来看一个投资的落后船的例子,那些业绩遥遥领先的基金经理,往往你过几年看,也会在远远落后的地方看到他,大多数基金经理追求的是和其他同类差不多的收益,偏离这一追求的人要么远远领先,要么远远落后。
当然,随大流的那些中间的大多数,也面临抱团过度失去对手盘的风险。
2,
信息相关博弈看代理人问题。
廉价磋商(cheap talk)有可能达成廉价磋商均衡。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廉价磋商(cheap talk)置信度很低,因为参与人之间的相互猜疑会间接影响博弈的支付。
举个例子,索罗斯就被人认为不太坦诚,因为明明刚刚表达过一个看多的观点,回头不久就反向操作,事后被人分析出来,也不把改变观点当作一件可耻的事情,因为市场本身就是瞬息万变的。
一个更常见的例子就是每篇研报都会有类似的声明说因客观因素导致后续观点有变化没有及时通知的义务之类的。在这里廉价磋商均衡是很难实现的,放到读者这,也不可能看下研报就去买。反而目标价如果到了会卖,甚至抢在未到目标价之前卖。
当利益完全一致时,直接的信息沟通比较有用。
交易员是个比较单纯的群体,交流起来也相当简单。
交易员A:vix(恐慌指数)涨了。
交易员B:嗯,上次卖了刚好回调顺势休息了。(某某品种)看了吗?
交易员A:我在等一个好的入场点。
总结起来就是没有那么多废话。因为关注点都是那些,共同知识比较多,而且都不靠内幕消息盈利,彼此当然英雄惜英雄了,说一不二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当然也可能受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比如参与人在其它场合显示出来的信誉不好,使得其沟通置信度降低,即使利益一致情况下,其他参与人也会对他的沟通信息置之不理,这时产生的均衡与沟通意见无关,被称为废话均衡。
典型的就是狼来了的故事,前两次狼没有来,你骗村民狼来了,当你第三次说狼来了,即使你和村民同住一个村,面对狼来了的后果是一致的,但是因为你之前的信誉不好,村民们也置之不理,你和村民在这一次的博弈中就构成了废话均衡。
利益完全相反时,由于无限循环的猜疑链,所以双方的任何沟通都可以视为废话,所以达成的均衡也是废话均衡。
表现在投资上,如果你和一个人或者一种风格构成对手盘,那么无论是正跟、反跟,都没有意义。
有句在市场广为流传的话,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博弈论里正确的做法是采用随机和混合策略,类比巡逻的猫和偷吃的老鼠,这里猫应该在随机的时间出动,不要让老鼠掌握规律,并且每晚出动的次数也应该不规律。
在老鼠这里也是一样,所以双方的策略都是不规律的,那么达成的均衡就是废话均衡。
在市场上,别人的情绪和市场的走势有时候正相关,有时候反相关,有时候不相关,总之不是那么有规律,所以也没有参考价值,你的情绪也一样。我们要考虑的是相对永恒的规律,通常把它叫做逻辑,市场的逻辑无非就那几种,宏观环境,经济基本面,市场流动性。
利益部分一致的情况下,如果是短期博弈,信息优势方没有廉价磋商的激励,这时不存在廉价磋商均衡。
局部披露廉价磋商均衡有可能存在。
到这里我们已经很清楚了,除非利益高度一致,否则很难达成廉价磋商均衡,所以想从信息四通八达的投顾那里获取廉价、准确、完整而高质量的信息是难于上青天。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应对方法就是做一只耳听八方灵活行动的狐狸。
有一种方法只需要不断地观察差异,就能带来很大的信息优势,那就是贝叶斯方法。
贝叶斯方法是以新信息为条件的条件概率计算。它的公式不用过多地去研究,记住一个特点,由于它是根据新信息做决策的,那么对初始假设就不敏感。
举个例子,你不知道你的心仪对象对你的观感如何,那么就主动地多找各种理由接触,掌握更多的数据信息,并且根据这些信息调整你对两人未来关系的预期。
换句话说你应该先快速形成一个假设,不用管靠不靠谱,然后迅速采集数据证实或者证伪,大白话叫判断有戏或者没戏。
无论你一开始的假设是极度悲观还是过度膨胀,你的预期曲线一定是像一条狗围绕主人一样围绕着实际的关系走势。
