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一位家长对《中国青年报》说:“我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从孩子的手机上删除了‘快看’和‘抖音(抖音)’。”
”这位家长的孩子正在上小学六年级,正是三观初步养成和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出现如此问题,的确让家人忧心忡忡。媒体也曾多次曝光,漫画和视频网站借助手机一端,向低龄化群体传播“软色情”信息。所谓“软色情”,的确和简单粗暴的色情内容不同,它往往披着“人畜无害”的外衣,甚至用唯美、纯洁的外表来掩饰其内在的“污”。
目前,社会对网络上的“软色情”问题还缺乏必要的关注。其中原因是复杂的:
其一,“软色情”和“非色情”的边界有时是模糊的,这就让很多人放松了对“软色情”的警惕。比如,在一些网络游戏和动漫里,某些角色衣着暴露,或者刻意“诱惑”受众,这虽然能博取眼球,却有色情之嫌。而缺乏辨别能力的孩子,若沉溺其中,就会认为这些现象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分不清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不同,这对孩子健康成长并无好处。
其二,“软色情”覆盖面很广,它们渗透到网络传播中的诸多角落,可谓防不胜防。比如,打开某些视频或动漫网站,乃至购物、游戏网站,难免会看到各种“软色情”的信息。正如在新闻报道中,有家长抱怨,孩子上网看的东西看似“纯洁”“美好”,比如“美少女形象”,但经仔细了解,却发现这些本应唯美的元素,竟然和“深夜的野外”“迷失”“萝莉控来了”等标题相连,“敞开的领口”“大叔面对萝莉贪婪的眼神”等画面,根本就不该出现!但是,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还真不清楚孩子到底看到了什么。
其三,相关部门对“软色情”的监管乏力,也让其得以长期存在。虽然国家向来注重网络扫黄工作,但多在于解决那些“硬色情”问题,而且往往是从成年人视角看待网上各种信息。换言之,有些信息对成年人来说,或许算不上危害很大,但对未成年人而言,却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人的心理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过早让孩子接触太多“成人世界”的内容,会让他们产生“路径依赖”——认为这些东西是正常的,会不加反思地接纳它们,由此扭曲了正常的价值观。这显然是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要解决网络上的“软色情”问题,可能还需要通盘考虑,从多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否可以考虑依据受众年龄不同,建立网络信息(尤其是视频)的分级制度?在国外一些视频网站里,有些视频无法对低龄用户开放,分级设限的方法有助于在更大程度上保护孩子,远离“软色情”。
另一方面,有关“软色情”信息的具体界定,还需要有识之士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相关部门由此作出合理的改进。涉及到性的内容,展示多少、如何展示,都需要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的情况来确定。对“软色情”内容的妥善安置和解决,将会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
撰文/ 黄 帅 编辑/ 苍 南