3,
从信息甄别看待商业中差别定价的现象。
比如网络上的投资课程,分为盲报价格,早鸟价,原价,线下课或者私塾班又是不同的价格。
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价格,是因为参与人中有不同的类型,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价格歧视就是把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区别开来。盲报的类型是价格最敏感的。
肯花时间搜集优惠券的人也是价格相对敏感的,所以咖啡店更愿意使用优惠券,而不是直接降低咖啡的价格,那么这样就对那些价格不敏感的人实现了高收费,同时又成功把咖啡卖给了更多价格敏感型客户。
4,
信号传递博弈让你于无声处听惊雷,拥有足够的信息深度。
对于信息劣势方主动出击是有必要的,这就涉及甄别机制。
但是除了主动出击,有时候多思考一下别人没表达的,也会有惊喜。
拒绝传递信号会给他人带来不好的信息假设。
比如在评A/B/C的课程和只分合格不合格的的课程选择中,选后者的人会被认为成绩分布在中下游。
相亲市场中对自己条件闭口不谈,过度谦虚的人,成功机率就小。
咨询你对市场甚至某个股票的看法而不告诉你持仓和操作情况的人,往往是被套了或者即将到达平仓线。
所以一个人话太多或者太少,不够坦诚或者过度坦诚,都是需要仔细考量的。
另一个方面来说,居然会相信别人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会持续帮你跟踪股票,是一件愚蠢的行为,对信誉的敬畏只能让一个人不撒谎而已。
相信不付出代价得到的信息,甚至从自己讽刺过的人那里挖掘信息,是一件愚蠢行为,且向别人传达了你的类型信号,在别人没有类型甄别的情况下就完成了自选择的类型分离。
并不是说信息优势方一定会撒谎,即使出于信誉不撒谎,说废话和披露不完全的信息,也有可能对你造成负面影响,或者至少你得不到任何好处。
5,
从策略博弈角度看待那些看似不理智的行为。
对于没有权威组织制定规则的博弈,就涉及对规则的操控。典型的如承诺,威胁,边缘策略。
边缘策略博弈是斗鸡博弈的变种。斗鸡博弈考虑的是是否转向的问题,而边缘策略博弈考虑的是何时转向。所以它是择时躲避斗鸡博弈(chicken in real time)。
特点是从小的威胁开始,逐步升级相互损害的程度,或者逐步加大共同的风险概率,达到让对手就犯而自己可承受的程度。
成功的边缘策略博弈以对方就犯为目标,而不是以自损为目标,即使有自损,综合考虑这些损失后的支付也应该为正。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以肯尼迪胜利和赫鲁晓夫的屈服告终。
现实中总是拿离婚威胁对方做让步不是一件明智之举,除非离婚之后过得会更好,这种情况下离婚正是你的目标,你应该适当地威胁,针对对方的弱点但是对你自己损害不大。
更极端的方式更不能采纳,因为边缘策略制造的是一种失控的感觉,而不是自摆乌龙真的失控。
举个美剧《生活大爆炸》的例子,艾米对于谢尔顿不肯承认两人恋爱关系感到非常生气,于是邀请另一个宅男漫画店的老板当电灯泡一起看电影,并且准备答应后者的约会邀请,最后谢尔顿当然是退让了,准备了厚厚的恋爱协议。
这里的关键是“可控的失控”,这里艾米没有擦枪走火的关键就是对于谢尔顿来说她在生命中已经不可或缺,至少是失去她会减小谢尔顿的payoff,或许是少了无聊flag节目的拍档或者别的什么,另一方面漫画店老板也清楚其中猫腻但是抱有幻想仍然愿意配合。
当然除了口头威胁,手段还可以是斩断后路,比如古代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例子。
仅仅只有这些吗?
选票是否能被操纵?
拍卖中如何实现双赢?
如何赢得谈判?
群体和个体利益如何协调?
求职中如何展现自己的实力?
还有许多很有趣的运用等着你。
本文只是个人化的心得总结,开卷有益,请支持正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